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烟花三月下扬州”,阳历四月气候宜人,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我和弟弟夫妇结伴,十日上午出发开启了江浙自驾游旅程。 途经济南驱车约八百八十公里,十一日抵达江苏省淮安市。在这里我们游览了河下古镇和淮安府署;参观了周恩来故居与邓颖超纪念园。</h3> <h3> 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坐落在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镇始建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二千五百年历史。 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六十七名进士、一百二十三名举人、十三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誉称。</h3> <h3>矗立在古镇路口的牌楼</h3> <h3>青石板路通幽径,隐喻往昔曾辉煌。</h3> <h3>小河流水映人家,河下风情入画来。</h3> <h3>青砖黛瓦马头墙,市井小街古韵长。</h3> <h3>漫步古镇小街,感受岁月沉淀。</h3> <h3>不知想见谁?</h3> <h3> 文楼是古镇有二百年历史底蕴和淮扬菜特色的饭庄。文楼汤包馅料选材严谨,工艺独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肥厚鲜美,别具一格。 文楼饭庄前门脸儿外景</h3> <h3>古色古香的文楼侧门</h3> <h3>过道两侧青砖月亮门通向内院</h3> <h3>在大堂等座位就餐的食客</h3> <h3>在小院里边等座边打牌</h3> <h3>园内庭院很别致</h3> <h3>在庭院里留个影</h3> <h3> 文楼汤包是特色,我们肯定要点它尝尝。</h3> <h3>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h3> <h3>尚庐书院</h3> <h3>竹巷街</h3> <h3>状元里</h3> <h3>状元里内的飞檐院庭</h3> <h3>世进士第</h3> <h3>街前小花园</h3> <h3>姜槁巷</h3> <h3>茶巷</h3> <h3>谢馥春美妆店</h3> <h3>晨钟暮鼓楼</h3> <h3>人杰地灵牌坊</h3> <h3>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淮安市淮安区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是周恩来12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再未回过家乡。 1978年9月,经保护、修缮将故居恢复到周恩来离家时的原貌,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周恩来故居宅院共有大小房屋32间,是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青砖、灰瓦、木结构建筑风格的民居。</h3> <h3>周恩来故居入口处</h3> <h3>周恩来读书房</h3> <h3>书房内景</h3> <h3>周恩来出生的房间</h3> <h3>堂屋</h3> <h3>臥房</h3> <h3>周恩来嗣父母住房 周恩来小叔父患痨病,为冲喜消灾,其父母将不满周岁的恩来过继给小叔父为子。</h3> <h3>碑廊</h3> <h3>周家厨房</h3> <h3>邓颖超纪念园入口</h3> <h3>纪念园庭院</h3> <h3>邓颖超学生时代照片</h3> <h3>周恩来与邓颖超不同时期的照片</h3> <h3>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在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号,距今已有650余年历史。 淮安府署雄居古城中轴线,占地五万平方米,房屋600余间,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府衙内正堂(大堂)高十米,面积五百余平方米,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体量为全国现存衙署正堂之最。</h3> <h3>淮安府署入口</h3> <h3>府署仪门</h3> <h3> 皇帝所赐戒石坊,题“公生明”荀子三字箴言警示官员。</h3> <h3>正堂(大堂)</h3> <h3>大堂内景</h3> <h3>建筑群间通道</h3> <h3>击鼓伸寃</h3> <h3>中国古代刑具展室</h3> <h3>东路供宾客娱乐的古戏台</h3> <h3>江南风格的后花园</h3> <h3> 从我们10日起程开始,一场突袭寒潮引起的大风,始终追逐我们的脚步驰奔,到达淮安市风力已达6-7级。 13日我们驱车抵达兴化千垛景区,大风威力丝毫未减。景区为游客安全,湖内的手摇橹小游船全部停运,只有大型机动游船运营。天不作美,只得乘此大游船一游。</h3> <h3> 千垛景区又称千岛菜花景区,以“垛田”特有地貌享誉全球。 “垛”是里下河地区独有的农业景观,形成于750年前。勤劳智慧的江苏兴化农民,在泥土缺乏的湖荡沼泽地带挖网状深沟或小河泥土,一方一方堆积成可耕作的垛田,从而造成了具有世界自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兴化垛田奇观。 垛田因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瓜果蔬菜,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垛田油菜全国之最的美誉。每年三、四月份,千垛景区四面环水的垛田上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幅“油菜花开金满地”的壮美景色,成为多年网红打卡地。</h3> <h3> 我们驱车近千公里来到千垛景区,就是为观赏垛田油菜黄花盛开金满地的秀美景色,可却因昨晚一场超级大风,将千垛黄花盛开的油菜田一夜吹成了黄花殁落的“稻田”。</h3> <h3> 原本“千垛油菜绽金黄,田园风光心舒畅”的美梦随之成了泡影。</h3> <h3>从观景楼台远眺垛田油菜花地的景象</h3> <h3>哥俩找块有少许黄花的油菜地合影留个纪念</h3> <h3>游客正陆续登上机动游船准备游览垛田</h3> <h3>机动游船垛间行,油菜无花难尽兴。无奈!</h3> <h3> 千垛景区的油菜垛田,虽因一夜大风黄花被吹落,但仍不失田园风光。请看短视频,相信你会喜欢。</h3> <h3> 往年往日千垛油菜花盛开时节,从观景台看到的景色应该是下面这样的田园风光。(图片选取于网络)</h3> <h3>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h3> <h3>阳春四月百花放,千垛油菜花金黄。</h3> <h3>四面环波黄金毯,碧水涟漪游船欢。</h3> <h3>千垛黄花甲天下,农耕文化传佳话。</h3> <h3> 前往扬州的途中,我们停车游览了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故居和附近的金东门路口。 在扬州这个时节,热点景区瘦西湖、个园等地游客集中,园内比肩继踵、熙来攘往拥挤不堪,考虑到以前也曾来过这些景点,这次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中午找了家“三月下扬州”老饭馆,点了几道淮扬菜肴饱餐一顿后,就去游览了附近的何园,出来后又逛了网红打卡地皮市街。</h3> <h3>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历史上杰出名人,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建筑坐北朝南青砖黛瓦。故居有郑板桥自书“聊避风雨”的厦屋、集生活起居一体的郑家大堂屋,和“沟渠映带,竹树荫森”的拥绿园,环境清幽,古朴谧静。<br></h3> <h3>郑板桥故居入口处</h3> <h3>主堂屋</h3> <h3>堂屋</h3> <h3>小书斋</h3> <h3>寝室</h3> <h3>厨房</h3> <h3>大门通往内院的过庭郑板桥故居修复纪念</h3> <h3>“聊避风雨”厦屋</h3> <h3>“抱书”庭院小门</h3> <h3>幽雅别致的庭院</h3> <h3> 拥绿园郑板桥晚年居住,典型的江南园林。</h3> <h3>名人题字长廊</h3> <h3>兴化金东门路口</h3> <h3>金东门路口广场</h3> <h3> 何园坐落在扬州市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座始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千平方米,是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h3> <h3>何园大门入口处</h3> <h3> 何园分东西两园,西园这里层楼幽谷,山环水绕,廊道迂回,交织成一幅立体画卷。</h3> <h3> 湖石假山,山水景观,远远望去俨如悬崖峭壁,奇峰幽谷,呈千丘万壑之势,别有一番韵味。</h3> <h3>水心亭</h3> <h3>汇胜楼</h3> <h3>窄道观景别具一格</h3> <h3>青林翠竹 斜阳映影</h3> <h3> 玉绣楼是前后并列的两栋住宅楼的统称,位于园区中心。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的广玉兰和绣球树,是园主人阖家居住的处所。</h3> <h3> 室内设置中西合璧,精致典雅颇具魅力和品味。</h3> <h3> 庭院花式园门制作精、样式美,优雅别致很具特色。</h3> <h3> 皮市街北接文昌路,南连广陵路,是扬州古城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改造后因其历史底蕴与现代文艺文化交织,展现出充满诗意市井生活场景,而深受年青人青睐成为网红打卡地。</h3> <h3>网红墙透着扬州独特风情的范儿</h3> <h3>皮市街南北街道</h3> <h3> 街面两侧各具特色的店铺,经营者大都年青人,深受时尚观念熏陶,使每家店铺都充满了创意与个性。</h3> <h3>狹窄小巷</h3> <h3>摄影:卢大雁 吕晓雨 吕其刚短视频:卢大雁编辑与后期制作:吕其刚上篇完中下篇待续<br> 谢谢观赏 再见 2025.5.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