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q 15645979 <p class="ql-block"> 二月初旬,冬意犹浓,我们老两口与儿子携六岁和九岁两孙女,踏上前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的朝圣之路,心中怀揣着对山顶十方普贤菩萨的虔诚敬仰,眼中满是对峨眉山雪景的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自驾车缓缓驶至峨眉山下绿树环绕的五显岗停车场,然后换乘峨眉山景区的观光大巴,正式开启了我们的这段旅程。车窗外,景致如画卷般流转,松林苍翠欲滴,雪山渐近,预示着一场灵魂与自然的邂逅即将拉开序幕。车内,笑语盈盈,两个小孙女更是雀跃不已,叽叽喳喳地描绘着即将展开的雪山奇遇。</p><p class="ql-block"> 抵至位于连望坡上、海拔2430米的雷洞坪,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银白世界映入眼帘,积雪深厚,如绒毯般覆盖山谷,我们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冰雪世界。这里不仅是游客前往金顶的必径之地,还因其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这里冬季常有积雪,适合滑雪等活动,四川省第一个户外滑雪场雷洞坪滑雪场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穿上冰爪,钢爪扎进积雪,行走稳当,我们踏上雷洞坪步游道,开始了这场雪山上的漫步探索。海拔渐高。我们老俩口气喘吁吁,腿脚发软,可两个小孙女宛如林间小鹿,时而轻盈蹦跳,时而嬉戏于雪中。九岁孙女心灵手巧,堆砌起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雪人,树枝为臂,石为眸,憨态可掬。六岁小孙女则在一旁忙个不停,或寻材,或奔跑,其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回荡于山谷之间。沿途,我们穿行于冷杉、杜鹃等高山植被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秘与瑰丽。愈往上行,雪愈纷扬如雾,孩子们尽情嬉戏,一家人其乐融融。只是略感遗憾的是,我们在雷洞坪步游道上未见到那灵动的猴子。孙女们还特意准备了小零食,希望能与猴子来个亲密接触,却未能如愿。但步游道上的每一处雪景都如诗如画,让我们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惊喜却悄然降临,两只猴子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或跳跃于树枝,或嬉戏于雪地,活泼可爱。有一只猴子可能是饿了,从树上翻身而下,在雪地木栏上休息了一会儿后,毫不客气地从小朋友的手心中抓起食物,不停地往嘴里塞,完全不照顾味蕾的感受,只想让干瘪的胃盈满起来,其吃相不雅,但顽皮可爱,让小朋友们笑声不断,引来游客不停拍照,记录下这一难得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经过1.5公里的艰难跋涉,我们来到了雷洞坪步游道尽头。这里有一个小庙,内有接引殿。此殿宋代叫新殿,明代扩建后,称为接引殿。历史上接引殿曾因火灾、地震等损毁,多次修复,最近一次大规模修复是1986年,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殿内供奉的主要是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 接引殿附近有接引寺,供奉的主要是接引佛,即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 从海拔2450米的接引殿上金顶,既可步行而上约6公里,但积雪甚深,不宜老人与小孩跋履;也可乘索道,我们自然选择乘索道上金顶。</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从海拔245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金顶的索道,为1988年修建,全长1168米,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单跨最长、坡度最大的客运索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跨进可容百人的车箱,俯瞰下方,只见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随着车箱缓缓上升,积雪从稀疏的草地逐渐变为覆盖山林的雪毯,树枝挂满了冰凌,似玉树琼枝,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冰雪的映衬下,轮廓愈发清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望着这壮美的景色,心中满是震撼与宁静,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在冰雪的纯净中,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这种与世隔绝的宁静,让我不禁思考生活的真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金顶,一看时间,竟然只花了5分钟不到!若是步行,起码要二、三个小时,难怪绝大多数游客都选择乘索道上金顶。</p> <p class="ql-block"> 从出站口出来,经杜鹃池,过美食林,入住早已预订好的金顶大酒店悦霞楼。此时太阳拨开云雾,洒在酒店前的雪地上,斜阳如蜜糖倾泻,将积雪淬成鎏金绸缎,连呼吸都泛着冰晶的甜。小孙女在光晕里化作蹦跳的雪精灵;大孙女蹲在雪地上描摹自已的名字,笔画间流淌着儿童初识流年的静谧。两个身影在鎏金画卷中显出清晰的轮廓,宛如一幅精美的剪纸。</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雪地上渐次消融的脚印,恍然惊觉:时光原是这般温柔的魔术师,用冰凌雕刻童真,以暖阳熔铸永恒。</p> <p class="ql-block"> 顺着金顶大酒店前的大道,我们踏上了承载着虔诚与期许的拜佛大道。脚下石梯残雪斑驳,如岁月诗篇,触碰间凉意丝丝,轻诉过往。</p><p class="ql-block"> 大道长108米,寓指破除尘世间的108种烦恼,朝圣者沿大道行进的过程中,即修行中断除烦恼,走向觉悟。大道宽18米,佛教中象征佛陀有十八种功德,大道宽阔的设计,既为容纳大量信众,也隐喻佛法广博无边、普度众生。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象征“愿行广大,慈悲精进。”大道两侧十对白象静静伫立,如岁月守护者,指引着众生朝拜的途径和方向。</p><p class="ql-block"> 拜佛大道石梯上的残雪闪烁着微光,似通往天际的银带,不禁遐想:千百年前,无数心怀信仰之人,是否也如我们这般,怀揣敬畏与渴望,一步步踏上此路?</p> <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三步一拜地登上了金顶。在十方普贤菩萨雕像下的墙面上,刻着“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句箴言,字字珠玑,蕴含深意。我细细品味,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十者不仅是对佛门弟子的启示,更是对所有人的启示。礼敬诸佛,是告诉我们要心怀敬畏,尊重一切;称赞如来,是鼓励我们赞美行善,传播正能量;广修供养,是提醒我们要乐于奉献,无私付出;而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则是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将所行善事回向给世间万物。</p><p class="ql-block"> 这十句箴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暗喑下定决心,要将这些教诲铭记于心,践行于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将上述这些讲解给两个孙女,她们向上仰望着金光灿灿的十方普贤菩萨,似有所悟地点着头……</p> <p class="ql-block"> 再上行数步,便来到普贤菩萨脚下。</p><p class="ql-block"> 此菩萨为铜铸鎏金像,重达600余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气势恢宏,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佛像,首创多面多身普贤菩萨造型,开汉地佛教造型艺术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地位崇高。</p><p class="ql-block"> 金佛通高48米,象征着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词,一方面寓意普贤的十大行愿,另一方面则象征着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方、下方十个方向,意味着普贤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p><p class="ql-block"> 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着人的十种心态。</p><p class="ql-block"> 这座巨像不仅是佛教信徒的圣地,也是艺术和建筑的杰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大人在佛像正面虔诚地跪拜,许下心愿,感谢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好与恩赐。两个小孙女亦学着我们之样,双手合十、闭目默许心愿。那一刻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金顶观景台,俯瞰万物生长的奇迹,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施鬼设……茫茫群山和连绵起伏的云海相接贯穿视野。下面,云海翻腾,如同汹涌的波涛,又似绵延的山峦,一望无际。夕阳如同熔金般洒落,将云海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孙女们兴奋地跑到观景台边,九岁的姐姐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壮丽的景色;六岁的妹妹则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远方,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一旁,看着孙女们的纯真模样,心中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老伴则感慨地说,“这云海、这落日,就像人生一样,美丽而短暂。我们要珍惜每一刻,好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p><p class="ql-block"> 是啊,愿我们能如这夕阳一般,虽有落幕之时,却始终温暖而明亮。老人在岁月的长诃中,安享平静,如山间古寺的钟声,悠远而平和;中年人以菩萨的坚韧与担当,为家庭筑牢根基,像山间的大树,风雨不动;孙女们则似山间初绽的花朵,在爱与希望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已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