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精耕细研促花开】——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第六届“新星杯”同课异构四年级语文活动纪实

黄慧

<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2025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活动地点:学校录播室</p><p class="ql-block">活动主题:“新星杯”同课异构</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献课人:路文青老师</p><p class="ql-block">课题:《芙蓉楼送辛渐》</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第六届“新星杯”同课异构活动正在热烈开展。此次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旨在展现教师的教学风采,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课堂交流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不仅是一种教研手段,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多元发展的催化剂。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评”的动态优化,最终服务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p> <p class="ql-block">  《芙蓉楼送辛渐》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p> <p class="ql-block">  朗读贯穿全程: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深入诗歌情感,培养语感。</p> <p class="ql-block">  通过抓取关键词,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句情感与诗人品格,体现教学深度。从雨的“寒雨”、楚山的“孤”,感悟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由眼前景到心中情,通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文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对“冰心玉壶”这一意象的深入解读,明白作者在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纯洁的心。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深层含义。</p>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提升环节,路老师设计了亮点环节: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填空,观看王昌龄视频,体会诗人的那种高尚情操,进行古诗背诵大挑战,检验学习成果,从一首诗拓展到一组诗,拓宽学生文学视野,提升了诗歌的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路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两种分类:一种是基础性作业,要求全班同学会默写《芙蓉楼送辛渐》。第二就是拓展性作业,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去练习。</p> <p class="ql-block">  路老师的板书新颖,重点难点突出,画出了“寒雨”“孤独的楚山”还有美丽“黄鹤楼”。图画文字相结合,既美观又体现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师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孩子们静静地听,眼神注视着屏幕上的画面和文字,优美的旋律,动听的讲解使孩子们沉醉在课堂之中。那高举的小手,那专注的眼神,是课堂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次赛课活动,每位老师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出独到的教风,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发现对方课堂的闪光点,探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我。老师们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为借鉴、共同提升的预期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