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广元皇泽寺和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

新起点

<p class="ql-block">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女皇路(或皇泽路97号)嘉陵江畔,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它先后获得了中国武则天文化研究基地、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习基地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原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最初是为了纪念战国晚期秦国蜀守李冰治理蜀中水患的功绩而建。</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则天出生于此。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施脂粉钱扩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p><p class="ql-block">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当地政府对皇泽寺进行了改扩建,形成“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此后,皇泽寺历经多次毁建,现存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二圣殿、则天殿、大佛楼、吕祖阁、五佛亭等。寺依悬崖,下瞰江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二圣殿:供奉着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塑像,以及高宗、武周朝时期九位著名大臣的像。</p> <p class="ql-block">则天殿:皇泽寺的主殿,殿内立有武则天晚年著佛家装束的唯一“武后真容”石刻像,栩栩如生。此外,殿内还陈列着武则天撰写并书写碑文的《升仙太子碑》等碑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佛楼:位于皇泽寺的最高处,是游客们俯瞰广元市城区及嘉陵江美景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位于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17号,是天主教西安总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府,全名为圣方济各主教座堂。该教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马戴弟主持建造,为天主教陕西总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65年至1785年间,由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天主教第三任主教方启升在原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改建。</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间全国禁教,南堂关闭。后由山陕区分治后,陕西第二任和第三任主教高一志、林奇爱从1862年起与清政府陕西当局经多年交涉,终于1884年索回教产,并再次扩建。</p><p class="ql-block">1906年至1908年,胡定帮出任陕西第五任主教,将南堂全部修葺一新。</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南堂被西安糖果厂占用,教堂的标志——“十字架”被拆毁,教堂被作为糖厂库房使用,幸得保存。上世纪70末年代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南堂于1980年归还教会。</p><p class="ql-block">1990年国务院和西安市政府拨款维修,在省古建筑公司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下,遂于1991年10月修复原样。</p><p class="ql-block">2004年,南堂又进行了第二次整修,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从屋面翻新、堂内装潢、各种灯光、地面裙墙等,均采现代的先进技术和材料。屋顶上三个铁制十字圣架是2004年整修时所建,在十字架内装有彩灯,到夜晚更加明亮动人。堂面中间原有近一米直径的大钟,也安装上现代的电子大表。</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南堂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建筑,灰砖灰瓦,砖雕精美。内部采用拱形,体现出罗马风格,细部装饰为中西纹样的结合。</p><p class="ql-block">教堂坐北朝南,地势东高西低,正面装饰有火焰形顶,下面每个开间的两侧并立两根罗马风格的花岗石柱,柱子上雕刻有浮雕花卉。</p><p class="ql-block">正中的门楣上刻有“天主堂”三个大字,两侧分别装饰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等西语符号图案;上方的券窗周围装饰着松树和花卉等砖雕图案。</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墙壁上,绘制有大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西式建筑混合在一起,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