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地点:扬州何园</p>
<p class="ql-block">拍摄:丁火、向英</p>
<p class="ql-block">编辑:向英</p> <p class="ql-block">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它始建于清代中期,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则为石涛大师叠山作品。素有“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天下第一窗”复道回廊上的花窗、“天下第一亭”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天下第一山”假山“片石山房”之称。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赞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何园,仿佛踏入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画卷。园内绿植环绕,刻有“晚清一园”红色大字的墙砖映入眼帘,让人感受到何园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部承载着近百年家族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全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共同构成了这座园林的主体。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惊喜。</p> <p class="ql-block">穿过月洞门,一块精美的太湖石映入眼帘,它背后是牡丹厅,因山墙上刻有“凤穿牡丹”图案而得名。四周假山、石、树、花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小巧精致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凤穿牡丹砖雕是何园的一大亮点,雕刻工艺精湛,寓意吉祥富贵。站在牡丹厅内,仿佛能感受到何家昔日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周围种满了待放的芍药花,环顾四周,假山、石、树、花在牡丹厅前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是赏景的好去处,更是何园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走进牡丹厅,花中之王牡丹映入眼帘,吉祥富贵充溢整个厅堂。厅内装饰典雅,仿佛诉说着何家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何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个孕育人才的摇篮。140年间,这里走出了“祖孙翰林”“父女画家”“兄弟博士”“姐弟院士”等一大批栋梁之材,印证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良训。</p> <p class="ql-block">接风亭</p> <p class="ql-block">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南侧廊柱上悬挂着一幅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东侧为近月亭。</p> <p class="ql-block">四方厅是女眷们茶余饭后谈天说地的地方,四面有窗,窗外有景,仿佛将自然之美引入室内。</p> <p class="ql-block">地面铺设的九只鹿图案,寓意高官厚禄,寄托了园主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水波纹地面设计巧妙,与园内的水景相呼应,增强了园林的整体美感。</p> <p class="ql-block">近月亭</p> <p class="ql-block">西园较为宽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叫蝴蝶厅,是主人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p> <p class="ql-block">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孤立的水心亭在周边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其风韵。</p> <p class="ql-block">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增强音响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玉绣楼是园主阖家居住的处所,因院中植有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这里既采用了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又融入了西方建筑手法,展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中式建筑里摆设很多西式用品。</p> <p class="ql-block">骑马楼是何家招待客人的客房,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曾六次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何芷舠和黄宾虹联手作画和提写的对联。他们年龄相差30岁,但兴趣爱好相投,可谓忘年交。</p> <p class="ql-block">何园主人何维键</p><p class="ql-block">何园园主何维键(1835-1908),字汝持,号芷舠。咸丰五年(1855),参加顺天乡试誉录,先后历任户部福建司、云南司郎中,后任湖北补用道。同治五年(1866),在曾国荃军中主军需局。同治六至十二年(1867-1873),两署湖北武昌盐法道、赏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同治十三年(1874),任湖北督粮道。光绪元年(1875),署湖北按察使。光绪二至七年(1876-1881),任汉黄德道(即汉口、黄冈、德安三地区的道台),并兼任江汉关监督(即负责对设在汉口的海关进行督察)。朝廷赏其正一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晋授光禄大夫。光绪七年十二月(1881.12),开缺。光绪九年(1883),因"亦念任太夫人春秋高,不乐久仕,遂浩然以归",辞官,归隐扬州,建"寄啸山庄"。</p><p class="ql-block">何维键在何园尽心奉养老母亲十八年,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率家移居上海。在上海,何家投资大清银行、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等。何维键在上海生活了八年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去世。1924年,他的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启动他留存的资金,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p> <p class="ql-block">国画大师黄宾虹系何园园主何芷舠长媳族叔。自清光绪年间黄宾虹二十余岁,经历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后他以九十二岁高龄谢世前,与何氏四代人因书画缘间有来往,长达六十余年。</p><p class="ql-block">黄宾虹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二十一岁初到扬州,即至何园拜谒何芷舠。何虽与黄为同辈人,但何年长黄三十岁,时寄啸山庄规模甫成,何芷舠就在园内热情接待了黄。何芷舠性喜收藏,所藏的书画除明代名家外,又有元人的名画,如黄公望,倪云林,更有黄鹤山樵(王蒙)等名家;明四家的画也较为精粹,既有粗文,也有细沈。何芷舠还把他介绍给当地另一个著名收藏家程尚斋。程家除元四家和明四家的名画外,也有明末清初的石涛,石溪(髡残),渐江(弘仁)和邓石如,包世臣等人作品。这两家的收藏,丰富了黄宾虹国画艺术知识。使他对元明名家名画深有体会。这段交往,给黄宾虹影极深,直到他九十一岁时给女弟子顾飞的《论画长札》中还记下此事。</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黄宾虹已名斐画坛。1925年他以黄朴存之名为何适斋订立《何适斋书例》。黄年长何适斋二十八岁,由是年始,至黄宾虹辞世的三十年间,交往未缀。</p> <p class="ql-block">复道回廊</p> <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门楣上的题字系移用石涛墨迹,彰显了石涛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石涛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的艺术理论和绘画及叠石作品是扬州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涛晚年在扬州写出了划时代的著作《石涛画语录》,为中国画的再发展提供了精辟的艺术见解,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美术界。</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的假山雄浑奇特 ,石头纹理记载着岁月的刻痕。</p> <p class="ql-block">水中月亮</p><p class="ql-block">扬州是人间的月亮城。夜晚,到扬州湖边赏月,是人生一大乐事。白天,扬州也有月亮可赏,那就必须到片石山在这一泓碧波之中。莫不见那水中之月正闪着亮眼。盼望与您相会。诸君至此,岂不乐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窗,雕花的窗棂似眼睛,窥探着园中四季流转,四季景色皆为画。</p> <p class="ql-block">何氏族歌,成为他们世代相连的纽带,何氏的家训也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何园一窗一景,一步一景,一石一景,一水一景,传统东、西方建筑浪漫与美完美结合,皆在何园。</p><p class="ql-block">半日游匆匆结束,何园的秀美风景令人目不暇接,厚重历史使人目眩神迷。当您驻足于此,一定会感受到那并不遥远的足音,仿佛何家几代人的生命故事就在眼前徐徐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