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

晓阳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晓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86481825</p><p class="ql-block">图: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居民大院里兴起了养鸡风。</p><p class="ql-block"> 桃红柳绿的春天,挑着一对圆圆扁扁的大竹笸箩的小贩走进大院,我们都围了过去。盖子揭开,里面挤满了鹅黄色毛绒绒的小鸡仔,十分可爱。小贩说:这是莱杭鸡,好养活、产蛋多,只要两毛钱一只。在他的鼓动下,居民们纷纷挑选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母亲的那双手是神奇的,公鸡母鸡一抓一个准。这一次她买了十只小鸡,笑眯眯地对我说:瞧,这只头大的是公鸡,其余九只应该是母鸡。……两个月后半大的鸡仔脱毛换羽,果然是一只公鸡九只母鸡。母亲给每只鸡都取了名字,如“小胖”、“小麻雀”、“菇菇头“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精心饲养下,这群鸡长得很快,但吃的也多,这就给我们增加了一项家务劳动——拌鸡食:将白菜帮等菜叶子剁碎和玉米面或高粱面掺在一起走小铝盆中拌好,每天三次。</p><p class="ql-block"> 为了拌鸡食,母亲常让我到柳巷菜铺捡丢弃的菜叶子。开始我很不情愿,怕被同学看见笑话,母亲母亲就给我讲男孩子不能太娇气,太爱面子,“泼实”小子出好汉的道理。这以后,尽管捡菜叶时还是怕和同学相遇,但我更希望母亲夸我“泼实”。(“泼实”:东北方言,含义很广,大概是指泼辣、坚韧、有毅力、不懒惰、不娇气、不挑食、不怕挫折、不怕人笑话、一直到吃苦耐劳、耐得住逆境折磨等等。这是母亲教育我们时常讲的话,对于我们性格成长、命运抚育十分有益)</p> <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那只叫菇菇头的母鸡在鸡窝旁转来转去像是在找地方,母亲抱起它,在它尾部摸了摸,说它可能要下蛋了,我们赶紧在鸡窝里铺了点稻草,把菇菇头放了进去,不一会儿,就听见“咯咯咯哦、咯咯咯哦”的叫声,我赶紧跑过去,拿出那颗温热还带着点血丝的鸡蛋,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以后,这群母鸡好像是展开了下蛋竞赛。有只鸡一天竟然下了两颗蛋,其中一颗是没有长成的软壳蛋。</p> <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的是那只叫“小胖”的公鸡,它不但个头大,而且羽分五彩、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尤其是它头上的鸡冠又大又红,像顶了一团燃烧的火焰。在我眼里,小胖既是一个勇敢的斗士,又是一个侠骨柔肠绅士。那时大院里的孩子们喜欢斗鸡,“两鸡相遇勇者胜”,每次我把小胖一松开,它就会咋起颈毛冲上去,跳起来朝对方猛踢狠啄,使对方落荒而逃。最值得称道的是小胖还有“见食相呼”的美德,发现了它认为好吃的零食,绝不吃独食,总是冲着食物低着头“咕咕咕咕”温柔地叫着,召唤其它的鸡一起来分享。小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生机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养的鸡是当年最早“开窝”和下蛋最多的,这让大院的邻居们羡慕不已。每次收了鸡蛋,母亲就会把它们一个个摆放在柳条筐里。鸡蛋积攒的多了,就会腌制一些咸鸡蛋或做“松花蛋”。那些鸡蛋,她自己虽然舍不得吃,但大院里谁家有了病人或是生了孩子,母亲总是拿出一些鸡蛋送上门去,当然,这只是母亲乐于助人的一件小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节就要到了, 回忆起当年母亲养鸡的那一幕,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辛勤劳作的样子,就会想起母亲夸我“泼实”的话语。记得母亲九十大寿时,我问老妈“泼实”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妈说:她也说不准,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口头语,大概是说小孩子咔(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又继续向前跑的那个样子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