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晨雾还未散尽,木头峪的百年古渡口已在我们脚下苏醒。船工老伯用榆木桨轻点水面,木船便载着五十八颗雀跃的心漂向黄河中央。晨光穿透薄雾,为两岸层层叠叠的窑洞镀上金边,那些镶嵌在黄土崖壁上的圆拱门窗,像极了巨人遗落的串串铜钱。</p> <p class="ql-block">在木头峪明清古村落,踩着青石板走进大院时,我突然读懂了课上说的"天人合一"。十三孔窑洞顺着山势螺旋上升,冬暖夏凉的奥秘藏在两米厚的黄土墙里。带队老师让我们用手掌贴住窑壁,指尖传来丝丝凉意——原来这就是先民不用空调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中午的戏曲体验课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晋剧文化。老师说,晋剧的唱腔高亢激昂,既有慷慨悲壮之风,也不乏细腻柔美之情。其唱腔板式变化丰富,包括“流水板”、“二六板”、“三眼板”等,能够很好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特别是“北路梆子”的高亢激越与“南路梆子”的婉转悠扬,共同构成了晋剧音乐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画脸谱时,老师教我们用笔蘸着水彩颜料在模形上勾勒。朱砂红象征忠勇,石绿代表刚直,金粉描的闪电纹要一气呵成。我描边时手抖得厉害,但老师说:"戏妆不怕拙,神韵到了就是好。"果然,当我把画好的脸谱举到阳光下,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突然就有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黄河历史博物馆的全息沙盘前,上周背诵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突然鲜活起来。当虚拟树苗在我指尖生长,淤地坝拦住的泥沙化作金色麦浪,终于明白生物课本里"生态系统"四个字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飞花令诗词比赛。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从李白的豪放洒脱,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到苏轼的豪迈词章,大家纷纷展现出自己丰富的诗词储备。比赛紧张而激烈,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这场比赛不仅让我们重温了经典诗词,更激发了我们对诗词的热爱,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跨越时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特意绕道俯瞰乾坤湾。暮色中的黄河在这里拐出完美的"S"形,阴阳双鱼般环抱着古老的村落。我突然想起博物馆展板上的那句话:"黄河用泥沙书写历史,我们用脚步丈量文明。"背包里沉甸甸的羊皮筏子模型和花脸谱,此刻都成了最好的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