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 <p class="ql-block">3月11日的清晨,金陵初春,细雨如丝,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我从夫子庙酒店出发,在这如梦似幻的雨幕中,缓步行至老门东,去探寻那方蕴藏着诗意与历史韵味的天地——芥子园。</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巷蜿蜒前行,三条巷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终于,我踏入了李渔先生在南京的居所——芥子园。这座园子虽仅三亩之地,却以“芥子虽小,能纳须弥”的宏大意境闻名。踏入园门,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的智慧和才情相遇。</p> <p class="ql-block">芥子园大门上的楹联“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在雨水的浸润下更显古朴深邃,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文人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步入园中,翼圣堂映入眼帘,堂前的楹联“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弥”,让人不禁对李渔先生的才情与智慧心生敬仰。</p> <p class="ql-block">翼圣堂后是三兴楼,底楼挂着“闲情偶寄”的牌匾,两侧的楹联“煮酒烹茶评花顾曲,吟风读月卧石听泉”,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风雅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翼圣堂与三兴楼之间右侧,有一月洞门,门两侧的蕉叶形楹联“因有卓锥地,遂营兜率天”,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门洞内一池一房,僻静清幽,让人仿佛看到古代文人在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与执着。月洞门后连着方亭,亭上悬着“兜率”红色秋叶匾,两侧的楹联“山水具真乐,莺花总赘疣”,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浮华之物的不屑。</p> <p class="ql-block">顺着爬山廊上行,便来到了来山阁。其名得于在此阁中,可将对面太湖石砌成的假山尽收眼底。雨中的假山,更添几分朦胧之美,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李渔,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清明前一日》诗云:“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诗人以逃难者的视角描绘寒食节,笔下景象皆染哀伤之调。诗中反映了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彷徨、哀伤的心境,同时也饱含着对故国的眷恋与对为国捐躯者的沉痛哀悼。</p> <p class="ql-block">在戏曲文学领域,李渔造诣颇深,成就斐然。他的戏曲作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风趣。其代表作《笠翁十种曲》,包括《怜香伴》《风筝误》《蜃中楼》等,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主张戏曲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同时又要富有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展现出社会的百态和人性的复杂。</p> <p class="ql-block">李渔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也别具一格。他强调戏曲要有严密的结构,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余音袅袅。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位于园子中心的芙蕖塘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芥子园周围的建筑皆环绕芙蕖塘分布,芙蕖塘畔,“人籁天籁”半亭静静矗立,这里是芥子园的戏台。戏台内“粉墨长生”的牌匾,由著名书画家周沧米所书,笔锋苍劲有力。遥想当年,李渔先生在此亲自组织戏班,自编自导,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剧在此上演。他带领戏班四处巡演,足迹遍布“全国九州,历其六七”,使得芥子园戏班声名远扬,红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与戏台隔水相望的月榭,建于荷池之上。这里既是赏月的绝佳之处,也是当年看戏的场所。想象着在明月高悬的夜晚,荷香四溢,台上丝竹声声,台下掌声雷动,那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登上假山上的仙源亭,俯瞰整个芥子园,细雨中的园子更显宁静与祥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仿佛一幅绝美的江南园林图。此时,心中不禁涌起对李渔先生的深深敬意,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营造出了如此令人陶醉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这细雨中的芥子园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每一处景致,每一副楹联,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这里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长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游芥子园,仿佛置身于李渔的艺术世界。小巧精致的园林,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热爱。让人感悟到,于方寸之间,亦能创造无限的美好与诗意,领略到艺术与自然融合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缓缓走出园子,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这一次的相遇,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