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友谊(八)

凯旋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网上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饶毅了。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四年前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学习的日子。北京的医学界一直是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现在是北大医学部)及首都医科大学三足鼎立。我在进修期间,有幸结识了几位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他们的敬业精神,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令我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北京友谊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之一,这座现代化的医院建筑群,整洁而宁静。在这里,我曾经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日夜夜,与这里的医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我是2001年的2月1日来到友谊医院进修的,那年四、五月份,我轮转到心内科一病区,我们的二线医生是王永亮。二线医生也被称为住院总医师,一年的时间里特别忙碌,几乎天天在医院很少有休息。王永亮个子不高,嗓门很大,说话的语速飞快,走路就像哪吒踩着风火轮。有一次,我正在写病历,忽然听到他喊我——</p><p class="ql-block"> 朱大夫,你和我去急诊吧,接一个心衰的病人住院!</p><p class="ql-block"> 我答应着,抬起头来却只看到他匆忙奔走的背景。我迅速跑到电梯口追上了他,看着我手里拿着急救药包、血压表及听诊器,他赞叹道——</p><p class="ql-block"> 看来你不只是传说中的“飞毛腿”,反应能力也够快。很少有人能追得上我,也很少有人接病人时带着抢救物品。我终于棋逢对手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王永亮经常带着我一起去急诊和重症监护室接病人。我们穿梭在医院的各个楼层病区,风风火火的样子总是引来护士们的围观和评论。因为我皮肤有点儿黑,王永亮又被美小护们戏称为“亮亮”,所以看到我们俩跑来跑去的,小护士们都会喊着——</p><p class="ql-block"> 快看呀,“黑又亮”组合来啦!</p> <p class="ql-block">(当年做住院总医师的王永亮医生)</p> <p class="ql-block">  王永亮平时虽然如同叽叽喳喳的飞鸟,但是抢救病人却是沉着冷静。有的病人病情加重了就被平车推入ICU(重症监护室),我经常听到病人喊他——</p><p class="ql-block"> 王大夫救救我啊,我不去ICU……</p><p class="ql-block"> 王永亮每次都会和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三言两语简明扼要,直击重点,让病人和家属理解。最后,他还要拍拍重症监护室的庄海舟医生的肩膀——</p><p class="ql-block"> 胖子,我的病人交给你了啊,拜托了,尽快让病人转回普通病房啊!</p><p class="ql-block"> 庄海舟是重症监护室的二线医生,和王永亮是大学同学,他们1996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后来又考上硕士研究生读了三年。那时候新毕业的医生还没有三年规培,但是作为二线医生更加辛苦,几乎天天都在医院里。医院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进修医生到处有,本科学士遍地走,硕士研究生像狗,博士老师抖一抖”。</p><p class="ql-block"> 说的是在北京各大医院里,到处都有进修医生在学习在干活,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的学士太多了,遍地走。硕士研究生搞科研做实验写论文,还要🈶临床医生的工作,累得像个狗。等熬到博士毕业了,在医院里能被尊为老师了,才有资格抖一抖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年前的庄海舟医生,他的严肃表情,让我想起了他在医学研究中的专注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庄海舟个子高高的,白白胖胖的,平时笑眯眯的,很亲切温和的样子。我曾经问过他的名字,是否来源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他说我猜对了,还说我是个有心人……重症监护室和心内科一病区在同一层楼里,他经常和王永亮在一起讨论病情。每次都是王永亮的大嗓门盖过他的柔声细语。最后还不忘互相调侃,王永亮喊庄海舟“白胖子”,庄海舟叫王永亮“黑小子”。他们二位对于我们进修生的提问,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还谦虚地说是和我们相互学习。我一开始称呼他们为“老师”,他们却说大家年龄差不太多,说我上班还比他们早一年呢,还是叫“王大夫”、“庄大夫”吧……</p><p class="ql-block"> 我自小就经常感冒发烧,在进修期间因为紧张劳累压力大,更是频繁的发烧。我那年六、七月份轮转到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庄海舟知道了我生病,把他的就诊卡递到我手里——</p><p class="ql-block"> 朱大夫,你用我的医保卡和就诊卡去开药吧,咱们医院给本院职工报销80%。你去门诊楼找……</p><p class="ql-block"> 当时并没有全国医保联网,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看病买药只能自费,而且就算是进修医生也要排队挂号才能开药。我自是对庄海舟感激不已,在重症监护室的那两个月,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进修的时候,庄海舟刚刚参加主治医师的考试,后来他和王永亮都考上了博士。他曾经去美国进修学习,回国后当上了重症监护室的副主任。如今,庄海舟副主任医师已经成为北京友谊医院危重患者脏器功能支持心肺评估与治疗研究方向的专家,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他的成就,是他多年来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庄海舟(前排右三)去内蒙古指导医疗工作。这张合影拍摄于内蒙古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  王永亮在2014年随医疗队去支援非洲几内亚,我在《健康报》上看到了对于他的报道。报纸上还刊登了一幅照片,是他妈妈抱着他在流泪。网上还有王永亮离开祖国前,与妻子儿子吻别的照片。十一年前的几内亚,埃博拉病毒肆虐,网传有六位中国医生因感染病毒而殉职。我和进修生中的几位好友都很担心,互相打听王永亮的消息,直到北京友谊医院在官网上辟谣,我们大家才放心。原来,王永亮一直在几内亚参与心脏病的病人急救,是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医生之一。他还申请了快速化验心肌酶的项目,令当地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达到了飞速的发展。回国后的王永亮晋升为主任医师,成为心内科的专家。援非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15日,王永亮前往非洲几内亚参与医疗支援工作,在离开北京之前与妻子儿子吻别。)</p> <p class="ql-block">(王永亮主任医师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医生叫薛一帆,他1973年出生,比王永亮和庄海舟小一岁。他那年28岁,是友谊医院心内科最帅气最年轻的医生,可惜我们在一起工作只有半年,没有留下他的照片。我进修那年,我妈妈在北京宣武医院住院,被确诊为“脑囊虫病”。因为并发了脑膜炎、脑积水和继发性癫痫,我妈妈不能手术,只能吃药保守治疗。二十四年前的医院还没有网上挂号,薛一帆得知我经常凌晨去排队挂号给妈妈买药,他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朱文凯你去找我妈妈吧,我打电话让她给你开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认识了薛一帆的妈妈姜凤英主任,她正好是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医生。姜主任和薛一帆一样,非常热心地帮助我。我进修结束之后的四年里,一直是找姜主任开药,很方便。薛一帆有一次在急诊科值班,看到一个病人家属因为不了解病情,与护士发生口角,动手打护士。他也是年轻气盛,劝架不成,被病人家属追着打,不得不还手。他高高大大,病人家属打不过他,就去医务科告状投诉他。医院领导想息事宁人,处理得并不公平,薛一帆就在我进修的下半年辞职了。后来,我回到原单位上班,我们医院还请过他妈妈来会诊,正好是派我去北京。姜主任连连感叹,说薛一帆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朋友,是新加坡人,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已经去了新加坡。他并没有子承母业,在国外一切从头开始,从此,中国医疗界少了一个优秀的医生。薛一帆也是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我相信他的能力和实力,会在其他行业干出成绩来,就像他的名字那样“一帆风顺”!</p> <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天桂山景区,我和沈爱东老师(黑色上衣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修那年国庆节假期,友谊医院心内科组织医护人员分为两批旅游,也有部分进修生参加。我和沈爱东、宁静两位老师分在一组,坐大巴车去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四天。我们参观了红色景区西柏坡,还攀登了天桂山,令大家心情放松愉悦……</p><p class="ql-block"> 宁静老师是专门做心脏超声的医生,她曾经在部队是卫生兵,上过老山前线救护伤员,转业后分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我进修轮转的第一个月,就是在心脏超声室和宁静学习。她做事一丝不苟,对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及指导,耐心又细心。她技术高超,很多病人都跑很远的路,专程找她做彩超,她对待病人也是超级有耐心有责任心。我回到原单位上班后,还曾经带病人找宁静老师做心脏超声。她的病人太多了,她就利用中午休息的那一个小时,给病人做了仔细的检查,还一边操作一边给我讲解。宁静老师已经退休了,但是她的工作态度,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沈爱东老师当年是主治医师,也是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后来她也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目前,沈爱东是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还在出专家门诊。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她讲课和科普宣教的视频。沈爱东和主管我们进修生的南芳老师,与我亦师亦友,更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我,令我感受到了温暖,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沈爱东主任医师近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有很多位友谊医院心内科的医生,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徐志法博士是我在急诊科轮转的二线医生,他做事及工作很刻板,不会通融,被我们进修生称为“死心眼儿”。我看到外地来北京就医的病人,在急诊大厅里躺了几天几夜不能住院,我于心不忍,曾经偷拿他的印章盖在住院证上,帮助病人住进心内科病房。我被发现后,以为徐志法会训我,没想到他只是告诉我下不为例,若需要帮助哪个病人,一定要请示他,他肯定会尽力的。此后,他真的想尽办法把好几个等候多日的外地病人收住了院,而且坚决拒绝病人的红包和礼物。徐志法带着我们进修生抢救一整夜的危重病人之后,接到家人的电话,他泪流满面哽咽着说——</p><p class="ql-block"> 我女儿,刚刚出生了!我,我请大家吃喜糖!</p><p class="ql-block"> 也难怪徐志法一个大男人会哭,他三十多岁了才初为人父,为了救治病人不能陪伴在妻子身边,错过了女儿的出生。这,就是每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的工作常态啊……</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另一位来自云南的回族博士马大夫,却失去了儿子。马大夫的医术精湛,是一个善良热情的人,病人都信任他喜欢他。我还记得他对我们进修生说过的话——</p><p class="ql-block"> 若想当个好大夫,就不能清闲自在。若当上了好大夫,也不会发财的。希望我们大家都是好大夫……</p><p class="ql-block"> 马大夫妻子是友谊医院的护士,上班时突然出现早产现象,需要做剖宫产手术。就要进手术室的时候,来了一个严重外伤的病人,不紧急手术会有生命危险。可是手术室已经排满了,马大夫和他妻子觉得自己是本院的医护人员,应该照顾病人。他们就把手术室让给了病人,想着另一个手术室再有十几分钟就可以腾出来了。没想到耽误了这十几分钟,马大夫的儿子缺氧窒息成了脑瘫,抢救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从今年1月31日开始,我就写《难忘友谊》,写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有写完。我并不是为了给医生歌功颂德,那些文字的记录和照片都是真实的存在过。虽然现在的网络上有很多质疑医生的声音,但是,那只是个别医生个别现象。我和我的老师们,为了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医生,为了成为病人认可的好医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友谊医院的老师说过,我们要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衣,更不能忘记在医学院校里的誓言 ……</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去年看过的一篇文章,是美篇里的一位好友记录重庆市万县地区人民医院变迁的。他在文中的最后这样写着——</p><p class="ql-block"> “其实,当医生护士很辛苦。晚上、星期天、节假日,你在睡觉、逛街、看春晚,他们在忙碌着……作息时间错乱、生物钟受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现在,一些乱象搞乱了医院,也搞乱了医患关系。但要把个别现象与优秀群体分开……优秀、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白衣天使始终是医护人员的主体。新冠疫情来袭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各人心中有数……”</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年前秋天在天桂山景区,我们进修生与友谊医院心内科老师合影留念,从左到右开始为:任伽俐、宁静老师、张丽、沈爱东老师、我和王玉春)</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的这些回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的人生。在医学的道路上,我和这些老师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那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和友谊,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朱文凯写于2025年5月8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