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咖啡时液体晃出杯沿,写字时笔迹歪扭难辨,甚至说话时声音也会不自觉颤抖 —— 这些都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日常困境。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以肢体、头部不自主抖动为特征,全球约 1000 万人深受其扰。 <br>医学研究表明,约 60% 的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大脑神经传导异常和小脑功能失调也与发病相关。这种疾病可在任何年龄出现,40 岁后更易高发,且症状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除了手部、头部震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发颤、下颌抖动等症状,严重影响进食、书写等基本生活能力。<br>目前,西医主要采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抗癫痫药物(如扑米酮)调节神经递质,控制震颤幅度。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通过植入电极调节大脑电活动。结合物理治疗与心理疏导,多数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