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月初的九华山,满目翠绿,生机盎然。我和白老师、许老师一同踏上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土地,沿着九华山朝圣古道一路前行,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华山作为佛教圣地,其古道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我们从一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旁开始旅程,古道两旁植被茂密,黄色小花点缀其间,蜿蜒的石阶将我们引向一座古朴典雅的门楼,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进入另一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16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是朝山进香路途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信徒或游客从世俗世界开始进入到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空间,是迈向佛教圣地九华街的起始标志之一,象征着人们开始踏上修行或朝拜的精神之旅,有开启求佛问道之意。过了一天门,就仿佛是进入了佛教的“结界”,人们的身心开始逐渐沉浸在佛教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天门”的建筑上,题有一幅对联意味深长。“到此已非门外汉,进来便是个中人”。我驻足欣赏,不禁感慨古人智慧与匠心。这句诗的意思是:暗示着游客或信众来到九华山这一佛教圣地,走过一天门,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充满佛法智慧的世界。意味着人们在此开始接触和感悟佛教文化,不再是对佛教教义、修行等一无所知的门外之人。进入这个空间,就仿佛踏上了修行、领悟佛法真谛的道路,有望成为对佛教文化有深入理解和感悟的“个中人”,强调了九华山作为佛教圣地对人们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引领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不为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这两句话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不为钱原非易事”是说在现实生活中,金钱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到完全不被金钱所左右、不因为钱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行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物质利益诱惑时所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太要好也是私心”的意思是,过于注重与某些人的关系,事事都想偏袒、维护他们,这种看似重情重义的行为,其实也包含了一定的私心。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不是基于公正、客观的立场,而是出于个人的情感偏好,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对于特定人际关系的需求和维护,并非真正的大公无私。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在金钱和人情等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避免被物质和个人情感所左右,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行于竹林间的小径,四周宁静清幽,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让我深刻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刻意义,两位摄影大师,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和引领着我,万分感谢能和两位老师共享这份恬静美好。竹林深处,甘露寺隐现其中,作为全国重点寺院,其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寺内悬挂的传统灯笼上书“随缘”二字,寓意深远。</span></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佛学院甘露寺</p> <p class="ql-block">一切随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石板小路漫步,两旁绿植繁茂,红色花朵盛开,为古朴氛围增添一抹亮色。寺内传统建筑风格房屋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尽显中式美学。在一处雕像前停留,这些艺术作品讲述着九华山的故事,传递着宗教与文化的精髓。</span></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背光似呈螺旋式上升的袈裟,左边长者为闵公,右边年轻的比丘是闵公儿子,随地藏菩萨出家,法号道明。</p> <p class="ql-block">静虑福田地,地含无尽藏</p><p class="ql-block">裂裟之地:据说,曾有九华山的山主闵公长者。当时地藏菩萨向其求一袈裟之地,长者乐施,他对地藏菩萨说:“看你欢喜哪儿,就自取一袈裟之地好了。”地藏菩萨将袈裟抛向空中,只见袈裟扩展,螺旋状上升,刹那间,罩住了整个九华山,闵公长者惊愕又钦佩,就依言而行,把整个九华山全供养给了菩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袈裟之地”呈现着当年的传奇,地藏菩萨背光似呈螺旋式上升的袈裟,左边长者为闵公,右边年轻的比丘是闵公儿子,随地藏菩萨出家,法号道明。</p> <p class="ql-block">看到石板路上夹缝中生长的小草,许老师送我一句话:“人踩不言,人欺不怒”我认真思考,又上网学习了这句话蕴含的意义。佛教中,忍辱是重要的修行法门。这石缝中的小草,就如一位默默修行的智者。行人来来往往,不经意间便会踩到它,可它从未发出过一丝怨言。它不与踩踏它的力量抗衡,不试图用言语去申诉自己的委屈。因为它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因缘,踩踏或许只是一时的业力显现。人若能如这小草,在面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冒犯时,保持沉默,不急于争辩,便是在修持内心的平静。当嗔恨心不起,言语的纷争便无从生起,这是对自我情绪的掌控,更是对因缘的洞察。</p><p class="ql-block"> 而 “人欺不怒”,更是一种高深的境界。石缝中的小草,在生长过程中,或许会遭遇风雨的摧残、虫蚁的侵扰,可它依旧安之若素,不因此而愤怒、扭曲。它以一种包容万物的姿态,接纳着外界的一切。在佛教看来,愤怒是烦恼的根源之一,它蒙蔽我们的心智,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痛苦轮回。人若能像这小草,在被欺负、被欺辱时,不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以慈悲和智慧去看待,便会发现,那些欺辱不过是人生修行路上的助缘。它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嗔心,进而调伏自心,达到内心的安宁。</p><p class="ql-block">从这石缝小草的生长境遇,我们还能领悟到 “无我” 的境界。小草不会执着于 “我” 是柔弱的、 “我” 应该被呵护。它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生长。人若能放下 “我执”,在面对他人的踩踏、欺辱时,便不会将这些视为对 “自我” 的伤害。没有了 “我” 的概念,也就没有了因 “我” 而生的嗔怒、哀怨。这正是佛教追求的超脱境界,摆脱对自我的束缚,以一颗平等、慈悲之心去对待世间万物。</p><p class="ql-block"> 石缝中的小草,以其默默的生长,向我们诠释着 “人踩不言,人欺不怒” 的佛理智慧。愿我们都能如这小草一般,在尘世的风雨中,修得一颗平和、宽容、坚韧的心,在修行之路上稳步迈进。</p><p class="ql-block">感谢许老师的引领和教导。</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二天门则是在一天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佛教圣地的标志,寓意着修行或朝拜者在精神上的更进一步。它提醒人们在朝山的过程中,不仅要身体力行,更要在内心不断地净化和提升,向着佛教所追求的更高境界迈进。同时,从一天门到二天门的路途,也是对朝山者体力和意志的一种考验,象征着在修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克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北麓朝山古道是以前人们前往九华山的重要通道。一天门、二天门作为古道上的标志性地点,见证了无数信徒和游客的往来,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九华山佛教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反映了古代佛教在当地的兴盛以及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虔诚。</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盘山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已经改变了人们前往九华山的主要路径,但一天门、二天门依然是九华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探寻和感受九华山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佛堂内部,三尊佛像端坐神龛之上,周围装饰华丽,香火缭绕,信徒虔诚祈祷。传统建筑中的木雕工艺精美绝伦,龙形图案栩栩如生,彰显古代工匠卓越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古道旁,千年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竹子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愿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站在广场上远眺,大型佛像巍峨耸立,云雾缭绕间更显神圣庄严。</p> <p class="ql-block">一池荷塘,荷叶田田,粉色莲花亭亭玉立,与远处雾气弥漫的森林构成一幅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次九华山之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离开时,回望那片青山绿水,心中已留下永恒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笫二次来九华山,原计划野线后山攀登九华山,但因下雨路滑奔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没能登上九华山主峰,留下遗憾,有机会一定再次问道九华山,感受九华山的神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