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古寨村

云之南

<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p><p class="ql-block">古寨村位于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是古时沁源通往平遥、太原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古村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村中有完整青石铺就的古街区、一批古代民居建筑、大量的砖木雕刻,体现了明清时期村镇选址、街区规划、院落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技巧等方面的设计水平。</p> <p class="ql-block">古寨村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对当今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2011年,根据古村落评选的标准,古寨村被列入“中国景观村落”考察对象之一,经过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及中国景观村落考察组专家们多次实地考察,该村落于正式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p><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古寨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古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古寨村在明代以前,有古庙、古寺、古塔,是老百姓祈求平安、祈祷风调雨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如:霜神庙、吉神庙,大寺沟有大寺、小寺沟有小寺,村北有两塔,叫东北塔、西北塔,只留下地名,古物失存。</p> <p class="ql-block">封建制度有无庙不成村的规定,村子大但没有庙堂,上边也不给发村政大印,只能让有庙的村代管。</p><p class="ql-block">明代正德年,古寨修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庙,院内能容纳千把人。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有露天过庭、又有明柱顶立,优质木料雕刻着龙兽和各种立体图案,榫卯结构扯牵着的厦式过庭。</p> <p class="ql-block">正殿为“龙天神”,专管风调雨顺,东偏殿有“关老爷”,左有“关平”,右有“周仓”,西偏殿有绿袍财神“赵公明元帅”身旁塑着一只黑色老虎。</p><p class="ql-block">正殿下面的东窑洞中塑着“阎王爷”,因靠南门,村里出葬,古代必须走南门,孝子孝女在月黑星稀的黑夜,摸着阎王殿厦式过庭的五棵明柱各左右转三圈,可以给过世的人消灾免难。(以表对先人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天旱祈雨前后,都要在“龙天神”、“关老爷”神像前祷告,老人们说很灵验的。</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搬掉神像后,村公所、乡政府、学校占用。</p> <p class="ql-block">封建传统文化中,对于建门有严格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只有县级以上的城方可建四道门,堡一类的村只可建一道门,寨一类的村可建两道门。</p><p class="ql-block">从城的大小面积来规定,县城必须套建州城,州城必须套建府城,府城必须套建京城。因为古城大部分以城墙为界。否则,就僭越。僭越有犯上之意,要定罪、要杀头。</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古寨可建四道门呢?</p><p class="ql-block">古寨位于平遥、介休、沁源三县之边缘,距沁源城130里,距平遥、介休各70里,古寨周围30至 40里左右的村庄都是山,距县城都远。古代交税赋都是以粮为主,交通又十分不便,有时只能搞驮运,大部分驮运都不行,全靠肩挑人背。</p><p class="ql-block">古寨附近平遥、介休的村民,一趟至少三天,沁源一趟得四到五天。老秋天,白天很短,都是起早贪黑,搞得人困马乏。</p> <p class="ql-block">清代极盛的康、雍、乾时期,朝廷有在古寨办县城的想法,管辖古寨周围30至40里以内的山区、半山区。</p><p class="ql-block">因此,古寨的建筑以县城的形式、规模修建。</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在古寨西河流域几千亩的宽敞处建城。后因朝廷考虑投资有问题,还是以古寨村为基础。因此,西河流域仍有一千多亩地叫“等办则”。</p><p class="ql-block">后来,老百姓传来传去叫成“斗办则”。村中一段居民区,现在仍叫“城里”。传统口音的亲切叫法“城城里”。</p> <p class="ql-block">古寨四道门始建于康熙年代,乾隆初结束。嘉庆继位后,全国失去康乾盛世的风采。各种教会组织的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嘉庆自顾不暇,古寨建县城一事也慢慢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些时代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寨居高临下</span>背靠同浦铁路、大运高速、晋中盆地,面向晋东南盆地、晋南盆地,高居绵山。三盆地有米有鱼有麦有肉。同浦铁路是山西的命脉。占有了三块盆地和铁路就基本上占有了山西。</p><p class="ql-block">由于村大、粮多、人多,古今都对古寨这块宝地进行过拉锯式的战略性争夺。</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陈赓、谢富治兵团的政治部、后勤部,长期在古寨扎营。汾孝战役后,在古寨召开万人以上的祝捷大会。</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沁源县古寨村发现,村中遗留大片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形态风格各异,气势不凡,虽经数百年风雨,但风韵犹存。</p> <p class="ql-block">前村已是一片新的建筑,往后走,就是一片青砖灰瓦。老街老巷、老屋,与村前建筑形成强烈对比,每户古民宅亭台式的门庭建筑风格迥异,处处雕梁画栋,繁复华丽,留存着数目众多的石雕、木雕、砖雕,可谓精美绝伦,内涵丰富。</p> <p class="ql-block">很多古宅已面目全非,大量花格门窗已被拆掉,还有不断的自然坍塌,甚至有的村民还想拆掉老宅盖新房,至今对古寨的古建筑群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大多如古寨村古民宅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p><p class="ql-block">当前,村村都在搞新农村建设,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宏扬民族文化精神,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寨这片历史文化的遗产,希望它不要消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汾孝战役</b></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各一部在山西省汾阳、孝义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p> <p class="ql-block">1946年底,国民党军第一战区所属整编第1、第90师在吕梁战役中遭受打击后,调返晋南。汾阳、孝义地区仅有第二战区所属暂编第70师及保安团队守备。</p><p class="ql-block">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和晋绥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统一指挥所部及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等部,由晋西南挥师北上,决心夺取汾阳、孝义,求歼第二战区部队一部,并谋求补充兵员和给养。</p> <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17日,独立第2、第4旅一举攻克孝义,全歼守军2500余人;第4纵队主力包围汾阳。</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大为震惊,亲自指挥正规军9个师及保安部队2个总队共3万余人,于18日分三路由文水、平遥、介休直趋汾阳、孝义,企图围歼在该地区的人民解放军。</p> <p class="ql-block">陈赓、王震等以一部兵力阻击北、中两路援敌,以第4、第2纵队各2个旅隐蔽集结于孝义及附近地区,待机歼灭南路援敌。</p><p class="ql-block">21日,南路国民党军4个师向孝义地区发起进攻,第4、第2纵队等部4个旅在打退其进攻后,从其左侧后发起勇猛反击,歼其指挥部及暂编第69师大部。</p><p class="ql-block">24日,各路援军全线撤退,第4、第2纵队等部分路追击,又歼第37师、保安第8总队各一部。</p><p class="ql-block">29日,战役结束。</p> <p class="ql-block">此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1.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经过吕梁、汾孝两战役,将山西国民党军压缩到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沿线和晋中盆地,为尔后在晋南地区展开战略性反攻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于2025年5月3日山西长治古寨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