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明德小学开展“备—教—研一体化”大教研活动

绥德县明德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近日,绥德县明德小学语文组开展“备教研一体化”大教研活动。负责人周娜主持,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以四年级语文下册老舍的经典课文《母鸡》为课例,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评课议课”闭环教研模式,探索目标导向下的高效课堂实施路径。</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母鸡》一课展开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带领团队紧扣“绥德好课堂”评价标准,立足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通过“三备三研”策略(自主初备、集体研备、个性复备),精准制定“体会情感表达,学习细节描写”的核心目标。研讨中,教师们结合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分层设计学习任务:从梳理母鸡情感变化到对比阅读老舍的《猫》,从仿写动物细节到为母鸡撰写颁奖词,层层递进落实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目标。副校长周娜强调:“目标设定要如灯塔指引,既需紧扣课标,又需贴近学情,确保每个环节与目标紧密呼应。”备课组还创新作业设计,将基础字词练习、观察动物日记与“为母亲做一件事”的德育实践融合,充分践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p> <p class="ql-block">  课堂实践环节,白亚宁老师执教《母鸡》第二课时。她以“探寻老舍的写作密码”为情境主线,通过“情感变化图”“细节放大镜”“朗读小剧场”等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母鸡从“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脉络,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动物故事,并尝试仿写细节描写片段。白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对比朗读、思维导图展示等形式,将“情感体会”与“写法迁移”双目标有机融合。在“对比阅读”环节,学生自主探究《猫》与《母鸡》的异同,深化对作家表达风格的理解。语文组全程观察课堂动态,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度以及目标的达成,为评课提供实证依据。</p> <p class="ql-block">  课后研讨环节,语文组根据《绥德好课堂评价表》对课堂进行量化分析。语文教研组长曹红艳从“目标适切性”“环节匹配度”“学生参与效度”三方面展开点评,高度肯定“任务链设计激活高阶思维”的创新实践。各年级教师代表结合评价表要点展开热议:三年级组赞赏“分层作业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拓展”,五年级组建议“增设跨学科元素,如结合美术绘制‘母鸡形象卡’以深化理解”。白亚宁老师结合评价表中“教学反思”项目,坦诚剖析课堂中“个别环节时间分配需优化”,并提出增设“写作评价量表”的改进方案。校长李树国在总结中强调:“‘备—教—研一体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路径,教师需以目标为舵,让评价贯穿教学全程,真正实现‘教有所向、学有所得、评有所据’。”他鼓励教师持续深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为明德学子打造更具深度与温度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是学校推进“133校本教研体系”的生动缩影,通过闭环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质增效提供新范式。未来,学校将以“绥德好课堂”评价体系为指引,深化各学科教研创新,在目标导向与素养落地的实践中,脚踏实地探索教育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p> <p class="ql-block">  文稿:宋亚茸</p><p class="ql-block"> 摄影:武苗苗</p><p class="ql-block"> 审核:李树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