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映初心 振兴绘新篇——襄阳市老年大学昭明书院党总支走进姚庵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安然

<p class="ql-block">初夏时节,清风裹挟着阵阵花香。襄阳市老年大学昭明书院党总支的银发党员与襄阳文化班学员穿过襄荆高速与305省道,驱车九公里,来到古城西南的姚庵村。这座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村落,正以党建引领下的生动实践,为一场主题党日活动展开鲜活的时代答卷。</p> <p class="ql-block">实地探访:解码姚庵村的振兴密码</p><p class="ql-block">踏入姚庵村,“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的美景扑面而来。四座青山如忠诚卫士环立四周,三条丘陵似飘逸绸缎铺展大地。漫山遍野的香樟、紫薇随风摇曳,石榴、木槿竞相绽放,与蓝天白云、苍翠山林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村史馆,村董主任娓娓道来:“姚庵村不仅有秀丽风光,更有深厚人文底蕴。黄家湾的黄承彦故居,青瓦飞檐间藏着三国故事;承彦书院的雕花木窗,曾映照着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身影。这些历史遗存,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她的目光转向墙上的发展纪实展板,语气坚定:“但真正让村子活起来、富起来的,是党的引领。前些年,村里土地分散闲置,产业发展不成规模。关键时刻,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党员干部白天走访调研,晚上在村民家中开‘板凳会’,用‘拉家常’的方式消除大家顾虑。”</p> <p class="ql-block">“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盘活了千亩土地资源。”村董主任指着规划沙盘,兴奋地介绍,“这些土地一部分建成了荷花湖、牡丹园、千亩桃林等农旅项目,一部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现在村里‘月月有景、季季不同,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创收1700万元,农文旅产业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移步乡村治理区,村董主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乡村能有今天的变化,靠的是创新治理。我们推进‘四园’行动,把‘果园飘香、菜园翠绿、花园缤纷、公园如画’的愿景变成了现实;通过党小组带动土地流转,激活三产联动;以‘三微治理’细化管理,坚持‘问需于民、发动群众、党员带头’的‘三多三少’理念。现在,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超2.8万元,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等荣誉,走出了一条‘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激活‘发展金’的振兴之路。”</p> <p class="ql-block">聚焦党员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主题党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结束参观,党员们走进村党员活动中心。“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的标语与窗外田园风光相映成趣。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响起,主题党日活动正式开始。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唤醒初心。</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老年大学昭明书院党总支书记王定文以《凝聚银发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为题授课:“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方向。姚庵村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建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土地流转是破局关键。我们老党员要发挥经验优势,以道路自信锚定发展方向,以理论自信指导实践,以制度自信保障落实,以文化自信激活乡村底蕴,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襄阳文化班党支部书记李安武提议:“可深度挖掘三国文化,策划特色民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党员们围绕文旅融合、文化传承等议题热烈讨论,思想火花不断迸发。</p><p class="ql-block">襄阳市老年大学昭明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伍信侨总结道:“退休不褪色,我们要将姚庵村的成功经验宣传出去,以‘四个自信’为指引,贡献银发智慧!”</p> <p class="ql-block">窗外,夕阳为姚庵村披上金色纱衣;室内,党员们仍在热烈讨论。这场主题党日活动,让银发党员见证了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在党的引领下,姚庵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银发党员们也将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