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说龚滩古镇是有1800年历史的人文重镇,又有人说,龚滩古镇是新建的旅游名镇。龚滩古镇到底怎么样,利用五一假期去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5月1日从张家界出发,历时4个半小时于中午十二点半到达龚滩古镇,入住田家阁楼,稍作整理,出发往石板街。</p> <p class="ql-block">走在悠长蜿蜒的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光洁如玉的石板、斑驳纵横的木纹及石缝间探头的青苔、小草都在回荡着纤夫的号子,西秦会馆、冉家院子、夏家院子、董家祠堂都在诉说着他们家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董家祠堂</b></p><p class="ql-block">董家祠堂的爷孙安逸经营着只有三间客房的三凯客栈,就在楼上。</p><p class="ql-block">据传,董家是书香门第,祖上有一位名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家族中也有不少人曾任过地方官吏,在当地颇有声望。</p> <p class="ql-block"><b>冉家院子</b></p><p class="ql-block">一个有梦有故事的院子。土家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曾是冉姓土司家族的居所,现是影视拍摄基地,是土家族民风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夏家院子</b></p> <p class="ql-block"><b>西秦会馆</b></p><p class="ql-block">原是陕西商人开设的盐号,如今是传统民俗表演场所。拥有雄厚商业实力的陕西商帮,将他们长久积累形成的行业规则和商业模式引入龚滩,古镇规范的商业秩序开始逐步成型。陕西商帮不仅推动了龚滩商业规则的建立,川陕两地融合的文化直至今日还出现在龚滩人每天的日常生活里。如绿豆粉臊子浇头、与陕西裤带面极其相似的宽面条等等。</p>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b></p><p class="ql-block">龚滩古镇的文昌阁与其他地方的文昌阁有所不同。它共有三层,每层阁檐均有八条鲤鱼,总共二十四条。为什么要做成鱼的造型呢?据说有两层意思:一是靠水而居的龚滩人信奉鱼神,认为是鱼神的庇佑才让他们有安逸的生活;二是希望学子们能够鱼跃龙门<b>。</b></p> <p class="ql-block"><b>三抚庙</b></p><p class="ql-block">土家人为三位有德有恩的土司设神祭祀之地</p> <p class="ql-block"><b>川主庙</b></p><p class="ql-block">据悉,川主庙供奉的是本土之神——李冰。李冰因为修建了都江堰,善于治水,因此被神化而奉为“川主”。龚滩,龚湍,水急滩险,常有水患。人们修建川主庙,是希望借李冰之神力变水患为水利。</p> <p class="ql-block"><b>龚滩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最有名气的是《龚滩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龚滩拍到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b>先生书屋</b></p><p class="ql-block">这家店的店主是一位画家,店内摆满了他在石头上精心绘制的画作,每一幅都充满了创意与激情,供游人参观。而店主夫人则是一位手工达人,她的手串和饰品都是亲手制作,价格亲民,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走在沿江路上,仰望古镇,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隐藏在山林之间,晨雾缥缈时,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龚滩老街全部建在坡度很陡的石壁上,凿岩为基,垒石为础,房屋依山就势,突兀凌空,俯视滚滚江水,屋高十几米,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筑,被誉为土家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称赞:“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那一盏盏盐灯,如星星点点,明亮耀眼,那是龚滩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一抹光亮。</p> <p class="ql-block">如钩如玉的月亮,爬上了如墨如画的桃山,欣赏着龚滩人们如今热闹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5月2日早上醒来,推窗见雾。山峦云雾缭绕,乌江碧绿如玉,仿若我本是仙女。</p> <p class="ql-block">五点四十五分出发,窜走在乌篷路和石板街之间的不知名小巷上,巷道、阶梯还是石块垒成,但是粗糙的、新修的。道边房子有木制吊脚楼和砖房,新的旧的都有。而且特别有趣的是,家家户户上下错落,不一定有致,但都是有石板路或石阶相通的。这肯定是新建的,而且规划的很好,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明黄的路灯还亮着,照亮着晨雾中的古镇,也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和远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据说, 明清时期,龚滩古镇的盐业贸易几乎昼夜不停,为了便于搬运货物招揽生意,百姓们开始自发的在屋檐下悬挂竹制灯笼,后来叫盐灯。那时,中国的城市是没有路灯,龚滩人们开历史先河率先建立了路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古镇还是新城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吃一碗龚滩特色美食--绿豆粉,真是巴适得很。</p> <p class="ql-block">吃了早饭,坐上观光车(免费的哈)到南门码头,刚好龚滩1号大游轮鸣笛出发了,我们只好上了小游船,且只能一半人上船顶,我们没抢到救生衣,只能呆在船仓。</p> <p class="ql-block">什么叫祸兮福所倚啊,刚好船仓的美女在讲解时把龚滩的前世今生说的清清白白。</p> <p class="ql-block">龚滩,原来叫龚湍,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陵山区,与贵州沿河县隔江相望,西南地区连绵的群山和漫长的雨季使川渝两地与贵州陆路交通极其艰难。于是古镇前的乌江便成为川盐进入贵州的黄金水道。</p> <p class="ql-block">约45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次山体垮塌,滚落的巨石彻底堵塞了古镇前面的一段乌江航道,来自四川犍为、自贡的盐船抵达龚滩后,必须卸货下船,上岸后走山路穿过古镇,由背夫背到下一段航道的码头再转水路。古镇也因此一跃成为川盐古道上最重要的盐业贸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堵塞乌江的巨石被疏浚后船只通行无阻,龚滩失去了水陆转运枢纽的作用,小镇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但龚滩古镇临崖傍水的人居环境,繁荣盐运留下的文化遗存,不仅给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提供了休憩身心的场所,也吸引了诸多画家、学者、摄影爱好者前来踏寻创作灵感,甚至还形成了“写生小镇”的独特标签。如龚滩美术馆内的龚滩面孔。</p> <p class="ql-block">这座悬挂在乌江绝壁上的千年古镇,自蜀汉置镇、唐代建城,因盐运而兴,因险滩而名。2005年,因乌江彭水电站建设,原址沉入江底,千年历史重镇全部淹没。酉阳县政府坚持“原生态,原风貌,原材质,原形制,原工艺,原住民”和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将古镇原样整体搬迁。2007年4月,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完成原样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如何将明清两代的数百座吊脚楼,3km的青石板路等诸多古迹完全搬迁到新址上,这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测绘必须详细。三年时间,工程师和专业学者们对古镇的所有历史建筑标注了数10万个搬迁编号,再由专业施工单位拆散后,根据编号数据在新址重新组装,原有材料的使用率高达80%以上。你家在高处仍在高处,我俩是隔壁邻居那仍是友好邻居,石板街还是千年来走过的石板路。真正的原样、整体搬迁到1.2km外的下游处。所以,龚滩古镇既是旧的也是新的,新中有旧,旧中有新。</p> <p class="ql-block">拆迁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场“涅槃”不仅复刻了青石板街、封火墙与吊脚楼的原貌,更让非遗血脉得以延续。如今的龚滩,既是历史的镜像,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一般搬迁之后的古镇很难获得历史文化名镇的这个称号,但龚滩因搬迁工作做的非常扎实,2019年被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应该给酉阳县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点个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终于可以上船顶了。云雾散开,阳光明媚。船行其中,山似斧劈、水如碧玉、飞鸟嬉翔,有种“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一里一景,每一处都是一幅绝美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你看,前方有一只熊猫悠闲地躺着看山山水水。</p> <p class="ql-block">猿猴也在向你打招呼呢</p> <p class="ql-block">快上岸时,意外发现日晕奇观。也借此吉兆,祝福龚滩人民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