<p class="ql-block"> 2024 年秋季,部编版语文教材将 “综合性学习” 改版为 “主题学习活动”。这一革新强调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运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此次变革,彰显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已带领学生开展过三次主题学习活动。这一次,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主策划并主持活动,给予他们三至四周的筹备时间。在活动筹备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且校园禁止携带手机,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我向学生提供了内容详实的资料型 PPT,供他们根据活动设计灵活修改。</p> <p class="ql-block"> 5 月 9 日清晨,七年级(9)班的语文课堂上,张钰琪、罗雨涵两位同学自信登场,主持 “孝亲敬老 传承家风” 主题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以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拉开帷幕,视频围绕 “母亲” 称谓的演变展开,生动展现了亲情文化的传承脉络。视频播放结束后,赵佳伟同学对内容进行了精准提炼与总结。</p> <p class="ql-block">活动一:重温温情瞬间 ——“记忆分享会”</p><p class="ql-block"> 黄子萱同学代表小组,声情并茂地讲述了 “扇枕温衾”“陆绩怀橘” 等经典孝亲敬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 闫欣怡与张钰琪默契配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为同学们呈现了关于 “孝亲敬老” 的名言、典故、古诗及成语,并在讲解过程中与台下同学积极互动。</p> <p class="ql-block"> 刘奕阳同学主动补充《诫子书》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分享内容。</p> <p class="ql-block"> 颜淑涵和邓慧歆同学则以精美的手抄报为载体,分享了小组精心整理的名言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 “成长中父母长辈令人感动的事” 分享环节,黄子萱回忆起母亲给予的温暖瞬间,吴昊远分享了妈妈精心准备饭菜的感人时刻。</p> <p class="ql-block"> 分享结束后,主持人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 “孝” 的内涵,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 “孝” 的异同,着重阐释了现代 “孝” 的核心要义:物质保障是基础,需确保父母生活无忧;精神关爱是关键,应常伴父母、加强沟通;尊重理解是核心,要以平等姿态对待父母,尊重他们的想法与选择。</p> <p class="ql-block">活动二:解读家族传承 ——“记忆研讨堂”</p><p class="ql-block"> 杨瑞渲与何思辰同学合作,带领大家研读古人关于 “孝” 的论述,并从汉字字源角度深入解读 “孝” 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罗雨涵和皮康乐同学则分享了诸多经典孝亲名言,引发同学们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活动三:延续家族精神 ——“记忆传承站”</p><p class="ql-block"> 王怡萱与赵佳伟介绍了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并简要阐述了现代家风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李欣妍和张梓萌、杨欣怡与马宇辰等同学,也分别展示了小组搜集的家风家训家规,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受前几次的名著阅读分享形式的影响,本次活动中,各小组准备充分,以手抄报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同学们的用心与创意。但是回看本次活动,不难看出,本次活动也还是有些许不足。活动过程中,部分同学过分依赖现成资料,对所搜集内容缺乏深入理解,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未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素养。而且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活动气氛也没有调动起来。但我相信,只要再对他们继续进行引导,他们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本是漫长征程,需以岁月为墨,以积累为笔,方能书写出精彩篇章。期待大家将此次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活动中的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在经典书籍的字里行间深耕厚植,用灵动的文字传递孝亲敬老的温情,以切实的行动践行优良家风的传承。愿同学们以书为友,在时光的长河中持续沉淀,让语文素养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终成波澜壮阔的知识江海,绽放属于自己的文学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