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粤闽沿海风景,尽享难忘的美好时光~福建

张克荣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这片山海交融的土地上,藏着无数世界级的风景与文化瑰宝,福建的山水与人文交织成独一无二的旅行风景。</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2月13日,我们开车从广东潮州的南澳岛来到福建的东山岛。</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也是中国第七大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年均气温约为20.8℃。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领略到古老的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 图为:风动石,约重200吨,状似玉桃,底部触地仅数寸,风吹石动,故名“风动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福建旅游的景点分别是:东山岛、镇海角、漳州古城、田螺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王、云水遥古镇、塔下村、厦门鼓浪屿、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西街、平安桥、洛迦寺、莆田南少林、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西婵古寺、宁德霞浦花竹村和东壁村、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等。</p><p class="ql-block"> 图为:石僧拜塔。位于风动石左前侧丘岭之上,为一天然巨石,高约4米,其形酷似身披袈裟的僧人,跪地而揖,面向隔海的东门屿文峰塔,故名,亦称“礼僧石”。</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诗赞曰:“怪石立山门,岿然道貌尊,折腰如合什,低首却忘言。发秃寒花补,衣缁积藓皴。九年面壁者,应是汝前身”。</p> <p class="ql-block">  黄道周,福建东山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明朝灭亡后又为南明服务,后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p><p class="ql-block"> 入门处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馆名。</p> <p class="ql-block">  位于黄道周纪念馆东边, 还有一处贵子石岩画,据推断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遗物,相传未婚男子以小石子投击三次均中中心者,可得娇妻贵子。</p> <p class="ql-block">  宝智寺名列东山十大庙宇之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风动石景区之内,曾有六祖慧能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这风动石景区紧依在铜陵关帝庙左边佛家的寺庙颇为贴合。</p> <p class="ql-block">  东山关帝庙又称武庙、关王庙、铜陵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初年,关帝信仰传入东山。</p><p class="ql-block"> 为抵御日益猖獗的倭寇,主持福建军务的江夏侯周德兴在筑造城池的同时,在城东建一关王祠,“刻像祀之,以护官兵”。</p><p class="ql-block"> 铜山关帝庙,与湖北当阳关陵庙,河南洛阳关林,山西解州关帝庙、山西运城关王故里并称我国五座著名关帝庙,也是闽南十大古刹之一。</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在观赏了该庙以后,赞叹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建筑。关帝庙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座庙宇常年烟火鼎盛,是当地渔民祈求平安和祈福的重要场所,也是台湾和广东人民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古榕奇观。据专家鉴定,该榕树树龄约400年,与古城墙结伴经历了无数战火洗礼,顽强的生命力使之依旧繁叶茂。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有一问:铜山古城上有一棵数百年历史的古榕树,枝繁叶茂,其树底下为什么竖立十几根竹签茼?答案:加快气根生长,支持庞大树冠防止古城倾颓。</p> <p class="ql-block">  虎崆滴玉是一处天然海蚀洞,崖石嶙峋,清幽绝俗。泉水从石缝中涓涓流出,甘如玉液,相传昔有虎踞洞中,故名“虎崆滴玉”。光绪年间,诏邑翰林林壬题“灵液”于泉上,成为东山内八景之一,是旅游避暑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东山是东南海交界处,距离宝岛澎湖湾98海里。</p> <p class="ql-block">  镇海角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的天然半岛,三面环台湾海峡,由火山岩构成,拥有灯塔、草场与黑礁石等自然景观,因影视取景和‘小垦丁’特色走红,属未完全开发的滨海景区。</p> <p class="ql-block">‌ 红白双灯塔‌,主灯塔高12米,塔身白色六边形,辅以红色圆顶设计,是国际航海标志,兼具军事地理分界功能(东海与南海舰队巡航分界点)‌‌</p> <p class="ql-block">‌ 万亩临海草甸‌,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原生草坡,不同季节呈现绿茵/金黄色彩,散养牛羊群增添田园意境‌‌。</p> <p class="ql-block">  23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礁石群,潮汐作用下形成溶蚀地貌奇观,退潮时可发现潮间带生物‌‌。</p> <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宋代繁荣,明代鼎盛,清代没落。现代保留古代建筑,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现存唐宋子城面积约53公顷,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漳州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千米,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p> <p class="ql-block">  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p> <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有362项非遗项目,17项国家级,86项省级。主要项目包括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木版年画、芗剧、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p> <p class="ql-block">  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今庙中尚存有元延碑、明洪武碑及正德碑、清康熙八年(1669)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的修建碑。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高1.84米、宽0.78米,青石刻成,刻工技艺高超。康有为撰并书,此乃康有为晚年作品,笔气雄健。</p> <p class="ql-block">  漳州文庙现存占地面积15000平方,建筑面积2600平方,有仪门、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p><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漳州文庙大成殿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位于漳州市区延安路,占地近60亩(公园占地面积45336平方米),是国内最早的中山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山公园内南面东隅,坐东朝西,系1956年8 月龙溪地区行政公署为纪念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闽南革命烈士而建。</p> <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亭在中山公园旧府署左侧,民国8年,粤军陈炯明立《漳州公园记》碑。民国16年元月,北伐军废陈炯明碑文,另镌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p> <p class="ql-block">  1917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2月初,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兵“援闽护法”。</p><p class="ql-block"> 时光已匆匆地远去,但中山公园还记载着漳州历史的一段段苍桑。</p><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山广场——孙中山像 </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位于中山公园门口,这座建筑融合了宗教文化和艺术之美。 漳州古城先后作为《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的重要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阪村田螺坑自然村,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田螺坑土楼群建筑组合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上俯瞰田螺坑土楼群,那壮观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故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除了大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井水清洌,水源充盈,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是客家瑰宝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培炎,先后到土楼视察和调研。</p> <p class="ql-block">  塔下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书洋镇西部,村域面积5.6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下村建造福兴楼,后来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村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石龙旗等历史遗存和“春祭”“作大福”等传统习俗,展现客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固守与承袭,为研究中原文化改变和汉族南迁史提供了佐证素材。</p> <p class="ql-block">  塔下村土楼沿河而建,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其中,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似太极,塔下村因此被誉为“太极水乡”。</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原名长教村,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的村落,因电影《云水谣》的主要拍摄地而得名。 云水谣古村中的建筑以长教溪为纽带,沿河两岸呈组团状分布;并以溪为界,形成了坎下村、官洋村及璞山村三大组团。</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的古榕树群是其核心景观之一,古镇内保存着福建省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百年榕树群,由13棵百年至千年老榕组成,沿长教溪岸分布。其中最大的一棵千年榕树树冠覆盖面积达1933平方米,树干需十余人合抱。</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感受着那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采用“倾壁造”技术修建的鼓形土楼,夯土墙以弧线收分,墙体形成柔美的曲线;外墙卵石墙脚高2.5米,二层以上设有枪眼,顶层设有四个瞭望台,楼门顶部又设有防火灌水道。</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位于云水谣璞山村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内通廊式方楼。土楼坐西朝东,共五层,每层24间房沿圆周对称布置,四角分布楼梯,围合一个长方形的内院,院中又有一座私塾。同时,楼外有十五间户厝。</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没有钢筋水泥,可以屹立不倒300年。</p><p class="ql-block"> 2009年,云水谣古村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落”。</p><p class="ql-block"> 2011年,云水谣古村所在的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2023年,云水谣古镇被列入福建省首批20个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名单中。</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有“海上花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  鼓浪石是鼓浪屿沿海的一座礁石,相传“鼓浪屿”岛名由来于此,鼓浪屿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方,是全岛的最高点。日光岩的山路上有日光岩寺、莲花庵、古避暑洞、郑成功水操台遗址以及历代名人的多处题刻。</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百年榕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许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榕树不仅见证了鼓浪屿的历史变迁,还成为了岛上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馆楼,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方的海滨处,位于海园景观节点处。花园始建于1913年,原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人花园。</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的十二洞天是一个由太湖石砌成的假山,高约二十米,内有十二个洞室,因洞口形状各异,被称为十二洞天。</p> <p class="ql-block">  “长桥藏海”特指四十四桥,是菽庄花园的特色主景。园主沿海滨修建了一座长100多米共44跨的蜿蜒石桥,构成园内观赏海景的主要游线。桥下设闸形成内湖,引海潮入园,将大海景致藏入园中。“四四桥栏似曲廊,左山右海却深藏。”汹涌的波涛到此不再扬波,形成宁静花园与澎湃大海之间的景观过渡,实现人文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海上明珠”,以建筑、音乐和世界遗产价值吸引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座落于鼓浪屿区虎巷8号,1930年8 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以私人名义租用此楼作为秘密活动址。此处是福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的隐蔽斗争和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  刘谦初是我们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优秀的革命者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他1897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27年至1929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年仅34岁。</p> <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接见他的遗属张文秋时说:“刘谦初我是知道的,他是一个好同志,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并认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为干女儿。</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从国民党监狱获救的刘思齐回到延安,和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相识相爱,并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于开国大典之后成婚,成为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普陀”‌源自梵语“Potalaka”,为观音菩萨道场之名,“南”表方位,“寺”即佛教场所,“佛”字隐含于“普陀”的佛教属性中,而非独立来源。</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称大悲阁 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  “住大慈悲”是厦门南普陀寺大悲殿牌匾上的文字,其含义可从佛教语境和修行实践两方面理解:</p><p class="ql-block"> 住”意为安住、保持;“大慈悲”即佛教核心精神“大慈大悲”:“慈”指给予众生安乐,“悲”指拔除众生痛苦。结合牌匾语境,“住大慈悲”可理解为:‌修行者应恒常安住于对一切众生的无私关爱与救度之心‌,这也是菩萨道的根本品质。</p><p class="ql-block"> 佛教慈悲精神的概括,也提示修行者需将慈悲融入日常,通过禅定与行动真正“住”于慈悲境界中。</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作为闽南地区的佛教圣地,以其灵验的祈福效果而闻名。寺内"佛"字摩崖石刻和千手观音像闻名遐迩。农历初一、十五香火极旺,大悲殿的平安符被认为十分灵验,同时也有年轻人为脱单前来祈福。</p> <p class="ql-block">  转逢和尚之塔是南普陀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该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了纪念南普陀寺历史上的著名高僧转逢和尚而建。</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寺院统称,其中以泉州开元寺为代表。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为闽南佛教文化核心载体,现存建筑群包含双塔、大雄宝殿等国家级文物,尤以'桑莲法界'传说和'桃莲应瑞'寺史典故闻名。</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p> <p class="ql-block">  东西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不仅表现了闽南石雕工艺的精湛,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先有开元寺、西街,后有泉州市。泉州西街于唐开元年间形成;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延伸;于民国12年(1923年)改建马路。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宽10米。</p> <p class="ql-block">  安平桥(五里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p><p class="ql-block">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始筑,以睡木沉基法叠砌石墩,乘浪潮涨舟,铺架硕大的石梁板,历十四载而厥成。因桥长约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p> <p class="ql-block">  洛伽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滨海东路,是一座建在海上的寺庙,被誉为“海上佛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洛伽寺必游景点包括大雄宝殿、千手观音像和藏经楼,游客可感受佛教文化,享受海天一色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洛伽寺不仅是善男信女们礼佛祈福的圣地,也是游客们慕名而来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寺,前身为“林泉院”,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千米。</p><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源地,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是中国宝贵的佛教禅宗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寺在唐、宋、清年间曾三次被烧毁。为了反清复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于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发展南少林拳,教出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又由黄飞鸿的弟子在香港、美国等地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泉州市佛教界和地方知名人士决定在原址重建南少林寺,1997年建成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2002年开始在大雄宝殿正前方复建天王殿。这是泉州南少林寺在新时期的复兴。</p> <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境内的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其中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p><p class="ql-block">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为了“衣锦”。</p> <p class="ql-block">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p> <p class="ql-block">  福州南后街81号,“三坊七巷”之一的黄巷旁边,坐落着一座二层青砖楼,与周围木结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层临街大门旁边立着一个绿色的中国邮政信筒,这就是“三坊七巷”邮局。大门两边挂着一幅木质对联,“集邮博古今,方寸内世界”,对联没有横批。</p> <p class="ql-block">  上下杭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牌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闽商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图为:福建供销福茶社。该店的设计风格充分凸显怀旧、国潮、多元的新式大众茶馆,在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增添新名片的同时,也让福州百姓得以重温市井茶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上下杭和三坊七巷各有特色,历史定位与游览体验差异显著。‌上下杭‌以明清商业与航运文化为核心,展现闽商精神和市井生活;‌三坊七巷‌则以官宦文化为脉络,承载半部中国近代史,两者共同构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双面镜像。‌</p> <p class="ql-block">  从宋代开埠伊始,上下杭地区处于闽江中下游冲积洲平原的水乡泽国之中,于河汊纵横之处历代建有诸多的拱桥、平梁桥、板桥。</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丙午年(1786),为连接双杭的“福星铺”与苍霞洲的“安乐铺”,乡间里人建石桥,“一桥飞架,两铺相通”,并取南北两铺名一字而得“星安”之名。</p><p class="ql-block"> 经嘉庆十年(180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宣统二年(1910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等多次重修,两侧石栏板有“乾隆丙午年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原名长庆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455号,怡山山麓,邻近福州大学,始建于唐代,宋、元、明屡经兴废。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现占地6万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在东南亚影响很大。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寺下院,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每年许多海外高僧信徒登临参谒,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的观音阁是西禅寺内的一个重要建筑,位于寺庙的核心区域。‌观音阁不仅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要场所,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报恩塔,作为西禅寺的标志性建筑,高达15层,是福建省内最高的佛塔。游客可以顺时针绕塔礼佛,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现存最古老的1株宋荔,在法堂的前庭右侧,树高7米,胸径2. 5米,冠幅直径6米,是目前国内已知胸径最大的荔枝树。该树树干内已朽空,只剩下不到10厘米厚的残余皮层,而枝叶依然繁茂,粗干则双臂难搂,标名“宋荔古遇”。</p> <p class="ql-block">‌ 花竹村位于霞浦县三沙镇的最东端,其观景台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地点‌,是中国观日地标,地势居高临下,可同时看到近景浮标竹竿、中景渔排木屋和远景福瑶列岛的全景‌。</p><p class="ql-block"> 现代诗人汤养宗:两个伟大的时间,一生中必须经历:日出与落日某个时刻,你欣然抬头,深情地又认定自己就是个幸存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然而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没有欣赏到日出时海面云蒸雾涌,光线穿透晨雾形成“海上仙境”效果。</p><p class="ql-block"> 花竹村曾被央视选为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霞浦东壁村观赏日落的最佳地方,是绝佳的日落摄影点,依山傍海,视野宽阔。日落时分,阳光照耀在错落有致的渔船上,海面上的毛竹杆和远方叠加的山脉,形成一幅和谐壮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分布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p><p class="ql-block"> 1616年,徐霞客首次入闽,短短三天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武夷山方圆百二十里。今天,许多丹霞的爱好者仍凭借着徐霞客的《游武夷山日记》做第一手资料,对天游峰、玉女峰等典型发育的丹霞山进行考察。</p> <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母树共六株,茶树品种,灌木植物,树龄300多年。上个世纪80年代,无性繁殖(插枝栽培)大红袍树茶树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出于对树种的保护,2006年母树大红袍茶树停止采摘。</p><p class="ql-block"> 武夷茶,长期以来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故宫出版社《清代贡茶研究》记载:早在清代,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乾隆皇帝赏赐给使团的礼品就有武夷茶,并指定将其赐赏给英国国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送给他四两大红袍。事后尼克松问周恩来:“怎么只有这么少的茶叶?”周恩来总理说:“一点也不少啊,这差不多是给了你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 而今,武夷茶更活跃在大国茶叙外交上。2022年10月31日,习近平同阮富仲进行茶叙。茶叙现场摆放四种茶叶:奇丹、大红袍、水仙、肉桂。2019年7月,时任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中点赞“大红袍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  天心永乐禅寺‌位于武夷山景区内,是武夷山风景区内最大的佛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名茶大红袍的祖庭,更是“茶禅一味”的典范。寺庙内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宏伟壮丽,让人感受到佛界的庄严。</p><p class="ql-block"> 清末,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大学士赠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仍悬挂的寺中。</p><p class="ql-block"> 90年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光临本寺,并为禅寺题额。随后有荷兰女王亚特丽克丝、泰国议长米猜.雷初攀等海外名流,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瑞环、李鹏等相继莅临,为本寺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康熙帝亲自题写了“佛”字,刻在大弥勒佛雕像后的岩壁上,字迹十米见方,堪称华夏之最。</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又称灵岩,岩体受东西向断裂构造和垂直节理作用裂开一罅,云178米,最高处49米,最窄处仅0.3米,下为伏曦洞、风洞、灵洞,从人洞底仰视,岩顶有弯弯曲曲的一道天光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  九曲溪因“三弯九曲”的独特地貌得名,被誉为“武夷之魂”。溪流贯穿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形成“山挟水转,水绕山行”的绝美画卷,兼具丹霞地貌的雄奇与溪流的灵秀,是武夷山“双世遗”自然景观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冒雨乘坐竹筏游览九曲溪,欣赏</span>九曲溪的神奇山水和美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藏峰在四曲,奇峰危立水际,陡峭千寻。峰下为潭,深不可测, 名曰“卧龙潭”。</p><p class="ql-block"> 峰半人迹难及之处则有枯楂斜置于洞穴之中,用圆木刳成如小船形,为三、四千年前武夷山先民的葬具,被称为“船棺”。古代山民们是怎样把这船棺放置进那高高的洞穴之中,则成为千古之谜。有的洞中则塞满干草,民间传说有金鸡巢于洞中,故又名金鸡洞。</p> <p class="ql-block">‌ 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因山形酷似玉女而得名。它位于九曲溪的上游,高耸入云,景色秀美。从玉女峰顶可以俯瞰整个景区,视野开阔,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大王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武夷三十六峰之首,形如王者冠冕,登顶可俯瞰九曲全景。大王峰它的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