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整理,大管家》大五班课程故事

七月

<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一直结合"生活力"培养目标,从小培养幼儿养成整理收纳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做事认真、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p><p class="ql-block">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幼小衔接准备分为四大准备:且明确提出"生活准备"中"分类整理"的能力目标。同时,能管理并归纳好自己的物品,形成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为适应小学打下良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在大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了不少“小状况”: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被子总是皱巴巴、歪歪扭扭;书包里的书本、文具杂乱无章,找东西时翻得乱七八糟;区域活动结束,玩具散落一地,收纳筐里的物品也摆放得毫无秩序。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不仅影响班级环境,还反映出孩子们缺乏整理意识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于是,老师组织了一场绘本活动:“整理小姐,学习爱整理的丽莎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杂乱环境的感受,一场关于“整理”的课程故事就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收纳的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一步先清空抽屉,第二步给物品分类,</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孩子们对整理有更完整的认知,教师找到了专门介绍整理步骤的视频资源,里面介绍了"清分收归"四步骤,通过视频介绍,孩子进一步懂得整理好不是简单的摆放整齐,重要的是能方便我们取放,孩子们也记录下了学到的整理办法。最后一步让所有的物品归位。根据竖式收纳原则把物品收起来。</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学习整理的妙招,小朋友们发现了整理好物品的一个方法,可以先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和超市一样,先按用途将物品分类一起,如图书区我们可以按照位置来放,更加整齐。</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平日整理书包时,总是一股脑儿将所有物品塞进书包里,有的漏了"小尾巴",有的"小肚子"吃撑了,可是到了小学后,小学生的书包放的书本和东西会更多,怎么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呢?我们特意请来了几位已经读小学的哥哥姐姐来分享经验。</p> <p class="ql-block">通过“小整理,大管家”故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整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班级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孩子们也变得更加自律、有条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课程也让老师深刻认识到,生活即教育。从孩子们身边的小事出发,挖掘教育价值,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发现更多有趣、有意义的课程故事,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