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春归尽,今朝向朱明。昨天立夏了。</p><p class="ql-block"> 朱明是夏季的别称,气赤而光明,故谓之朱明,书中也可以称为朱夏。杜甫曾在诗里说: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有时候,坐在院子里想一想绿色的竹叶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都能够使人顿感清凉雅致。如若在炎热的夏天,如果能够拥有它,那岂不是更加清风诗意?</p> <p class="ql-block"> 自从我开始写二十四节气以来,有朋友曾问我:二十四节气怎么有时候感觉和现实对不上。首先二十四节气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咱们国家幅员辽阔,不能一以贯之。其次,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它们只是天文学意义上这个季节的到来,气候意义上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期货。</p><p class="ql-block"> 夏这个字它是假借用来表示这个季节的。《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指的是国之中中原地区的人,古时候是为了区别北狄、东夷、西戎和南蛮。现在看古书中“夏”这个字的古金文,它上面的页表示人头,两边是两只手,下面是两只脚,像一个把四肢张开的大大的人,所以夏也有大的意思。而这个时候,我们看万物也是正在走向盛大茂密。在这个季节,天与地联手,非常宽厚的纵容着万物生长。所以夏天也是非常仁慈和悲悯的季节。从春华到夏秀,从鲜花到果实,我们看到了生命最美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因为生命最美的姿态,就是与时光同行。</p> <p class="ql-block">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天气慢慢的热了起来,树上的叶子也变得稠密了。也有学者认为,夏这个字,它原本指的是古代祭祀活动中唱歌跳舞的人,因为活动盛大而热烈,这个字就用来表示很热烈的夏天。立夏是春天的鉴别,是夏天的预告,蝼蝈开始鸣叫,变得聒噪,蚯蚓也出动了。各种瓜的蔓腾开始快速的攀爬生长,他们伴随着孟夏的脚步,践行着各自的生命剧本。</p><p class="ql-block"> 立夏中的二候,蚯蚓出的蚯蚓,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你们肯定听说过,叫地龙。据说跟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系。传说赵匡胤他得了一种病,缠腰火丹,我想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带状疱疹,再加上他的哮喘反复,没有办法正常的上朝,当时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后来有一个人推荐了一个人称“活洞宾”的药铺掌柜,这个掌柜就把蚯蚓上抹上蜂蜜,然后把他们融成水,把这个汁儿涂在了皇帝的腰上。皇帝感觉很清凉,而且疼痛也减轻了。之后,这个掌柜又拿了一碗蚯蚓汁给赵匡胤喝。他都很好奇问这是什么东西,这个药铺掌柜也不敢说实话,他就急中生智说:这是地龙,皇上是真龙天子,民间普通的药都恐怕不太行,只能以龙补龙。皇帝听了很开心,又是涂又是喝,结果病真的全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蚯蚓人们还称它为工程师,它对生态环境有特殊的贡献。他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有改良的作用,所以人们称它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古时候的人们也夸赞蚯蚓,说他们既没有锋利的爪牙,又没有坚硬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只因他们用心很专一。</p><p class="ql-block"> 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蚯蚓其实很厉害了。我在院子种花的时候,如果挖到蚯蚓我也经常会把它们放在花盆里,让它们帮我的花花草草们时常松土。所以如果夏天在马路边看到了蚯蚓,基本上也是尽可能的把它们挪到草丛中去。</p> <p class="ql-block"> 夏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热烈而强势的,它会用声音编织着自己的性格,比如雨打雷鸣,比如蝉嘶蛙叫,这一切共同谱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夏日乐章,或许是夏日乐章太过于深刻,我们会忽略或者忘记了这初夏的清和。</p><p class="ql-block"> 春意阑珊,暑意渐盛的初夏,有一种淡淡的美好,很安逸,若有似无的熏风幽幽而来,吹过大片大片浅浅深深的绿意。</p><p class="ql-block">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前些天立夏,我们高淳这里流行这儿吃烧饼,吃欢团,又逢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索性都安排了~</p> <p class="ql-block"> 孔炜炜二十四节气之《立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