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尹福民</p><p class="ql-block">去年五月的一个早晨,母亲辞世了,享年九十岁,那天的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漂浮着一片片白色的云朵,轻轻的风拂动着初绿的树梢。我抱着母亲的骨灰盒,一家人来到宁安市的鸡冠山龙凤公墓,将母亲的骨灰葬入父亲的墓穴里。</p><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五月八日是母亲逝世一周年的祭日,思母之心油然而生,想起了母亲养育我们而度过的艰难困苦的岁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及后的二十年里,饥饿和恐惧弥漫着社会,经常听到某某地方的人饿死了,又某某地方的人被抓了。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人们为了一口吃的而悠烈劳累着,为了自保平安而安分守己的憋屈着。在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困苦的岁月里,母亲为养育我们兄妹六人,赡养山东老家的奶奶和姥爷,并且还照料着病中的父亲,她付出自己的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和巨大的爱心。</p><p class="ql-block">母亲有着善良而又博爱的情怀,勤劳而又坚强的性格,智慧而又有担当的精神。在那些年的苦日子里,全家人的生活生存仅靠父亲50多块钱的工资是不够的。想做点小买卖是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不允许的,为了挣点钱补贴家用,母亲只能去厂矿找点出大力的临时工;抬木头、搬砖瓦,扛水泥袋子,挑沙石等,累死累活的一个月能挣30元钱,傍晚下班了还要领着我和妹妹去江边挖野菜。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和吃糠咽菜营养不良,母亲的腿出现了浮肿,手指捺下就会出现一个深深的坑,为了一家人糊口饱肚,即使病了,她也不休息,咬紧牙关坚持去工作,出大力、流大汗、拼着命的挣那一天一块钱的工资。政府部门给每户发一个购粮本,大人小孩分别定量,每人月供应的定量中仅有两斤细粮或白面粉或大米,其余都是粗粮或玉米面或高粱米杂粮等。大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学生又是长身体的时期,供应的粮食根本不够吃。肉类也凭票供应,少的可怜。如果自家饲养鸡、鸭、猪等,就会被政府当作搞资本主义严厉制止。为了吃饱饭,我家把良证上的细粮让给需要的邻居买,我家再买邻居家粮证上的粗粮,一斤细粮能换买五斤粗粮,这样再参和一些糠麸野菜、豆腐渣等就能吃饱了。有一次,我在灶台拉风匣烧火,母亲往锅里放苞米面野菜合成的菜团子,我看着又是一锅野菜为主的饭食而发呆,她就对我说:“等你长大了日子就好过了”。我盼着自己快点大。吃一次饺子是很难得的事情,一年也吃不上几回,每当把饺子煮熟后,母亲先端上一小碗站在自己家院子里,把碗举过头顶,以感恩的心态,敬天敬地敬过往的神灵,她那虔诚的神色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始终敬畏上天,感恩大地。母亲读过书,受过教育,字写得好,手也巧,会做针线活,经常帮助邻居写信、做衣服等。我家有困难时邻居也常帮助我们,每当这时母亲就会告诉我们要记住别人对我们家的好。所以,我的母亲在十街八巷的邻居当中享有很好的声誉。</p><p class="ql-block">母亲把在山东掖县老家孤独一人生活的姥爷接到了牡丹江的家中赡养,姥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还好,精气神很足。他每天都要读书散步,读的书是他带来的线装善本古籍书,散步时身着粗麻蓝布衣裤,头戴圆帽,手拿枣木拐杖,白眉、白发、白胡须、面庞白净,棱角分明,鼻直口阔,眼眸明亮,身板挺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然而,在1968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姥爷在街上散步,被正在游行集会的红卫兵抓住当作地主批斗殴打,母亲闻讯赶往现场,说了许多的好话,又拿出户口本上贫农证明,他们才放了姥爷,回到家中,母亲一边给姥爷擦着脸上的血迹,一边失声的哭着,哭得很伤心,哭得很无助,姥爷受到如此的奇耻大辱,精神失常了。他走出家门再也没能回来,姥爷走丢了。母亲急得焦虑不安,到处寻找,邻居们也帮着找。三个多月里,凡是能找的方法都用了,也没找到。这时父亲也病倒了,我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经常站在家门口朝路口的方向张望,她期盼着她的老父亲回家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在这样极度悲伤的时候,母亲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告诫我们不要讲姥爷被红卫兵殴打的事情,以免说错话惹祸上门。这次事情把我家原本平静的生活打碎了。一家人面对着贫困,悲痛和恐惧,怎么办?还要活下去,在一个秋色的傍晚,妈妈拉着我去挖野菜,不远的郊外,荒野凄凉。失父病夫的母亲脸上淌着眼泪,默默地边走边挖着野菜,走到江边她渐渐地蹲下来。捂着脸不停的抽泣。还低声诉说着什么,突然,他放声大哭,我吓坏了,惊怕之余不停地喊着妈妈。大哭之后,天色已晚,妈妈站起身来。呛着泪水,紧抿着嘴角。仰头看着西边的云天,一声不语。表情严肃如同雕像,她原本是为老父亲养老送终以尽孝心的,然而,老人家却被红卫兵无端殴打后失踪了,生死不明,在那个充满斗争的年代里,社会不助善良人。被红卫兵打了,有理也不能讲,不能说,唯恐祸及连连,我母亲一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面对滔滔的江水,茫茫的天际,以哭尽孝,一个人完成了精神层面上为父亲举行的庄严葬礼。那时我已经14岁了,看着眼前的一幕让我霞惊,想起了课本上说的:“在万恶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现实中新社会的我们又是生活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1968年,已有六个子女的母亲年仅38岁,本应是好好享受生活的年纪,却要强忍失去父亲的悲痛,以超乎寻常的意志,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她既要想方设法的让尚小的儿女吃饱饭,又要寻医问药地照顾好她病中的丈夫,还要每月从有限的全家生活费中挤出5元钱,寄给在山东老家我的奶奶,在那个苦涩无望的日子里,母亲勇敢地担当,带领着我们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的走过来了,也活下来了,并且,又好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我们长大了,日子也好过了。母亲却累弯了腰,一头茂密的黑发也全白了。已是四世同堂的母亲,身体还好,精神状态也好,一脸的笑容,心态更好,什么事情都看得开,放得下,从不斤斤计较,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母亲与邻居闲谈,邻居问:“你把儿女拉扯大了,儿子如果不孝顺你,生不生气”?母亲说:“自己养的不气”,邻居又问:“如果儿媳妇不孝顺,你生不生气,”母亲笑着说:“不生气”,邻居问:“为啥不气”,母亲说:“因为不是自己生的用不着生气”。母亲的心胸是豁达的,和儿媳、女婿相处的很融洽,他的认知观,人生观,世界观,始终是以善至上,在她的一生中也是始终善待一切。</p><p class="ql-block">我想了解一下家世,有一次我回家坐在母亲身边,问她小时候在山东老家的故事,她很高兴的说:你爸那年参加了八路军,我16岁跟你姥爷给八路军送粮食,每人背36斤粮食,几十人的送粮队伍走了一夜,天快亮了,到了中转站放下粮食,又困又累就睡着了,你姥爷就背着我走了一天才回到家。说到这时,母亲流泪了,她又想起了姥爷的不幸,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为了不让她伤心,就再也没谈及她小时候的事情,我至今深感遗憾。我的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母亲。我为你在平凡的人生中遭遇的苦难而悲伤,我为你在平凡的人生中付出的伟大母爱而歌唱。</p><p class="ql-block">母亲很漂亮,热爱生活。有着尚美的情节,每年的五月初,母亲总要在忙累的一天里抽出时间,愉快的侍弄几盆花摆放在窗台上。她喜欢君子兰、月季和菊花,每当花开的时候,她时常会注目的看上一会,这时的母亲很开心,在她的脸上绽放着美丽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回忆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往事,如同屏幕,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再现。我的可亲可敬可爱的母亲已是永远的乡愁;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p><p class="ql-block">五月,燕鸣柳绿春江水,一树杏花熏香风。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站在蓝天白云间,披着天堂的光芒,手捧鲜花,微笑着看向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