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剑阁的翠云廊是古蜀道金牛道上的古柏苍翠大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以剑阁为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的行道古柏群组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的名字颇具诗情画意,唐代有诗云“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诗中“长廊”“翠柏”意蕴,或许启发了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今剑阁县)知州乔钵写诗《翠云廊》,正式为其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柏树群的形成缘于人工种植和保护传承,沿袭了古已有之的保护生态平衡和植树表道的传统。历史上大规模植树的次数较多,大致在秦、三国蜀汉、东晋、北周、隋唐、宋代、明代、清代等时期都有大规模的植树和保护活动。</p> <p class="ql-block">秦代:是有史料记载的蜀道第一次大规模人工植树时期,这次植树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砍伐利用蜀地林木有关,为平息民愤,也为了显示天子威仪的官道制度,开始倡导在蜀道沿线种植柏树,民间多称此时所种之树为“皇柏”,这段金牛道也称为“皇柏大道”。</p> <p class="ql-block">三国蜀汉时期:蜀道的通塞和利用对战争进程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张飞任巴西太守后,带领将士,号召百姓,同心协力植柏表道,保护交通,奠定了后世翠云廊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北至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总长300余里,是目前世界上存世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其中古柏树有两万余株,树龄最高者达2300年,因而被称为“蜀道奇观”“天然的古柏展览馆”“陆路交通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明代:不仅广植柏树,还制定了“官民相禁剪伐”的规章。剑州(今剑阁)州官在离任时,必须清点古柏,向接任者进行移交。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来到剑州担任知州的李璧,对三条官道进行整治,以花岗岩片石砌路,沟通了长达300余里的水陆两路,并沿路补植柏树和松树,栽植数量巨大,达到10万余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帅大柏:高29米,胸径2.24米,材积33.9立方米,树龄超过2300年,需五人才能合围,1963年,朱德视察翠云廊,称其“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就是树中元帅”,从此便有了“帅大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其他特色古柏:还有“状元柏”“望夫柏”“鸳鸯柏”“怀胎柏”“石牛柏”“七仙女柏”等,每一棵古柏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和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诗文歌赋,如清代诗人乔钵在《翠云廊》一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滑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道蜀道难,莫错剑门路。”生动地描绘了翠云廊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剑阁柏:又名“松柏长青树”,树高27米,粗壮挺拔,虬枝凌空,展臂摩云,远看是松,近看是柏,果子比松果小,比柏果大,同时像松果一样呈椭圆状,是“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曾入选“中国最美古树”。</p> <p class="ql-block">古柏夹道成廊,沿途空气清新,溪水透明,鸟语花香,自然生态良好,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关于翠云廊的古柏,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张飞植柏”等,这些传说为翠云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碰巧遇见一“张飞”,同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参观一下世界各地的松柏介绍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