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前,回老家探望父母,听老母亲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发生的一件尘封多年的往事。那是一个农村青年为借一辆自行车而励志创业的故事。考虑到故事的主人翁已作古,所以故事中的人名、地名均为虚构,敬请读者谅解。</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春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黔中大地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是青年男女们约会出行、走亲访友的好时节。安顺西郊姚家堡村张富贵与马秀英这对热恋中的情侣,相约要去马秀英的姐姐马秀兰家走亲戚。马秀兰家住在临近的后山坝村,后山坝村与姚家堡相距不算太远,但当时人们的出行基本靠走,一去一回,约莫要走20多里地的山路,爬坡下坎、山路崎岖极不好走。于是马秀英便对张富贵说:“富贵呀,你舅舅家不是有辆单车吗?今天正好是星期天,反正他也不骑车上班,要不你去借来我们骑单车去我姐家。”张富贵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一来省得来来回回走山路,二来骑车去走亲戚也显得倍有面子。于是就硬着头皮去找舅舅王培光借自行车。张富贵的舅舅王培光在011单位上班,平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这天刚好是礼拜天休息,去自留地里锄地去了,只有他老婆娄正芬在家。张富贵讲明来意,他舅妈娄正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张富贵借到自行车,如获至宝,兴高采烈地用借来的自行车驼上未婚妻马秀英向后山坝村进发!从姚家堡到后山坝骑行虽然要绕行多走10多公里的公路,但是骑自行车去是一路下坡,轻松驾驭,心情好不畅快。侧坐在后架上的马秀英双手紧紧地抱住张富贵后腰,深怕被跌落,一路依偎在富贵的身后,富贵心里别提有多惬意了……。</p><p class="ql-block"> 骑行的速度飞快,一袋烟的功夫就来到了后山坝村。村民远远看见一对男女骑着一辆自行车飞快而来,既惊奇又羡慕,毕竟那个时候后山坝全村都没有人家拥有自行车。张富贵还不停的按响单车铃铛,更是引来村民的围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价格是180元左右,一辆永久牌28大杠自行车是160元左右。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30元左右,一辆自行车相当于4至6个月工资。村民们靠在集体挣公分吃饭,一年到头入不敷出,想拥有自行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的家庭,提的口号是:“三转一响,达到愿望。”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机械手表;一响:即收音机。家里面有这几样“硬件”的话,找媳妇媒人都要踩断门槛。在吃穿方面也没有奢望,吃的但求温饱,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由此可见当时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多低。</p><p class="ql-block"> 故事回到姚家堡。张富贵的舅舅王培光回到家,见自家的宝贝疙瘩单车不在了,火急火燎地就问他老婆咋回事。他老婆娄正芬说:“我看你今天休息不用骑车,单车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把它借给你外甥富贵了。”王培光一听火冒三丈,对着老婆娄正芬吼道:“你个败家婆娘!你晓不晓得我那单车好多钱买呢?顶老子大半年的工资呢,富贵那个短命的,一天到晚吊儿郎当呢,家里头穷得叮当响,万一借去弄丢了、弄坏了,他拿个干球赔你!” 王培光骂得他老婆无言以对。他越想越不对劲,深怕单车弄丢弄坏,急不可待地气冲冲一路小跑,沿着山路朝后山坝村奔去。</p><p class="ql-block"> 彼时的张富贵和马秀英也准备从后山坝返程回家。远远看见舅父王培光气急败坏地朝他们走来,刚一照面,不问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张富贵你个挨千刀呢!趁老子不在家,就偷我的单车出来骑,你显摆个干球啊?弄丢了、弄坏了你拿哪样来赔啊!?有本事自己去买来骑!买不起嫑打肿脸来充胖子!……”他自顾自的数落,也不听外甥张富贵解释。一边骂一边从张富贵手里夺过自行车,径自骑车走了。丢下张富贵和马秀英在原地呆呆的站着……。此时的张富贵被臊得满脸通红,自尊心受到无情的打击,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在沿着山路步行回来的路上,这对穷苦出身的青年男女暗暗发誓,成家后夫妻吃苦打拼,拔掉穷根,横心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夫妻合力山成玉,黄天不负苦心人。张富贵、马秀英这对夫妻,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通过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在生意场上的打拼,一路摸索做生意、办企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别说是“三转一响、达到愿望”,后来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先是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再后来是开小车、住庭院,银行存款达到八位数!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爬滚打,张富贵成了姚家堡镇上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家、纳税大户,仅有小学文化的张富贵还当选了县区、乡镇的人大代表,成为地方上为数不多的致富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在一次酒席场中张富贵和舅父王培光见面时,张富贵晃了晃手里的宝马车钥匙笑道:“舅舅,当年要不是借你那辆单车被你骂得狗血淋头,我可能还在老老实实种庄稼呢。哪里会有后来的经商办企业!人啊,就得逼自己一把。”困境有时是觉醒的契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张富贵的逆袭,始于借一辆自行车的“羞辱”,却成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拼搏动力。</p><p class="ql-block">(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p> <p class="ql-block">青年男女骑着自行车谈恋爱</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是出行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三转一响,达到愿望</p> <p class="ql-block">一辆自行车,承载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师傅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