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益智区的几何拼图玩具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对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积木拼搭充满探索欲望。但部分幼儿在操作时存在随意拼摆、缺乏目标性的现象,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概念较为模糊。基于此,教师希望通过“七巧板”这一传统益智游戏,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系列课程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图形特征、发展空间思维,同时培养专注力与合作意识。</p> <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情感目标:</p><p class="ql-block">1.激发幼儿对图形组合与变化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2.在合作游戏中培养分享与互助意识。</p><p class="ql-block">认知目标:</p><p class="ql-block">1.认识七巧板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感知颜色、大小的差异。</p><p class="ql-block">2.初步理解图形组合与分解的逻辑关系,尝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p><p class="ql-block">技能目标:</p><p class="ql-block">1.掌握七巧板的拼摆技巧,能模仿拼出简单图案。</p><p class="ql-block">2.发展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描述拼图内容)。</p> <p class="ql-block">初识七巧板——神秘的“图形朋友”</p><p class="ql-block"> 宋朝有个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创造了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宴几”。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后来有人把它们缩小为只有7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了一种玩具。</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了解到: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已经流传千年,因设计科学变化莫测,也被称为“东方魔板”。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到“近有七巧图,其式五、其式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效型,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原来七巧板虽古老,但又有趣,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七巧板的秘密吧!</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七巧板这类传统玩具就像“思维哑铃”,看着简单,但孩子每拼一次都是对手眼协调、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的锻炼。我们要及时抓取幼儿兴趣点,引导幼儿实际感受我国传统低结构玩具的多样玩法,如何利用传统玩具七巧板让幼儿接受文化启蒙,并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其思维发展,是值得探索的领域。</p> <p class="ql-block">探索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幼儿对七巧板的拼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投放了具体形象的七巧板图案拼搭材料,幼儿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中进行拼搭,也可以自主进行拼搭。</p> <p class="ql-block">数一数,认一认</p> <p class="ql-block"> 看着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七巧板,孩子们想要动手进行尝试。他们将七巧板拿在手中,突然小鱼问到:“七巧板真的都是七块吗?都有什么图形呢?”孩子们纷纷开始数了起来,一些孩子数不清,显得有些着急。于是,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进行了数数和认识图形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起伸出小手,点着数一数,1、2、3、4、5、6、7,一共有7块。</p> <p class="ql-block">熹熹:我这里有5个三角形,有不同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小宝:我认识这个图形,它是平行四边形。</p> <p class="ql-block">淇淇:有1个绿色的正方形!</p> <p class="ql-block"> 初识七巧板后,孩子们发现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颜色都不同,开始对七巧板的颜色产生兴趣。莯雅说:“你们看,这七块板的颜色都不一样。”大家仔细观察分辨每一块板的颜色。有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咦,老师,他们的形状也不一样”莯雅在辨识颜色时发现他们除了颜色不同,形状也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比一比,拼一拼</p> <p class="ql-block">静仪:我和柚柚发现了三角形大小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熹熹:这里有2个小三角形,1个中的三角形,还有2个大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教师小结: </p><p class="ql-block"> 宝贝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七巧板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但都是由七块积木组成的,其中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图形,三角形的大小却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问题一: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吗?”</p> <p class="ql-block">欣苒:我用两个最大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更大的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茵茵:我可以用两个小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熹熹:我用两个小三角形,再放一个正方形在上面,就变成了大三角形啦!我太厉害啦!</p> <p class="ql-block">锦誉:我可以在平行四边形上面放一个小三角形,在旁边再放一个小三角形,就拼成一个大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小宝:我可以用两个小的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和一个大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最大的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问题二:除了三角形,我们还可以拼出什么形状呢?</p> <p class="ql-block"> 宝贝们发现这三种图形能拼构出许许多多的图形,对七巧板的兴趣更浓厚了,在区域活动时,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来到益智区玩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有趣的数学活动紧贴生活,在探索七巧板的过程中,不同图形相结合组成的新图形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不断进行尝试。每一次图形的重新整合,都让孩子们对图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趣拼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 宝贝们在益智区用七巧板随意拼搭,他们用七块板拼出许多图形。</p> <p class="ql-block">宇涵:老师,我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拼出了房子。</p> <p class="ql-block">小丁:老师,我拼的这个是小鱼。</p> <p class="ql-block">小宇:我拼了小树呢。</p> <p class="ql-block"> 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拼构水平始终停留在小树、小鱼、房子、飞机等两块板组成的简易图形阶段。为了让幼儿对七巧板的拼搭有更深入了解,我们投放了具体形象的七巧板图案拼搭材料,让孩子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中进行拼搭,也可以自主进行拼搭。</p> <p class="ql-block"> 在拼构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对于一些整合图形无从下手,例如,大的正方形没有,怎么拼?小的三角形怎么拼?七巧板里没有的图形怎么拼?经过老师的个别指导,孩子们学会了更多的拼构技巧,知道了两个大三角形可以组成大正方形,也可以变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孩子们的拼构作品越来越丰富了呢!</p> <p class="ql-block">悠悠:雨伞拼好啦!</p><p class="ql-block">宣宣:你看,我拼的是大大的坦克。</p><p class="ql-block">思思:我拼的是房子呢!</p><p class="ql-block">茵茵:我拼出大船呢。</p><p class="ql-block">景睿:我拼出小鸟了!</p><p class="ql-block">思思:你的小鸟好奇怪呀,这里好像不是这样拼的。</p> <p class="ql-block"> 思思发现景睿拼的小鸟不太对,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好像不是这样摆,但他们转转来转转去,放好之后总和图纸里的不太一样。景睿便寻问旁边的小朋友,他们也不会,一手拿着平行四边形,一边抓耳挠腮想办法。过了一会儿,景睿问道平行四边形我可以把它翻过来吗?”</p> <p class="ql-block"> 在听到我肯定的答复后,景睿将平行四边形翻转过来,果然找到了跟图纸一样的位置。原来磁力七巧板的背面是带磁铁的,孩子们一直都用正面在拼构,背面的小磁铁限制了他们的创想。在突破这层困难后,孩子们的拼构图形越来越多了。</p> <p class="ql-block">一起来拼一拼</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基于前期经验,孩子们对七巧板的构成和形状有了一定认知。基于此,幼儿在拼搭七巧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图形之间组合的变化,不仅能够将几块几何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还能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大三角形、正方形,甚至长方形,对形状的概念更加深刻。通过变换图形位置创作出不同造型,并有了一定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不同的形状颜色部分区分整体的各个部分。小小的七巧板也碰撞出很多新意。</p> <p class="ql-block">数字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p> <p class="ql-block">瞧!孩子们将七巧板的图形进行旋转再重新摆放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数字宝宝。</p> <p class="ql-block"> 宝贝们在操作七巧板的过程中,探索着数字的组成,直观的体验着数的分与合,不断的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又是有联系的,看一看小朋友们总结的分合式吧。</p> <p class="ql-block">静仪:5块可以分成2块和3块。</p><p class="ql-block">星辰:2有两个1。</p><p class="ql-block">宇涵:两个2块合起来就变成了4块。</p><p class="ql-block">七宝:3块可以分成2块和1块。</p><p class="ql-block">优优:6有两个3……</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数学的奇妙之处是用简单的符号来传递信息。神奇的七巧板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他们一边思考,一边游戏与摆弄,学习数学的兴致十分浓厚。</p> <p class="ql-block">玩转七巧板</p> <p class="ql-block">亲子做一做</p> <p class="ql-block">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们进行了七巧板游戏,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还促进了亲子交流,增进了亲子关系。</p> <p class="ql-block">一起说一说</p> <p class="ql-block">一个大钳子</p> <p class="ql-block">然后大钳子夹了一个小房子。</p> <p class="ql-block">后来火车来了,就要撞到房子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大炸弹把房子、钳子还有火车都炸掉了。</p> <p class="ql-block"> 小班的孩子语言水平较低,但在七巧板的拼搭中,他们十分愿意根据拼出的图形来说一说,有的是学过的儿歌,有的是听过的故事情节,还有的是自己创编的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 宝贝们与七巧板的联动越来越密切。在一次观察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有的孩子不仅能够自主进行拼搭,甚至还出现了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 七巧板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当教师以“观察者”“支持者”“反思者”的多重身份介入家庭七巧板游戏时,看到的不仅是幼儿图形认知的发展,更是亲子关系、思维品质、文化认同的全面提升。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低结构材料”的高效利用方式,让七巧板从“桌面玩具”变为“课程资源”,从“家庭游戏”升华为“文化载体”,真正实现“玩中学、做中悟、创中长”的教育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