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访道崂山太清宫

玉成

<p class="ql-block">五一小长假的喧嚣渐散,余韵未消之际,我踏上了探访崂山太清宫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转地铁,早7:40到达崂山太清宫景区服务大厅,大厅内游人极少,很难想象前两天这里还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火爆场景。 彼时,避开了熙攘人潮 ,错峰出游很是愉悦舒服。</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接待大厅到太清宫需乘坐景区观光车,一路沿海岸前行,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乘景区观光车至八水河站,武中奇先生所书“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的题字赫然入目,遒劲有力的字迹,似在诉说着这座名山的不凡底蕴,亦为此次访道之旅拉开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到达八水河站,游客自由选择,可继续乘车直达太清宫,也可徒步沿步行栈道到达目的地。我果断决定徒步,为了更好的观赏崂山海边优美风光,体验吹海风,听涛声,看风景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1200米的沿海木栈道徒步前行,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拂面而来,温度恰到好处,令人通体舒畅。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岸边巨石,轰鸣声阵阵,似是大海在吟唱古老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蜿蜒曲折、起伏有致,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缠绕在山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行人寥寥,仅偶遇三位游人,这份难得的静谧,让我得以尽情独享沿途的山海盛景,不必为拥挤的人潮所扰,全身心沉浸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妙之中。</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太清宫,笼罩在一片静谧祥和的氛围里。晨光初照,牌坊庄严肃穆,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守护着这片道家圣地。</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俗称下宫。位于青岛崂山东南端宝珠山下,襟山面海,左为桃园峰,右为重阳峰,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屡加修建,现存建筑均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规模格局遗存,为中国崂山道教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道教全真道支派随山派祖庭。</p> <p class="ql-block">踏入宫内,古木参天,枝叶繁茂,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庭院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处处彰显着道家的清净无为</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分三院,各立山门,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另建有忠义祠、翰林院、东西配殿等建筑,是山东省和青岛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1983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同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2013年5月,崂山太清宫作为崂山道教建筑群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蒲松龄雕像和他笔下的绛雪。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香玉》的故事,其中的主角绛雪,原型来源于太清宫三清殿院内的山茶。这株山茶被描绘为一位美丽的花仙子,与牡丹仙子香玉结为深厚的姐妹情谊。蒲松龄在游览崂山时,被盛开的山茶花所吸引,其花朵宛如落满红雪般美丽,因此在书中赋予了它"绛雪"的雅号,寓意着红艳如雪的花神。</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的老子像位于后山。这座铜像高50米,由339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总用铜约150吨,共耗时4年于2016年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 ,象征道教创始人老子的至高地位。其造型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造化,阴阳为本”。‌</p> <p class="ql-block">老子降青牛是中国神话故事之一。李老君八、九岁时,一群牛为祸乡里,李老君和玩伴二子将牛驯服。青牛也是老子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内古树名木众多,每一株都见证了时光的流转。1100年树龄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2100年的汉柏凌霄苍劲古朴,与凌霄花相互缠绕,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纤细的黄杨树、形态独特的龙头榆树,每一棵树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过往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感慨先人择址之精妙,于崂山脚下、大海之滨建立太清宫,让自然美景与道家文化完美融合,造就了这一方超凡脱俗的道家仙境,也为后人留下了如此珍贵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 玉成</p><p class="ql-block"> 2025.5.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