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用热血点燃了民族觉醒的火炬,用行动书写了青春报国的篇章,他们的呐喊,至今仍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响,每一代青年肩上都有不同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冲破阻拦,齐聚天安门前。他们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标语;他们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他们用传单和演讲唤醒民众,让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全国。这场运动,不再是单纯的抗议,而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不仅是政治的革命,更是思想与文化的觉醒。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埋下火种;它打破了旧文化的枷锁,让“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深入人心。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驱以笔为剑,胡适倡导白话文让文化走向大众,而青年学生们用行动证明:国家的命运,始终与青年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们,不必再面对百年前的战火与屈辱,但五四精神从未过时。当华为面对技术封锁时,是青年工程师们夜以继日攻克芯片难关;当新冠疫情肆虐时,是“90后”“00后”医护人员写下“不论生死”的请战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依然要回答李大钊先生的叩问:“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