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儿子迎来了他人生的重要时段——中考。那是场智力的比拼,更是种意志品质的较量,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和当时许多学校一样,儿子所在初中进入三年级下半学期,便开始了总复习和不断模拟考试阶段。模拟考试分数,关系到学校中考成绩,也关系到孩子们报考高中甚至以后上大学,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为此,学校加长了学生们在校学习时间;我和妻则在做好生活照料的同时,还在儿子房间墙上贴了张坐标图,将位于“顶尖”的三所市重点高中应达到的分数线作为目标值,将儿子每次模拟考试成绩连成一条线,以直观、动态信息进行鞭策和鼓励。但儿子三次大的模拟考试只有一次达标,令我和妻十分担心。此时,本想给儿子加点压力,可看到他每天起早贪黑,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我们很是心疼,几次欲言又止。</p> <p class="ql-block"> 很快,进入最后一个月的“冲刺”了。一天,他的前班主任老师突然給妻打电话,问注没注意到儿子有什么变化?妻不解,忙问发生了什么?前班主任迟疑一会儿后说,儿子被拉出课堂在走廊罚站已三天了,赶快去学校找找领导,否则会严重影响他中考。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妻立刻打电话给我,要我马上去学校。我说,已是下午了,还是等儿子放学回家了解了起因再说。放下电话,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昨天早上发生的一幕:儿子背着书包提着饭盒要去上学,妻让他带上垃圾袋,顺便扔到楼下的垃圾箱。可当我们像每天一样站在家窗口目送他走出楼院时,却见他将饭盒口袋扔进了垃圾箱,提着垃圾袋继续前行。妻立刻开窗喊住了他,他便折回来换了过来,脸上的表情是疲惫的,又是无奈的。当时,我和妻都以为他是睡眠不足,脑子还不清醒,现在看一定是发生事了。晚上儿子回来,我们耐心地询问儿子,他开始避而不谈,但当得知前班主任来过电话,而我们明天要去找校领导时,便一五一十地说了。</p> <p class="ql-block"> 原来,前天上午上课时,他后座位一名男同学递给他一张纸条,要向他借十元钱。儿子说他没有,后座同学便让他将纸条再传给前面女同学。女同学打开纸条正在发愣,便被班主任老师看到,收取了纸条,将儿子和他前后两人一并拉拽出教室到走廊罚站。我和妻批评了儿子,并劝导他尽快放下此事,不要影响复习。第二天,我们到学校找到了班主任,替儿子检讨了错误,请求回到课堂听课。班主任没有接受,无奈,我们又找到了校长。校长很通情达理,说违反课堂纪律应该批评,但在总复习“冲刺”阶段,把学生拉出课堂罚站,就等于拿学生的前途作“抵押”,很不妥,要立即纠正。校长说到做到,当天儿子和另外两名同学就回到课堂了。</p> <p class="ql-block"> 本来模拟成绩就不理想,再加上这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拉出课堂罚站的打击,让我们对儿子的中考增添了更多的担心。因此,在商议报考哪所高中的时候,我和妻给出的意见是,报考次一级重点高中,主攻文科。儿子当时没有反驳。可就在报考截止日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改了主意,提出要报考全市最好高中,学理科。理由很简单,就是“想拼一下,不留遗憾。”市最好高中,在省内高中排名前一、二,是每个家长和孩子的梦想。当然,录取分数也是全市最高的,又令许多家长和孩子望而却步。于是,我和妻对视了一下,便向儿子问道:“你有多大把握?”儿子没有正面回答,却反问我们:“如果我没考好,成为指标生,你们能出钱让我读吗?”我提醒儿子,“指标生的分数线也是高于次一级重点的”。儿子点点头,说“我知道”。看得出,他的想法已经过深思熟虑,且坚定不移,我和妻没再犹豫,立刻表达了支持。“那就这样定了”,儿子说着,便进入自己房间复习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变化来得太过突然,我和妻虽说支持,但内心却很纠结和挣扎,因为一旦指标生也没考上,便会错失去次一级重点高中机会,也就等于离重点大学远了。为此,我和妻每天都在尽心尽力照顾着儿子的生活,认认真真地梳理分析他的模考成绩,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情绪变化。儿子的情绪变化是最难掌控的,我和妻问也不是,劝也不是,几乎每天都在紧张不安中度过。</p> <p class="ql-block"> 考试日期到了。我们和许多家长一样,每天上午打车送他去考场,然后坐在考场附近的道边等候;中午在附近酒店定个房间,让他吃饭、休息一会;晚上接回家用过餐,就让他早点休息。家中电视自他考前一周开始就关着,我和妻说话也变成了“窃窃私语”。最为期盼也是最为紧张便是他走出考场的时刻。考场是一所中学教学楼,所有考生出入只走一个大门;大门高于操场2、3米,有几十个台阶相连接。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家长们便迅速围过来,眼睛紧盯着大门口,希望快速找到自己孩子,从他们的表情第一时间读到考试的结果。我和妻也是一样。记得第一天上、下午考试后,儿子都在大门口停下张望,找到我们后打了一个胜利和OK的手势,我和妻兴奋得快要跳起来了;第二天全天他都没有打手势,且表情平淡,这让我们的心又悬了起来;第三天考试结束后,他跑过来将书包丢给我们,说是去同学家玩,还要住个晚上,然后就没影了。等他回到家,我和妻急切地问他考的结果,他只说句“还行吧。”再问就说“到时候就知道了,别问了。”</p> <p class="ql-block"> 等待成绩发布的那些天,我们虽然不用起早贪黑地忙碌儿子的吃饭带饭了,但心头的紧张一点也不少,甚至说更多更重了。儿子倒是像解放了一样,每天都乐呵呵的,不是约同学打球,就是一起去打游戏。</p><p class="ql-block"> 终于,考试结果公布了,儿子以班级第一的成绩如愿以偿。三年后,又如愿以偿考入了985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强班),顺利获得了英语和工学双学位。之后,又远赴美国留学,以全额奖学金顺利完成相关课程,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回想儿子的中考经历,我总会在心头问自己:当时,如果我们不能宽慰儿子的“错误”,他能否从受挫中站立起来?如果我们不信任儿子,坚持自己为他作的设计,他的今天会是怎样?不得不说,孩子的青春脚步,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丈量一起迈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