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场镇孝女伍琼芳访谈记

美友68768377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图:养父伍进兴(中),养女伍琼芳(左),养女婿刘海东(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方视频:刘海东伍琼芳夫妻养鹿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花不言自芳菲</span></p><p class="ql-block">——通江县龙凤场镇孝女伍琼芳访谈记</p><p class="ql-block"> 撰文:李必栋</p><p class="ql-block"> 大巴山深处,龙凤场镇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早。清晨六点,花山村五社伍琼芳夫妻靠勤劳双手新修的小洋房里,伍琼芳将温热的毛巾轻轻敷在养父布满皱纹的脸上。这个动作,她已重复了一千八百多个日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轮回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1998年寒冬,经人介绍,四川省通江县芝苞乡千渔沟五社八岁的寻寻蜷缩在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乡方山子村7社伍家堂屋的条凳上。45岁的养父伍进兴用皲裂的手掌焐热她冻僵的小脚:“从今往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以后你就叫伍琼芳。”这个因膝下无儿无女的老农,用二十年光阴,在贫瘠的山坳里为养女筑起避风港。命运的回馈在2016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初现端倪。92岁的祖母溘然长逝,伍琼芳与丈夫刘海东请来邻居帮忙,在泥泞山路上抬着棺木跋涉五里,将老人送回祖茔。泥浆浸透裤管时,她想起十八年前那个雪夜,养父也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背她去镇卫生院看急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的托举</p><p class="ql-block"> 2020年农历3月初3凌晨1点,恶魔的手掌伸向67岁的伍进兴,他从噩梦中惊醒,“噗通”一声跌倒在床下,惊醒了隔壁的女儿伍琼芳。伍琼芳心里一惊,立即叫醒丈夫刘海东急忙赶到伍进兴卧室。只见伍进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直觉告诉伍琼芳,父亲多半这是突发脑溢血,得赶紧送往医院抢救。为了争取时间,刘海东一边拨通120,一边安排自用车送病人。救护车刺耳的鸣笛撕破山间晨雾,向报警方向疾驰而来。半路接应,病人在最有效的时间段被送进县人民医院抢救室。一切均在有序进行,凌晨5点手术结束。伍琼芳攥着CT片在县医院走廊来回踱步,监护仪冰冷的滴答声,显得格外清脆,让人出奇的揪心。她将脸贴在玻璃窗上,望着重症监护室浑身插满管子的老人:“爹爹,咱们说好要看您的孙女考上大学的。”一天两晚的艰难等候,病人被转入普通病房。二十个昼夜的守护中,伍琼芳独创出一套护理经:用棉签蘸蜂蜜水润唇,每隔两小时翻身拍背,把收音机调到老人最喜欢的川剧频道。当刘海东背着不能自理的岳父练习站立时,妻子总在身后张开双臂,宛如幼时父亲教她走路时的姿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越血缘的守望</p><p class="ql-block"> 刚出院后的伍进兴,语言功能未恢复、无法站立,生活起居全靠家人照理。穿脱衣服、洗脸刷牙、洗头沐浴、换尿不湿、喝水喂饭等成了伍琼芳的日常工作。当山风捎来野樱花的清香,365个昼夜后的一个清晨,伍进兴终于能含糊地唤声“芳”。女儿把脸埋进父亲颤抖的掌心,泪水洇湿了那些辛勤劳作磨出的老茧。一种近乎奢望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莫名的暗喜。逐步可以扶着站立一下。“您说奇不奇怪?”理发店的周师傅边给老人修面边感慨,“亲闺女都未必能像琼芳这般细致。”镜子里,伍琼芳正蹲着给养父系鞋带,刘海东小心托着老人后背。这样的场景,龙凤场镇居民早已司空见惯。赶集日必见的三人行,药店常客,理疗室“打卡标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道的传递</p><p class="ql-block"> 伍琼芳孝顺养父伍进兴的感人故事,在左邻右舍间早已传为佳话。她的孝心,像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整个家庭,也悄然影响着身边的亲人。 堂妹伍金森每次放月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袖子,端来一盆温水,蹲下身给大爹洗脚。她动作轻柔,一边搓洗,一边陪老人聊天,笑声在屋子里回荡。女儿刘媛媛和伍丽君也把孝心化作了日常习惯。她们轮流给爷爷洗脸、剪指甲、刮胡须,还特意把爷爷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更难得的是,她们会捧着手机,给爷爷播放有趣的视频,或是叽叽喳喳地讲述学校里的新鲜事,逗得老人眉开眼笑。 孝道,在这个家里从未间断。伍琼芳的默默付出,像一颗种子,早已在亲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她的孝心,不仅温暖了老人,更让这份美德代代相传。 </p><p class="ql-block"> 大巴山的褶皱里,伍琼芳用二十三年光阴诠释着“反哺”的真谛。她的孝心像崖畔的野山菊,没有惊艳的姿态,却以最朴素的绽放温暖着整个山村。当城市青年讨论“原生家庭之痛”时,这个农家女子用行动证明:血脉或许决定血缘,但爱能创造真正的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