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2年》

唐安

<p class="ql-block">《穿越42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秋,我生平第一次来到济南,激动地走进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成为文革后早期的一批研究生。只可惜在之后的两年学习期间,在号称泉城的济南竟然没有看到泉水,不像现在泉水突突的冒。</p><p class="ql-block">我们班是山医80级研究生班,共18人。我们的班长李传福是学影像学的,他长得算男人中较为秀气的,他精明能干,纯朴正直,对班里的事情热心认真,大家一直称呼他 Monitor,一直叫到现在,成为终身制。</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女同学有五人。李小鹰曾是我大学同学,我俩是双料校友。她高挑身材凤尾大眼,算美女级别。但她更有内在美。她乐于助人,譬如有同学胃不好,她就帮别人换细粮等等。我俩有个吃的回忆,就是课间休息时,我们经常跑到大街上去买烤红薯,热乎乎流着糖昔的红薯,那个香味一直持续了42年。最难忘的是她每周日回校,儿子抱着她大腿哭着不放,当时小鹰用慈母的口吻试图说服儿子:“对不起儿子,妈妈文革被耽误了,所以还要上学啊”。我不知道几岁的孩子能否听懂她的大道理,但就这个抱大腿的儿子后来上了耶鲁大学,成为国际顶级公司的亚洲掌门人,这就是身教的典型案例。如果小鹰这次能参加聚会,实为难得,因为作为中央保健医生,她身不由己。但她这次率先发起了这场聚会,说明她对同学的想念。</p><p class="ql-block">我们女同学中的孙启燕,她的老家我这辈子算忘不了啦。因为有一次上英语课,张老师问她:“Where are you from"? 老孙站起来,推了一下她的眼镜,用带着山东口音的英语回答:“I am from 牟平”。于是,我永远记住了牟平。老孙是个典型的山东女性,勤劳贤惠。记得她每天下课,总是快步跑去排队买包子,然后等着给她同是研究生的丈夫。她学习再忙,也要给她丈夫洗衣服,让我们这些女权分子深感不平,便时不时地窜倒她:“凭什么你俩都是研究生,总让你一人洗衣服”?后来,她先生出国留学。不久,老孙上课时,穿着老公买的新衣服,满脸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研究生班与我相处最久、相知最深的是张晓芸。别看她年纪最小,人家当过院长呢。不知从何开始,我们仨自己开伙。小鹰从家搬来炉子和锅,小芸掌勺较多,做的最勤的是白菜和土豆炒肉丝,我们百吃不腻。后来又加入了一位男同学,写到这里,我难以下笔。时隔42年,回首往事,爱恨情仇,早已成为人生的一段经历。但我亲眼目睹了小芸的真诚,坚强和善良。这段校园故事,可以写电视剧了。</p><p class="ql-block">我忘不了娴静的李华,实在不能相信她早早就离开了我们。值此全班聚会之际,我们缅怀李华同学!</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对男同学的回忆,因为不像女生那样朝夕相处,所以留下的是一些时光的片段。</p><p class="ql-block">王玉林,高高的阳光帅小伙,说话有些腼腆,但可以看出内心的热情。当年他还是个单身小伙,现在已是省立医院的付院长了。</p><p class="ql-block">于龙川,带着眼镜很斯文,书生气十足,感觉总是在学习,后来考上北医博士,北大博士后,现在是北大教授。当时感觉他话不多,好像有心事,现在知道是胃不好。</p><p class="ql-block">王吉秋,总是红光满面,昂首挺胸。特别记得他从老丈人家带来的绿萝卜,又水又脆,让我永远记住了山东潍坊萝卜。</p><p class="ql-block">毕玉顺,性格内向,杀起老鼠很利索。多亏老毕是学解剖的,帮了我和老邹的大忙。现在想想,我和老邹好像都没请人吃顿饭,欠了42年的人情债,这次见面要还上。</p><p class="ql-block">范全心:总觉得他像一个电影演员,叫不上名字,但是正面人物,好人形象。范同学内向深沉,是个 Gentleman。</p><p class="ql-block">沈继龙,由于他非常聪明,于是我问他是否从小营养很好?他说根本谈不上营养,有饭吃就不错了。让我刷新认知,原来聪明和营养关系不大。</p><p class="ql-block">牛锐光,高大帅气,热情豪放,不但有江湖义气,还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当年山医文艺部长吕历明就是通过他认识的。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请到大名鼎鼎的二胡独奏家闵惠芬为他的朋友开专场演奏会!试想,在月光下的中心花园,天籁般的演奏醉倒了一片路人,多美的画面啊,老牛的面子太大了!记得他和小鹰跳舞,虽然宿舍不大,但也不少转圈,引得同学们围观欣赏,因为那时才刚开放,跳舞还挺稀罕。自新冠爆发,我时常想起老牛,因为他是病毒专家。</p><p class="ql-block">刘绍唐,文艺青年,爱唱歌。记得他住上铺,有空就放李谷一的歌。他是跳过大学直接考上山医研究生的,很不容易。由于新婚,研究生科特批他提前回四川做课题,耿老师多有人情味啊!听说刘绍唐这次来不了,让我们对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42年前的英俊帅气。</p><p class="ql-block">耿建国,就是那个半路与我们搭伙的男生。上海人,学心内的,个子不高,书呆子型。他来时我从主人变成了电灯泡,他走时我被逼成了心理师。但上帝偏爱和原谅恋爱中的年轻人,小耿后来一路拼搏,现在美国当教授,祝福他。</p><p class="ql-block">汪宝林:说话不紧不慢,满脸笑容,时不时冒出几句幽默。思想活跃,点子多,行动快。</p><p class="ql-block">吴承远:曾是301总医院的研究生,中途转学插到我班。后留学美国还上了电视专访。回国后学术斐然,得奖无数,在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乃神外大咖。</p><p class="ql-block">邹雄,上海人,没想到他带着眼镜,一副老夫子样,竟然是个体操运动员。当年他为了节省研究经费,苦口婆心地说服我和他一起做微量元素铬的动物实验,不知我怎么就同意了。结果,我俩的老鼠试验跌宕起伏,解剖老鼠更是心惊肉跳,还好有毕老师相助,使我俩各取所需,得以完成毕业论文。没曾想,我与铬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做到现在。这么多年,我有好多故事想和老邹说啊,譬如他当年崇拜的铬之父 Mertz 教授,于1986年邀请我去了美国。他熟悉的安德森博士和我合作完成的铬论文获得了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最佳论文奖。论文中的吡啶甲酸铬现在遍布全美营养市场,并于1996年由我引进中国(唐安一号/唐安奶粉),这些竟然都与老邹拉我入伙有关,却无意中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一直想当面感谢他的无心栽柳柳成荫,哪曾想,他竟然在去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次不能来和我们相聚,让我肝肠寸断,心痛如绞!</p><p class="ql-block">这两天听说耿老师和刘老师也走了,更是伤心遗憾,多好的老师,我们永远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刚入学时,不知谁把小鹰的年龄写错了,33岁写成了38岁。当时老牛吃惊地问:“李小鹰有这么大了”?现在想想,38岁该是多么年轻啊!时间真快,我们当年在学校一起学习的两年时间,也就是分别42年的一个零头。所以,这次聚会,实属不易,请同学们珍惜珍重。一不要太激动,二不要喝烈酒,三要休息好!希望我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回忆山医的青春时光。</p><p class="ql-block">(南征于2024年4月2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We Love You》</p><p class="ql-block">我们班42年首次大聚会,结束还不到一个月,聚会的美篇还没来得及做完,便传来噩耗,我们敬爱的班长传福同学,因车祸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像所有的同学,我震惊万分,伤心欲绝!久别重逢的喜悦顿时变成了天人永隔的悲恸,谁能受得了这个天上地下的巨大落差!</p><p class="ql-block">班长啊,你刚刚鞍前马后,好吃好喝地款待了我们,还用山东人的礼节给每位同学夹了菜,竭尽地主之谊。唉,冥冥之中,难不是上苍安排你与我们一一道别?亲爱的班长,我们分别才20天,20天啊!你乍就离我们远去,留下一班伤心欲绝的同窗老友,肝肠寸断!</p><p class="ql-block">你一生勤勤恳恳,努力钻研,带领了科室,培养了院士,是文革后早期研究生的典范。</p><p class="ql-block">记得5月20号,你在群里发了一首“我爱你”的钢琴曲,我笑你好浪漫。今天,我找到你发的 “I love you”,一边聆听一边流泪。此时此刻,我们全班同学要对你说: “We love you"!祝你一路走好,下辈子还当我们的班长!</p><p class="ql-block">(南征于2024、6、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