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树森《故乡》工笔画的情感图谱与精神栖居

书画艺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常树森的工笔画《故乡》前,扑面而来的不是简单的视觉震撼,而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情感共振。那些在宣纸上层层晕染的矿物颜料,仿佛都浸润着画家对故土的深情,勾勒出的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精神原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常树森的童年记忆,深深植根于北方广袤的原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成为他生命中最鲜活的印记。春日里田野新绿的生机,夏日里群马奔腾的豪迈,秋日里天鹅南飞的优雅,冬日里河流冰封的静谧,这些场景早已融入他的血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故乡的原始风貌正在悄然改变。当熟悉的土坯房被钢筋水泥取代,当传统的农耕场景逐渐消失,常树森内心充满了怅惘与不舍。他深知,故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是文化根脉的所在。于是,他拿起画笔,试图将记忆中的故乡永远定格,为现代人搭建一座通往精神原乡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这幅画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大的全景式构图。画家摒弃了传统工笔画常见的焦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前景处,一群骏马悠然伫立,它们的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啃食青草,有的昂首凝望远方,有的相互依偎,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心事。画家对马的刻画极为细致,尤其是眼神的描绘,或专注,或温柔,或迷茫,每一匹马都仿佛有了独立的灵魂。这些骏马不仅是故乡生灵的代表,更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景的河流蜿蜒曲折,如一条蓝色的丝带贯穿画面。河水的流动感通过灵动的曲线和深浅不一的蓝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见潺潺的水声。河流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细密的皴擦技法赋予土地厚重的质感,深浅不同的绿色渲染出田野的层次感,让人感受到土地的肥沃与富饶。远处的天空中,一群天鹅正展翅翱翔,洁白的羽翼与湛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它们舒展的姿态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也象征着自由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幅作品中,常树森对线条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工笔画以线造型,线条是其灵魂所在。描绘骏马时,画家以纤细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轮廓,精准地表现出马的肌肉结构和皮毛质感;而在刻画马的鬃毛时,则采用粗犷奔放的笔触,飞白技法的运用让每一根毛发都充满了动感,刚柔并济之间尽显生命的张力。表现自然景观时,线条同样富有韵律:河流的波纹用流畅的曲线勾勒,田野的纹理以细密的短线皴擦,树木的枝干则用苍劲的线条皴染。这些线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一个鲜活生动的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色彩的运用也是《故乡》的一大亮点。整幅作品以淡雅的色调为主,浅黄褐色的骏马、淡绿色的田野、浅蓝色的天空,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传递出画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然而,画家并未满足于单一的色调,而是巧妙地在画面中点缀几抹亮色:天鹅洁白的羽毛、河流中闪烁的金色涟漪、田野间零星绽放的野花,这些明亮的色彩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打破了画面的平淡,为作品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种色彩处理既符合东方美学的含蓄内敛,又暗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将故乡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细节之处,最能见画家的匠心。除了对骏马、天鹅等主体的细致刻画,画面中的农耕场景同样耐人寻味。远处的田垄间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勾勒,却生动地展现了乡土生活的质朴与真实。田间的稻田、散落的农具、蜿蜒的小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承载着画家对故乡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它们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熟悉的乡村,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今天,故乡的概念正在逐渐模糊。许多人背井离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迷失了自我。常树森的《故乡》,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追忆,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困境的回应。他用画笔构建的这个理想世界,既是对故乡的深情礼赞,也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传承。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温暖得以充分展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创作。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现代人内心深处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它又像一座灯塔,为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方向的人们指引着回家的路。常树森用他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而艺术,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当我们凝视这幅《故乡》时,感受到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 阳 2025.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