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突围:在守正创新中破局前行

游泳的鱼

<p class="ql-block">山东经济突围:在守正创新中破局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经济基石:山东民营经济的实力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山东作为北方经济重镇,民营经济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民营经济增加值达4.74万亿元,占GDP的51.5%;2024年民营经济增速5.4% ,经营主体超1440万户,占全省98.9% 。魏桥创业、歌尔股份等大型民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众多中小企业也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东阿县正以独特的产业布局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东阿以阿胶、钢球、东阿酒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产业。东阿阿胶传承千年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出系列高附加值产品;钢球产业凭借精密制造技术拓展高端市场;东阿酒业深挖地域文化,打造特色酒水品牌。这些产业协同发展,正逐步形成中药、食品、保健品、酒水饮料、钢球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康养胜地,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发展困境:亟待突破的瓶颈与挑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尽管成绩显著,但与江浙沪粤闽等地区相比,山东民营经济活力仍显不足。外部,美国对山东地炼企业的制裁带来冲击;内部,人才流失、营商环境待优化等问题制约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才方面,山东工资水平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以基层公务员为例,薪资低、工作强度大,影响人才吸引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活力受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营商环境上,过去“一刀切”的政策执行方式,如关停企业导致产业链断裂,引发诸多争议。虽然近年通过规范执法等举措修复政商信任,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政策灵活性、市场开放度仍有差距。此外,传统思维和保守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经济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对标先进:江浙沪粤闽的经验启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浙沪粤闽等地凭借灵活的金融政策、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标杆。浙江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出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企业;江苏依托制造业基础和科技创新,成为全国制造业高地;上海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资源,引领创新发展;广东借助政策优势和区位条件,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走在前列;福建以民营经济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实现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反观山东,在政策灵活性、科技创新投入、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亟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追赶超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破局之道:改革创新的路径与举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政府需加快职能转变,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广“鲁通码”实现90%政务事项线上办理,严控涉企执法乱象。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对规上企业全覆盖联系服务,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将每一家企业视为“孩子”,给予全方位关怀,助力企业走向正规化、科技化,提升产品附加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裕龙岛炼化项目为引领,整合地炼产能至9000万吨/年,发展高端化工及下游精深加工,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东阿等地应坚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大政策和研发支持,将特色产业打造成经济增长新引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实施人才战略,强化智力支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提高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推动薪酬透明化,结合清廉山东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解放思想观念,激发创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树立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勇于突破,鼓励企业创新,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未来展望:砥砺奋进开新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山东经济的发展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机遇与潜力并存。只要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山东定能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共同绘就山东经济发展的崭新蓝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