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白瀑布 赏秀峰胜境

长弓

<p class="ql-block">  你一定记得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望庐山瀑布》,正是这首诗让人对庐山魂牵梦萦,更想一睹李白笔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我曾三上庐山寻李白所望之瀑布,有人说是三叠泉瀑布,有人说是大囗瀑布,其实都不是。那李白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究竟在哪里呢?原来这瀑布并不在庐山风景区内,而是在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今庐山市)庐山秀峰景区。 </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秀峰又甲匡庐。”今天我们就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天公不作美,一夜细雨霏霏,早上还没停的意思,我们只好穿着雨披、打着伞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坐出租车到九江客运站乘九江到星子的中巴,然后下中巴倒5路公交,下了公交雨居然停了。老天真的很赏脸。</p><p class="ql-block"> 下公交到景区要步行20多分钟,看到路旁矗立着“庐山秀峰”景观石和乔石书写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影壁,我们心中窃喜,这回即将看到的瀑布是不会再错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走边欣赏路旁的风景,不知不觉到了景区入囗,景区山门上方“秀峰”两个大字格外醒目。山门两侧的楹联,上联: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下联:日暝不知去,鱼鸟会留人”‌。楹联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意境融为一体,突出庐山秀峰的‌诗画魅力‌和‌生态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方景观石上“秀峰参天”四个字由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的楚图南所题。</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百余米,便可以看到这个“第一山”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p> <p class="ql-block">  这个巨大的石书是秀峰的简介,因被雨水浸湿,字迹不甚清晰。</p> <p class="ql-block">  这是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志载南唐中主李憬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光兆之意,名为开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改名为秀峰寺。</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聪明泉。相传当年南唐中主李璟常饮此此泉,诗书满腹,如愿以偿,登上帝位。当年开先寺内五百僧众皆饮用此泉水。《庐山志》记载。此泉“旱则流,潦则竭。”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来游此地,饮过此泉,并题写了“聪明泉”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璟读书台。据史载南唐中主李璟少年时在庐山南麓鹤鸣峰下筑台读书。继帝位后于公元951年下诏书捐读书台建寺庙,取名“开先寺”。读书台碑上镌刻着南朝诗人江淹的《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将其手书成幅,后由康熙皇帝临摹并于公元1703年3月御赐于秀峰寺。此碑堪称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品,被称为“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  从李璟读书台回头下来,我们到了秀峰历史文化长廊。长廊锈刻着历代到此的文人及他们创作的诗文的浮雕,而唯有李白是一座塑像,这足以凸显了李白在秀峰的地位。李白一手高举酒杯,一手紧握诗书,眼望远方,极尽展现了李白诗狂酒圣的特质。塑像的基座上是李白的小传和那首驰名天下的《望庐山瀑布》诗。</p> <p class="ql-block">晃补之《望庐山》</p><p class="ql-block">南康南麓江洲北,五百僧房缀密脾。</p><p class="ql-block">尽是庐山佳绝处,不知何处合题诗。</p> <p class="ql-block">米芾《开先寺观龙潭》</p><p class="ql-block">度峡扪青玉,临深坐绿苔。</p><p class="ql-block">水从双剑下,山挟两龙来。</p><p class="ql-block">春暖花惊雪,林空石迸雷。</p><p class="ql-block">尘缨聊此濯,却去首重回。</p> <p class="ql-block">苏轼《开先瀑布》</p><p class="ql-block">山上泉流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p><p class="ql-block">定知云外波涛阔,飞到峰前本未奇。</p><p class="ql-block">入海明河惊照耀,倚天长剑天提携。</p><p class="ql-block">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方斛泥。</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观瀑布》</p><p class="ql-block">灵源何大高,北斗想可挹。</p><p class="ql-block">凌日三光直,逗遛千仞急。</p><p class="ql-block">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p><p class="ql-block">闪电不可顺,长雷无敢蛰。</p><p class="ql-block">万丈岩壁折,一道林峦湿。</p><p class="ql-block">险迫飞鸟坠,冷洒山鬼泣。</p><p class="ql-block">须当截海去,浊水不能入。</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香炉峰》</p><p class="ql-block">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p><p class="ql-block">上有文殊师利塔,好将一瓣此中然。</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中正行营。上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来庐山选择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集训地,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陪同前往。蒋介石在饱览秀峰美景后,留下“这里风水不错”的话语,熊式辉心领神会,立即大兴土木,在此建造行营和侍卫室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月印龙潭”月亮门。走过这个圆形石门后,有两个岔道口,右侧为徒步登山的路线,而左侧可以乘坐缆车上山。我们实在是对登山望而生畏,便选择了坐缆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  前行数步见一古塔,名“普同塔”,是秀峰寺仅存的三座古塔之一。清代《秀峰寺志》记载:“普同塔,在寺西北隅”,乃禅门丛林,众生纳骨之处,为“众生平等,无有差别”之意。此石塔五层,宝瓶状,塔顶从下至上逐层变小,每层塔身方形,四面皆内刻佛像、莲花座等。每层塔身各设飞檐,檐下配斗拱铺座,雕刻严谨不失木质结构建筑特点,浑厚古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  在通往索道站的路上,摩崖石刻接踵而至。据说秀峰摩崖石刻共计144帧,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数量密集、字体各异,篆、隶、楷、行、草皆具,其涉及历史名人之多、跨越时间之长分布面积之广、在整个庐山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它将庐山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凝固在苍山秀壑之中,是天人合一的艺术通典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青玉峡”三个各一米见方的大字为米芾所书,字体雄浑有力,悬于上下龙潭间的石山上,为秀峰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此“第一山”也为米芾所书。</p> <p class="ql-block">  再前行便见一清澈明丽的水潭,对岸的山壁上镌刻一个大大的白色“龙”字,旁边是“神龙跃空”四个似绿似蓝的大字,这便是龙潭了。</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古时有一条孽龙经常来此祸害百姓,在庐山修炼的吕洞宾用双剑镇住并收服了孽龙,双剑留在秀峰化作了双剑峰,而龙潭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从龙潭上几级台阶便是漱玉亭。这个亭子曾是文人墨客品茗论诗之地,如今亭边溪流潺潺,泉水清澈甘甜,是享受宁静与闲适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远便到了索道站,缆车的往返优惠票价是四十元,很便宜了。这是没有玻璃且半开放的缆车,坐在缆车看丛林叠翠的山谷,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秀蜂由五、六个山峰组成,香炉峰如紫烟绦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遗憾的是今天细雨初歇,大雾时隐时现,远处的峰峦好似披上一层面纱,真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p> <p class="ql-block">  秀峰的缆车极具特色,每个车厢都有一首古诗,真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在缆车里放眼望去,远处云雾中的峰巅似有一座塔影,想起方才在山下看到的黄庭坚《香炉峰》诗中“上有文殊师利塔”句,我想那一定是香炉峰了。</p> <p class="ql-block">  风吹雾去那一刻,山峰上的塔影也愈加明晰,那一定是香炉峰了。可惜无人可证。</p> <p class="ql-block">  云雾中的峰峦与树木时隐时现,然而就在此时远远的一条白练似从天而降映入我的眼帘,很细很长,在树木的掩映下看不到底,这就是李白底笔下的庐山瀑布了。</p><p class="ql-block">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原来遥看瀑布挂前川,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啊。</p> <p class="ql-block">  缆车平稳的上行,我突然发现绿树丛中有一尊塑像矗立在那里,似在遙望那飞流直下的瀑布,那一定是李白了。</p> <p class="ql-block">  缆车设有一座中站,在这里可以下缆车近观李白塑像与周边景色,我们事先并未打听清楚,没敢在中站下车,错过了一次机会,不过还是拍到了比较清晰的李白形象。</p> <p class="ql-block">  秀峰索道全长1300米,落差400米,全程运行约30分钟,很快我们到了山顶的索道站。</p><p class="ql-block"> 索道站旁边有一个观景平台,上面有一个文殊塔,站在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庐山瀑布。但此时山顶的雾还是飘来飘去,只有在雾飘去的那一刻,我们才能看清瀑布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秀峰仅存三塔之一的文殊塔。</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观瀑后我们沿着观瀑路去探寻庐山瀑布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瀑布源头所在的黄岩景区是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是庐山峰泉最美之处。相传方辅和匡俗结庐隐居此地,成仙后遗下茅庐,“庐山”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黄岩景区层峦叠翠、山清水秀,云轻雾淡、静谧宜人,展示了她原生态之美。</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不远是黄岩寺,为唐代名僧智常始建,寺前康有为手植的七星宝树苍劲耸立。溪水流至瀑布口便垂天而降,化作银河飞泻,就形成了李白赞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天气原因,也许是庐山秀峰不如庐山山上热,去瀑布源头的小路上几乎见不到游人。愈是这样,这里愈显得清幽,愈显得我们得天独厚。</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庐山瀑布的源头了,涓涓流水化作千尺飞瀑,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年龄不饶人,观赏过瀑布源头我们还是选择乘缆车下山。</p><p class="ql-block"> 坐在缆车上我心潮起伏,“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尽管意犹未尽,终有离别之时,我只想说一句:秀峰,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