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4月19日,春风十里,阳光和煦。我来到了久已仰望的世纪工程“红旗渠”纪念馆和宏伟壮观的纪念广场!这次太行山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文历史的厚重。在四月的春光中,我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徒步10几公里,用脚步丈量了“青年洞”灌渠伟大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一项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伟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林州历史上严重缺水,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改变缺水困境,当地政府决定在1960年动工修建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州。</p><p class="ql-block"> 工程概况</p><p class="ql-block"> 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漳河水,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支渠配套:红旗渠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工程建设 、时间跨度: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建设难度:工程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如悬崖峭壁、坚硬岩石等复杂地形。建设者们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在艰苦条件下,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灌溉农田: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州的水利条件,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用水保障,推动了当地工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的兴起。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局部气候,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精神价值;红旗渠的修建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无数人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创造的历史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