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中国人民币 发行之故事(二)

W.S.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币作为我国统一的法定货币,<span style="font-size:18px;">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传承着让人民翻身解放做主人的红色基因,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重整河山的决心和意志。</span>从1948年至今已先后发行了五套。在新中国几代大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印钞人的辛劳付出中,人民币已成为国家名片,多次以卓尔不群的身姿出现在世人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宣布成立,当日即由平山县银行发行5元,IO元,5O元券,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大解放区的本位货币,这标志着人民币的诞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一后的人民币跟随解放大军一路南下,到达每一个解放地区。</span>此后分期分批逐年发行,到时1953年共发行5种年版,12种面额,6O个票种的人民币,均为第一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票种多,版面杂面额大,未设辅币,也未铸金属币。面额从1元至5万元共12种,57种底版,按颜色不同区分共60个票种,若按号码位数不同来划分则有64种版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遗留恶性通货膨胀仍然存在,导致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都比较大,最大为5万元,按照1955年3月货币改革后的兑换率看,只相当于现在的5元。该套人民币图案多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如工厂,织布,炼钢,耕地,秋收,放牧等,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如汽车,轮船,火车,大桥等,还有反映名胜古迹,如六和塔,北海,颐和园,长城,正阳门,曕德城,天坛,钱塘江大桥,新华门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当时的条件艰苦,印制难免有些粗糙,先是晋察冀边区印刷的票版,后又有北平,上海两个印钞厂的不同票版,印刷工艺参差不齐,大多数无防水印,加上纸张质量较差,使用中常出现票面破损严重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套人民币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由董必武题写“中国人民银行”。但各别版本中也有水印如”自力更生”等。它的发行,清除了旧政权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并在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整理编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