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08 前往Cambridge的路很堵,今天想去查尔斯河畔的麻省理工转转。</p> <p class="ql-block">创建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现位于Cambridge,校园沿查尔斯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MIT的大穹顶(Great Dome)是该校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MIT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座由著名建筑师威廉·韦尔斯·博斯沃思(William Welles Bosworth)设计的哥特式穹顶,建成于1916年,当时是美国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简称“麻省理工”,1916年由波士顿迁入剑桥市,MIT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研究型私立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麻省理工,无论是世界排名还是学校内涵都是众多崇尚科学技术人文主义的莘莘学子所向往的一所大学。据说,2024年新推出家庭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的录取学生免除学费,哈哈,难以想象那应该要有多么优秀!</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图标</p> <p class="ql-block">MIT的创始人是威廉·巴顿·罗杰斯,他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在南北战争后的工业化浪潮中,罗杰斯敏锐地洞察到科技与工业的紧密联系,并立志创建一所高等学府,以培养能够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工程师。从最初的机械工程起步,MIT逐步拓展至物理、化学、生物、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独特的跨学科融合与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p> <p class="ql-block">MIT的教育理念深植于“心手并用”的哲学之中。这一理念强调,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积极参与实验、项目和创新实践,以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MIT,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从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p> <p class="ql-block">MIT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既严谨又创新。学院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文化节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海报</p> <p class="ql-block">多功能Hall</p> <p class="ql-block">MIT的大穹顶,不仅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知识的汇聚地。无论风霜雪雨,它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游客,在没有任何目的性的游览中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MIT出来过马路,上哈佛桥Harvard Bridge。查尔斯河北岸是MIT和哈佛,南岸是波士顿大学。查尔斯河水缓缓流淌,走过哈佛桥,南岸即是波士顿的古老城区,热闹繁华的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看河上赛艇训练。</p> <p class="ql-block">帆船运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结束游览,候车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