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伟大的母亲 </p><p class="ql-block"> 潇洒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 一一纪念母亲崔凤莲诞辰108周年</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面前。乙巳正月三十日,我在整理母亲的相册,想从中寻找一些与大姐有关的照片,为帮助大姐缓解老年痴呆提供资料。发现母亲的照片不仅涉及位置多,而且充满自信,落落大方,气质优雅,便产生了为母亲出一本书的念头。随即《伟大的母亲 潇洒的人生》便在脑海中形成,要把伟大母亲的品质和潇洒人生的理念世代传承下去,惠及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崔凤莲,1917年腊月初五出生于河南温县后崔庄。外祖父是个文化人,外祖母温厚善良,他们都是农民,也是长寿之人。母亲姊妹五个,大姨家是温县朱沟农民,去世较早;母亲排行老二也是农民;大舅在界首上班,二舅在安徽淮安上班,三姨在驻马店上班。</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人处世,思想理念都非常先进。是一位聪明、纯朴、勤劳而善良的劳动妇女。解放前以务农为主,一九四一年三月初三,大哥出生。民国三十二年遭灾害逃离家乡。一九四三年八月,祖母和母亲带着幼年的大哥逃往界首的路上,先是在周口赊饭场吃了两个月饭,后到界首。由母亲给人家洗衣服,打毛衣,上袜底维持生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父亲也由西安到界首,依靠赊人家袜子,起早贪黑地挑杆,提篮沿街叫卖为生。一九四七年,一家人回到漯河,父亲在漯河市寨内东街马路街挑杆摆摊。解放后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开始,父亲在漯河市百货大楼工作,曾任漯河市百货大楼经理。一一九五六年母亲响应国家号召,回到了温县老家林李庄,从事农业劳动。由于母亲为人诚实,劳动积极,各项政治活动也积极参加,因此,经常受到村干部和社员的好评。 母亲一生务农,目不识丁。共育了六个子女。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家庭生活主要由母亲一人承担。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年幼的孩子。母亲是白天下地种田,回家洗衣做饭;晚上还得纺花织布,抽空缝衣做鞋,终日无闲。由于家中人口多,劳力少,年年粮食不够吃,当时我们家是村里有名的缺粮大户。父亲的工资低,那些年日子非常艰难。但即便这样,母亲也从没有因生活困难而中断我们的学习。还尽量让我们在学校里穿着整洁,不落人后。母亲的性格就是如此坚强好胜。文革后,一九六九年送子参军,而且是一次送两个儿子同时参军,是母亲的伟大壮举,在林李庄独一无二。在集体所有制靠工分分粮吃饭的年代,虽然家里缺少男劳力,但母亲毅然决然忍痛割爱把二哥三哥送去参军,使他们在部队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为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作为双军属家庭,为我推荐上高中打通了绿色通道,使我有机会上高中,乃至后来上大学,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母亲的伟大壮举,使我们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父亲的突然去世,犹如雪上加霜,将全家的重担无情地全都加在了母亲一人身上,母亲遭受着精神上空前巨大的打击。当时我们兄妹们真的非常担心母亲能否挺得住。在危急面前,看似胆小但心胸坦荡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她坚强地带领我们闯过了一道道难关。</p><p class="ql-block"> 1971年长孙的降世,为母亲增添了一缕宽慰。大哥把母亲接到了北京,尽管当时条件较差,但母亲心情很好,长孙七个月就带回老家抚养。之后,我们兄妹们陆陆续续地都成了家,孩子一个个问世,母亲便丢掉精神包袱,开始忙活起来,主动为每家带孩子,带了这家的带那家的,不管是儿子家的还是闺女家的,一样尽心抚养和教育,为培养后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去世后漫长的三十二年中,她就是这样顽强地生活着。“旅行包就是她的全部家当,走到哪里都是她的家” ,这是母亲经常说的话。她不仅把自己的六个孩子养育成人,其中两个本科生、教授级高工,一个专科生、工程师,一个幼师毕业、高级教师,两个因特殊时代初中毕业,但各有所长。而且还圆满地帮助子女家抚养和教育了一批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这些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健康成长,纷纷成才,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已成为国家的栋梁。母亲深受自己没有文化之苦,因此,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并取得丰硕成果,深受众人羡慕,也是母亲的骄傲。伟大的母亲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骄子骄孙。</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向注重坚持锻炼,保重身体,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喝上一碗冲鸡蛋水,就去公园锻炼身体。在公园与朋友交谈,回来自己买点小吃,与小区内遇到的朋友分享。无论在焦作还是在漯河,我和三哥住的都是四楼,二哥二嫂住五楼,母亲虽然是小脚,但始终坚持爬楼梯,直到八十五岁去世前几天,在漯河三哥家住还是如此。自力自强的性格铸就了她健康的身体。虽已进入夕阳红,但她行动自如,穿着得体,落落大方。她上过长城、天安门城楼;看遍北京、漯河、驻马店、郑州、焦作等地的风景,留下了她潇洒自如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母亲勤于思考,善于虑事。她对每家的事都关心备至,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处理得妥妥当当。连她自己的后事,她在生前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家和万事兴,这是母亲的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与祖母相处的年代,还是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时期,始终坚持和慕相处。家里遇到任何大事小情,她都能稳如泰山,以其柔软的肩膀和聪明的智慧,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使一件件事情化险为夷,平安度过。 2002 年 12 月 24 日平安夜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原本母亲准备在漯河度过最后一个春节后就回焦作养老,我们一直电话联系商量腊月初五去漯河为她过八十五岁生日。23日傍晚突然接到三哥电话,说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了。从23号下午3点发病到24日晚上入土为安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她实现了生前诺言:"如果我老了生病了,你们把我送到医院,我从医院走,不连累你们任何人",她说到做到,就连母亲去世后穿的所有衣服鞋袜,从内到外用品,全部是她生前自己亲手裁剪缝制而成,绣花鞋也是她八十岁后自己绣的,不仅为自己绣,还绣了许多双送给其他老人。为我们留下能做的就是内衣上需要去世后才能缝的最后一针,而且穿好了针线,别在需要缝制的位置,可见母亲的自力自强能力和良苦用心。一生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从不轻易求人。虽然是农民出身,没有工资,但从没有向子女张口要过一分钱,靠子女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表达心意。她一辈子为六子女及其孙辈操尽了心,奉献了毕生精力,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床前尽孝的时间,留下的是我们无尽的思念和享用终生的楷模。我们姊妹们至今仍以母亲的言行举止为楷模,教育子女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每个人也都自食其力,注意保重身体,牢记母亲"自己不受罪,孩子们不受累"的淳淳教诲。 母亲去世后,每年清明节上坟,我们都栽两株侧柏,三年栽了六株侧柏,加上平父亲坟时母亲在坟中心定位的一株侧柏,一共七株侧柏在坟地形成一个小树林。去世时由于特殊原因没有给母亲举行仪式,三周年时,我们在村里专门搭戏台,为母亲请了温县有名的戏班为母亲唱戏,并置办了所需殡葬用品以供母亲在天堂享用。</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平静的走了,也可以说是放心的走了。她做完了她该做的一切,无怨无悔。去世时几乎没有受痛苦,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麻烦,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哀思和眷恋。真是前世修炼的好,善者善终。 </p><p class="ql-block"> 我们失去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但她的优秀品德却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像母亲一样把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培养好,自立自强,代代相传…… 我们深深地怀念母亲。愿她老人家在另外那个更幸福的世界里安宁地生活吧(她的西方朋友T ONY 牛生来电这样说)。需要告慰母亲的是,您不仅可以在天堂享受安宁的生活,还可以回到您和祖母亲手缔造的家园享受现代新生活。昔日我们破旧不堪难以让您入住的家园,2012年众姊妹在北京给大哥祝寿时们同商共计,要对老宅进行维修改造,大哥当时就出资6万元,作为老宅维修基金。2013年9月13日,大哥不幸去世,但大哥的遗愿我们牢记在心。经过几年的酝酿讨论,2017年在您百年诞辰之际,经过我们姊妹同心协力,决定对老宅进行彻底拆迁改造。2018年5月,由我三哥亲自坐阵指挥,于2018年秋天,将其改造重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家园。上房的阁楼已经为您们建成二楼祭祖厅,供子孙后代寻根问祖,拜祭您和祖先们。您们就在那里安心居住吧,再也不用为房倒屋漏操心了。</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母亲,潇洒的人生》,在2025年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完成了对母亲的回忆录。孙女胜楠回忆奶奶去世 的过程:“2000年我们搬了新家,爸爸想让奶奶来漯河住段时间,和大伯三姑商议后大伯从北京把奶奶送到了漯河,奶奶来了以后妈妈把主卧收拾给奶奶住,铺上了大妈给奶奶带的新被子,说是大妈特意在南通老家做的。奶奶是个讲究人,每天早上起床先穿衣梳头,然后收拾床铺,房间整理的干净有序被子松松软软,虽然十几岁的我也有了自己的房间,但还是喜欢找奶奶睡。印象中的奶奶头发总是梳的一丝不乱,然后别上一个那时候老太太很流行带的黑灰色卡子,奶奶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姑姑大伯大妈买的,冬天穿羽绒服,春秋穿风衣,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印象中的奶奶和别人不一样,是最时髦的老太太。每天梳妆完毕,老太太就出门了,八一路早上很多卖早餐的,奶奶有时候喝豆腐脑配油条,有时候喝豆沫,我觉得奶奶最爱喝的还是老家的油茶。吃完饭,她老人家雷打不动都要去人民公园里锻炼,她总说身体锻炼好不能给子女添麻烦,80多岁的奶奶到去世之前身体都很硬朗,每天从公园锻炼回来还能一口气爬上四楼。有一天爸爸跟奶奶说说碰见了在百货大楼里住时的老邻居文平姑,她说自从百货大楼拆了以后,奶奶也长年住北京和焦作,很多年都没见过面了,说有时间要和王奶一起来看望奶奶。万万没想到这次见面变成了永远的离别,那天放学回家家里竟然没有人,喊奶奶也不应,不好的念头闪过脑海,一会儿电话响了,爸爸说奶奶住院了他们在医院,我也要去爸爸说你在家吧已经通知了你三姑和大伯他们正往漯河赶,明天带你去医院,于是第二天我忐忑的来到了医院,看见奶奶像睡着了一样躺在病床上特别安祥,没想到奶奶再也醒不过来了,下午爸爸打电话过来说,奶奶快不行了他们已经联系救护车送奶奶回老家,巧的是多年以后我竟然成为了这家医院的急诊科护士,晚上我躺在奶奶的床上,回顾着奶奶的温暖,半夜灯竟然亮了,吓得我一个机灵爬了起来,谁知道竟是爸妈回来了,他们说奶奶留着一口气撑到了老家,她就这么突然的走了,真的应了她那句话不给儿女添麻烦。我哭呀哭我的奶奶没有了。”胜楠这席发自盼腑的话,印证了母亲潇洒的人生。更为潇洒的是,送母亲病危回老家的路上,我们一路呼唤到了沁河大堤。当时大姐和李骊带着母亲自己做的送老衣和李骊为姥姥买的披风,我们就呼唤着为母亲更衣。她的身体还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柔软。我们在沁河大堤上为母亲更衣后,奇迹发生了。当时是多年不遇的暴雪,路上雪很厚,还正下着大雪。但是在我们从武陟回家的路上,漫天白雪不是向下飘,而是呼呼叫着向上飞,母亲更衣后乘着白雪飞向天空。以至于车前方几乎看不清路在何方,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才恢复正常。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我们伟大而潇洒的母亲,实现了她的人生诺言,乘风而去,白雪相随。清白一生,潇洒自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