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将乘船巡游阿姆斯特丹迷人的运河,欣赏沿岸伫立了数个世纪的山顶形建筑,随后参观荷兰国家博物馆和梵高博物馆的宝藏珍品。</p> <p class="ql-block">荷兰王国,简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北海。截至2024年7月,荷兰本土人口1798万人,76.8%为荷兰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p> <p class="ql-block">荷兰是发达国家,号称“欧洲贸易门户”,属外向型经济,其电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先进,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发达;陆、海、空交通运输便利,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荷兰还是欧盟、经合组织、北约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国之一。2023年,荷兰GDP为10675.99亿欧元,人均GDP为59720欧元。</p> <p class="ql-block"><b>荷兰国旗</b>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p> <p class="ql-block"><b>荷兰国徽</b>是一顶红色华盖如开启的幕布,下部嵌有一条写着威廉亲王的法语誓言“我将一如既往”(Je Maintiendrai!)的蓝色饰带,两只跨立的金狮翘着尾巴,口吐红舌护着一面蓝色盾徽。盾徽顶部是威廉一世御玺上所用的王冠;盾面中央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金狮,右前肢挥舞着一把出鞘的利剑,左前肢挥动一束金色箭翎,利剑象征着国王权力,箭镞象征着各个省份。2020年1月起,采用含有郁金香造型的大写字母NL和Netherlands字样的徽标,以取代仅有Holland字样的旧徽标。</p> <p class="ql-block"><b>荷兰国歌</b>是《威廉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国歌。</p> <p class="ql-block">我,拿骚的威廉;流淌着日耳曼血液。忠于祖国;</p> <p class="ql-block"><b>荷兰国花</b>— 郁金香。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学家开始的。16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千方百计从出使土耳其的奥地利大使手中得到了原产亚洲的、美丽的郁金香,并带着郁金香来到了荷兰,使这种花很快地遍及荷兰各地,一度掀起了郁金香热。</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荷兰王国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荷兰西部的北荷兰省。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作为荷兰第一大城市,从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辉煌与破坏,以及世界大战的洗礼,从一定程度上讲,它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如今阿姆斯特丹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包括历史悠久的运河网、荷兰国家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安妮之家、红灯区、大麻咖啡馆等。</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的名字,源于12世纪末。当时的居民为了防范洪水的侵犯,在阿姆斯托河(Amstel)建起了水坝,Amsterdam中“dam”的意思就是指“水坝”,这就是最早的阿姆斯特丹。</p> <p class="ql-block">从阿姆斯特丹火车站到老城,可以一路欣赏独特的运河风光。沿途你可以看到古老的有轨电车,造型各异的桥梁,碧绿的海水,诱人的水上餐厅和酒吧,路边的郁金香和木鞋摊位,以及精致的咖啡屋。</p> <p class="ql-block">水坝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政治、商业中心。西侧是王宫,王宫北侧是新教堂,南侧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东侧是国家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荷兰的各种迎宾、集会、庆祝活动都在水坝广场举行。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嘉年华和不同主题的集会,届时整个广场会变身为色彩缤纷的游乐场。这里也是人们举行抗议集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水坝广场及周边的建筑大都是填河而建,是繁华的商业区,聚集了爱马仕、香奈儿、迪奥、宝格丽等许多奢侈品专卖店。</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由于市区地面低于海平面1-5米,加上距大海不远,许多地方都是填海建成的。环形的运河网从城市中心逐渐向外扩散,使得城市中心区的形态如同一个巨大的蜘蛛网。</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运河有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绅士运河等大小165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道,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运河沿线有1550座纪念建筑,经历四个世纪仍完好无缺,是国际城市规划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运河,</span>最初是为了解决水位管理问题并提供运输路线而设计的。如今,它们是荷兰17世纪“黄金时代”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体会水城的独特韵味。游船码头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附近。我们登上维京游轮预定的游船,开始了一个小时的运河巡游。</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的平底船虽然低矮,但是四面的窗和天花板全玻璃的设计,让你不会错过沿岸的景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河两旁,鳞次栉比的17世纪山形墙建筑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成群的海鸥在水道和楼房间飞舞,鸭子在水里觅食,</span>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p> <p class="ql-block">游船离开码头,岸边有一座非常醒目的建筑。这是阿姆斯特丹圣尼各老堂。圣尼各老堂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天主教教堂。建筑风格结合了新巴洛克、新文艺复兴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同荷兰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阿姆斯特丹的土地很多是通过填海造陆而来,因此阿姆斯特丹的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造成了阿姆斯特丹的房屋间距普遍较狭窄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最开始,富人们在市中心的运河边建造了宽敞和豪华的住宅,于是中产阶级就只能在运河对岸建造宽度略小的房子,而低收入阶层则只能在“运河三环”边建造更窄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但如今看来,无论大小、豪华或普通,它们已成为构成整个城市独特景观的一部分,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河岸两侧有很多的“船屋”,这些船屋都是固定的船只,里面居住着人家,有门牌号。屋内设施从自来水到电灯电话,从网络到电视,从信箱到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的独特景观跃然而出。</p> <p class="ql-block">在阿姆斯特丹的船屋被永久地锚定在一个特定的地址。一个特别的许可证授权船屋所有者在指定地点停泊他们的家,相当于产权许可证。目前约有2500个家庭幸运地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历史悠久的水道上。</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说阿姆斯特丹的大部分住宅和建筑,都是单独一栋,很少有"后院" "花园"这样的户外空间,所以阿姆斯特丹人把休闲和户外的热情都放在了河边和船上。</p> <p class="ql-block">很多当地人把拥有一条船作为幸福人生的标记之一。这和我们慨念中只有买不起房的人才住在船上的想法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说到交通,阿姆斯特丹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自行车,因为当地运河多,公共交通发达,开车出行不是最方便的选择,很多当地人都选择自行车出行,这也导致高峰期时间部分地段甚至会出现"堵自行车"的情况。由于土地面积有限,阿姆斯特丹把自行车停车场建在了运河底下。</p> <p class="ql-block">这里所有的道路都有自行车专用道,很多市民骑自行车出行,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有益健康、兼顾效率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河岸两边都是绿树,人们骑着自行车过桥时,喜欢停下来看看风景,桥两侧的人行道上停满了自行车,因而“乱停车”也成为阿姆斯特丹市政管理头痛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运河带优美自然的环境,使其成了情侣们谈情说爱、朋友们休闲玩耍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运河,小桥,木鞋,郁金香,自行车,所有这一切,把一个大都市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运河区内主要的公共建筑有王宫、市政厅、阿姆斯特丹大学、中央车站、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公立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b>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b>,又称荷兰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标,宫殿式建筑,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维京游轮安排我们参观了荷兰国立博物馆,在这里参观博物馆都需要事先预定,每个场馆都按时间段限制访客人数,一些热门的场馆如荷兰国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和安妮之家需要提前2-4周预定。</p> <p class="ql-block">荷兰国立博物馆为欧洲著名博物馆之一,以收藏荷兰绘画名家顶峰时期的杰作、藏有大量世界知名的艺术珍品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国立博物馆所在的19世纪新哥特式建筑本身就是艺术瑰宝。玫瑰园、喷泉、绿篱与雕塑长廊环绕的户外花园,与庄重典雅的展馆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间的拱门通道上,经常会有街头艺人在这里演奏,拱门的通道犹如一个巨大的回音箱,有非常好的音响效果,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二楼前厅的的彩色大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荷兰国立博物馆有五个展馆: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品、荷兰历史文物、版画以及亚洲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比较紧,导游直接把我们带到二层的大展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大展厅称为“荣誉画廊”,</span>主要藏品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 伦勃朗、维米尔等荷兰国宝级画家的作品,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夜巡》,伦勃朗</p><p class="ql-block">该画作是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的群像画,画中人物以近舞台剧的形式表现,近处有两人,其一身穿黑军服,披着红披巾,头戴黑礼帽,另一个穿着黄色军服戴着黄色的帽子。二人正在沉着镇静地商议问题,准备对整个队伍的行动做出决议。其他队员跟在他们身后,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挥舞旗帜,有的在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在人群中还有一个形象鲜明的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样子,是整个画面的意外插曲,有人认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是唤起人们反抗异族统治的光荣记忆。</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夜巡》与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和藏于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的《宫娥》是世界绘画历史中,最著名的三幅画作。</p> <p class="ql-block">《夜巡》这幅作品目前正在保护性修复故没法近距离观看。</p> <p class="ql-block">《倒牛奶的女仆》,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擅长描绘故事性的室内风格画。</p> <p class="ql-block">《倒牛奶的女仆》创作于1658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女仆是个健壮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所有人和物的质感都很强烈。</p> <p class="ql-block">《小街》,维米尔</p><p class="ql-block">维米尔的作品《小街》(The Little Street,1658)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生活街景。这幅画最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是:平凡之事也有十分特别的意义。它告诉我们,踏踏实实的做好这些家庭琐事 - 照看简朴而美好的家,打扫庭院,看顾孩子,织补衣物 - 且保留平和的心态,才是真正地履行生活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情书》,维米尔</p><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人物作品完成于1667年左右,是维米尔描绘妇女闺房生活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墙上挂着风景画,女主人在悠闲地弹琴,女佣给她送来了她正在期待的情书。女佣面带会意的微笑,二人仿佛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扬·哈菲克松·斯特恩(Jan Havickszoon Steen,1626-1679),是17世纪荷兰风俗画油画家。他的作品以心理洞察力、幽默感以及丰富的色彩为特点。</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家族》,斯特恩</p><p class="ql-block">这些儿童正在教一只小猫跳舞,小女孩在吹奏乐器。小猫尖叫着抗议,狗也在一旁狂叫,老汉在窗口愤怒地斥责孩子。</p> <p class="ql-block">《医生和他的病人》,斯特恩</p><p class="ql-block">这是荷兰画家杨·斯特恩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一个病妇无力地斜靠在坐椅上,身着黑衣、黑帽的医生刚刚来到病人家中,他还来不及完全脱下外套,就伸出一只手急切地为病人探脉,神情专注而殷切。与此同时,病妇一脸释然,露出了病中虚弱的微笑,让观看者也体会到那种感人温情。</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几位画家的作品之外,“荣誉画廊”里还收藏并陈列了“黄金时代”另外几位荷兰画家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镀金酒杯静物》,威廉·克拉斯·赫达( Willem Claesz Heda , 约1593-1680年 )是荷兰17世纪最富诗意的静物画家。</p> <p class="ql-block">静物画主要描绘与人有关的物品的美感,画家着力描绘它们形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物品的组合所呈现的形象同样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画家的审美情趣,在静物画中只见物、不见人,但是我们观赏静物画时,有见物如见人之感,因为从物象中我们看到它主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静物与奶酪》,弗洛里斯·克拉斯·范·戴克(FlorisClaesz van Dijck,1575–1651)</p><p class="ql-block">水果,面包和奶酪都按类型分组,桌上铺着昂贵的锦缎桌布。</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里陈列的另外几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导游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看一些荷兰“黄金时代” 优秀画家的作品,其它的展品只能匆匆带过了。</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离开“荣誉画廊”,经过博物馆的图书馆,这是荷兰最大的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艺术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这次参观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据说安排参观博物馆也是维京游轮根据之前客户的反馈意见,在今年的行程安排中新推出的项目。</p><p class="ql-block">带领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女士,她自我介绍说她的主业是财务,国立博物馆的中文导游是她的兼职,据了解国外博物馆的导游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p> <p class="ql-block"><b>梵高博物馆</b>(荷兰语:Van Gogh Museum),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紧邻着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主要收藏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及其同时代者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梵高自画像,1887年。</p><p class="ql-block">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p> <p class="ql-block">梵高短暂的一生创作了864幅油画和大量素描,但是在他生前仅卖出一幅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高在整个艺术创作时期都穷困潦倒,主要的经济来源靠其在巴黎的艺术经纪商弟弟提奥接济。</span></p><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90年与世长辞,他的弟弟共收藏了梵高的200幅油画和500幅素描,还有梵高写给西奥的850多封信,这些组成了梵高博物馆中出色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的亲戚小朋友提前为我们定了梵高博物馆的门票,不顾前一天刚从美国飞扺造成的时差,陪同我们参观梵高博物馆并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享受了VIP客人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梵高博物馆展示大厅分为三层,底层陈列着梵高和他同时代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二楼详细介绍了梵高艺术生涯的几个过程,从荷兰创作初期到法国南部的爆发期,可直观领略到梵高艺术生涯的演变。三楼则展示了梵高以及与他绘画风格相近的朋友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一生,是一场不断寻找自我的旅程。他从黑暗中走来,用色彩点亮了世界。他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印记,也映射出他的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p> <p class="ql-block"><b>早年经历与职业探索</b></p><p class="ql-block">梵高出生于荷兰津德尔特,早年从事过多种职业,如艺术品交易商、教师和传教士,但始终未能找到内心的归宿。直到25岁他拿起画笔,才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p> <p class="ql-block"><b>艺术风格的演变</b></p><p class="ql-block"><b>早期风格</b>:梵高早期的绘画风格受荷兰传统绘画和现实主义影响,色调较为暗沉,代表作如《吃马铃薯的人》,展现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p> <p class="ql-block">《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创作于1885年,主要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在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作后,围坐在一起吃饭。屋顶低矮的房间,狭小的餐桌上油灯昏暗,映照在诸人的脸上,让那饱经风霜摧残的脸更显憔悴,一双双在田地里工作的手此时抓起盘子里热烫的土豆,偏绿的阴暗色调带出压抑的观感,与后期绘画明亮夸张的色调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的都是梵高早期的画作,色彩较为暗沉。</p> <p class="ql-block"><b>巴黎时期</b>: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接触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风发生巨变,开始运用鲜艳色彩和自由笔触,代表作如《向日葵》系列。</p> <p class="ql-block">《十五朵向日葵》 1888年 梵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它们不是花,是火焰。梵高用颤抖的笔触,将一簇簇向日葵烙进画布。金黄如熔岩流淌,花瓣卷曲似呐喊的姿态 - 那是生命最炽热的独白。</p> <p class="ql-block"><b>阿尔勒时期</b>:1888年,梵高移居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创作了《阿尔的吊桥》《黄房子》等作品,这一时期他的画风更加鲜明,色彩对比强烈。</p> <p class="ql-block">《黄房子》,梵高,1888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1888年2月,梵高从法国巴黎搬到南部小镇阿尔勒,在他看来南法的明媚阳光与浓烈色彩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p> <p class="ql-block">《在亚尔的卧室》(法语:La Chambre à coucher,荷兰语:Slaapkamer te Arles)是梵高所创作的三幅相似画作的标题。</p> <p class="ql-block">这几幅都是梵高在阿尔勒居住期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精神困境与创作</b></p><p class="ql-block">梵高与高更的友情破裂后,精神状况逐渐恶化,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尽管如此,他在精神病院期间仍坚持创作,完成了《星月夜》和《鸢尾花》等杰作。</p> <p class="ql-block">《星月夜》,梵高,1889</p><p class="ql-block">1889年的夏夜,圣雷米精神病院的窗前,梵高用颤抖的手蘸取钴蓝与明黄,将躁动的宇宙倾泻于画布 - 这便是《星月夜》,一场视觉的狂想,一曲孤独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是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是梵高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梵高,1889,现收藏于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画面中,梵高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鸢尾花。花朵形态各异,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每一朵都充满了生命力。鸢尾花的蓝色调占据了画面的主导,从浅蓝到深蓝,层次丰富,给人以深邃而宁静的感觉。在画面的左侧,一朵白色的鸢尾花格外引人注目,它在蓝色的背景中显得孤独而高雅,仿佛是梵高自己在喧嚣世界中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梵高一直渴望创作肖像,却因资金拮据很难找到模特。相比之下,鲁林的慷慨弥足珍贵 - 这位直率的邮差,仅以食物与饮料作为报酬,就欣然答应坐在梵高的画架前。</p> <p class="ql-block">《邮差约瑟夫·鲁林》,梵高,1888年,波士顿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从1888年8月至1889年4月,梵高共为鲁林创作了6幅肖像画。与同时期那些表达孤独、绝望的作品不同,鲁林的肖像画系列充满温情与希望,画面中的鲁林总是穿着深蓝色的邮政制服,帽子上的「POSTES」格外醒目。他圆钝的鼻子与因酗酒而泛红的面庞,为这位艺术家提供了比许多人都更有趣的人物素材。</p> <p class="ql-block"><b>晚年与逝世</b></p><p class="ql-block">1890年,梵高在奥维尔小镇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创作了《麦田里的乌鸦》。同年7月29日,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麦田里的乌鸦》,梵高</p><p class="ql-block">钴蓝的天幕像被利爪撕开,硫磺色的麦穗在狂风中痉挛,梵高用近乎癫狂的厚涂法将颜料堆砌成三维的战场。每一道笔触都是情绪的化石:短促的刮痕是心跳的倒计时,漩涡般的云层裹挟着未寄出的书信,群鸦翅膀上凝固的铅灰,恰似他口袋里尚未装填的子弹。</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杏花》,梵高,1890,梵高家族收藏</p><p class="ql-block">这幅以水蓝色为主色的油画,画于1890年圣雷米,是送给自己弟弟提奥的儿子的诞生礼。早春雪白的杏花大片的在水蓝色的蓝天背景上绽放,枝头上的杏花,或盛放或半开,象征欣欣向荣的新生命。仔细去看,似有微风在花瓣间穿梭,带的枝桠点点震颤。与梵高一贯张扬奔放的画风不太相同的是,这次他舍弃浓烈炙热的色彩,改用宁静的蓝色为主色,也抛弃了厚涂与清晰的笔触,画风偏向日本版画,传递给人一种内敛而幽静之感。</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现在作为永不出售的作品被梵高家族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梵高博物馆收藏的其它一些画作。</p> <p class="ql-block">梵高以他短暂的一生教会世界:<b>扭曲比精确更接近真实,浓烈比优雅更撼动人心。当学院派在描绘完美,他在破碎的镜片中,找到了重构世界的棱角。</b></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唐人街上的一家泰国餐馆吃了晚餐,大家边吃边聊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今年秋季即将去他心仪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其社会学博士学位学习,我们衷心祝福他学业顺利。</p> <p class="ql-block"><b>红灯区(Rosse Buurt)</b></p><p class="ql-block">晚餐后在返回河轮前我们去了德瓦伦,它是阿姆斯特丹最大和最知名的红灯区,也是阿姆斯特丹观光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灯区坐落于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部分之中心地区,覆盖若干位于老教堂以南的街区,横跨数条运河。德瓦伦是小巷的网络,包含约三百座由妓女(也有ladyboys)租赁的小单间屋,他们透过通常有红灯照明的窗户或玻璃门提供服务。该区域也有许多性用品商店、性剧院、西洋景、一座性博物馆、一座大麻博物馆,以及许多出售大麻的大麻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以开放的性文化而闻名,是著名的 “ Sex city 性都”。据说荷兰人是这么认为的,越是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就越好奇想去做,所以干脆就放开了让你做,最后相信人的理智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事实上大部分荷兰人很少去红灯区,那里还是慕名前来做“ Window Shopping 橱窗购物”的游客居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度过了短暂而愉快的一天,这里的一切都让你觉得新奇好玩,游走于谜一样的城区,不管你属于哪种旅行者,都能在阿姆斯特丹找到自己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回到船上后,河轮起航驶往下一个目的地小孩堤防,它是被列为世界遗产的荷兰古风车村。</p> <p class="ql-block">小孩堤防(Kinderdijk)是荷兰西部南荷兰省的一个村庄,部分属于新莱克兰(Nieuw-Lekkerland),部分属于阿尔布拉瑟丹,距鹿特丹东面15公里。小孩堤防坐落在莱克河(Lek)与诺德河(Noord)交汇处,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个由19座风车组成的系统。这组旧风车是荷兰最大的系统。小孩堤防风车群已成为荷兰最知名的景点之一,于1997年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小孩堤防风车群建于1740年,当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将低于海平面低洼地区的积水排出,藉由风力原理推动转轮让水排出,让地表不至被水淹没,保护了早期居民生活;对于与海争地的荷兰来说,保护了其三分之二的土地,由于科技进步已设立了世界最大的水渠站供排水用,取代了风车功能,仅存的风车更显珍贵;早期全国风车数量最多时高达一万多座,现仅剩一千座左右,而小孩堤防内的风车数量最为密集。</p> <p class="ql-block">19座的风车中仍有17座持续在运转,剩下的2座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时会加入运转行列。矗立于河岸两侧的风车群,一字排开,极为壮观。每座风车高达四、五层楼高,巨大的车叶长20多米,风车内部住着看管风车人员,内部除了有牵引车叶轴心、巨大的石磨、工具室和储粮外,其余的居住空间并不大。</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河流沿岸步行或骑自行车欣赏这19座风车的美丽风景,也可以进入风车的内部进行参观,其中有部分风车向公众开放,它们将让游客们对从前风车主及其家庭生活留下逼真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风车内部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有一些古老的炊事用具,木鞋,传统挂毯等。之前风车主全家都住在风车里,现在他们都住在附近的村庄里,会有专人负责接待游客包括讲解。</p> <p class="ql-block">风车工作人员正在做风车零部件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河轮举行欢迎晚宴,船长带领全体管理团队欢迎大家的到来并祝大家在整个行程中玩得愉快尽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每天晚餐餐桌的布置包括餐具、酒杯和鲜花,餐厅的中央岛台提供自助餐供客人自选,同时还有点餐服务包括中西餐和酒水饮料。</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很多客人在甲板上散步</p> <p class="ql-block">每天晚上9:00-11:30酒廊里有钢琴师演奏,但是来的人不多,我是少数几个到场助兴的客人。夜深了,大家都回客房休息了,河轮起程驶往下一个目的地德国科隆。</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