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谜

兰兰

<p class="ql-block">长沙,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她人杰地灵,海纳百川,胸怀博大,是无数英才汇聚的繁华大都市。在她的北边,有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村庄——汉回村。这里是我先生的故土,也是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家园。许多见过我先生的朋友,总是惊诧地问我:“你的先生古铜色的皮肤、罗马的鼻子、秃顶、络腮胡子,他不是本地人吧?”我笑答:“非也,是也。”这便给朋友留下了关于我的先生之谜。</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鸟语花香、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家驱车前往长沙城北捞刀河镇南部的汉回村,踏上寻根问祖之旅。走进汉回民俗文化村,漫步于民族团结广场,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映入眼帘: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田间小路上的鲜花争奇斗艳。高大绿白相间圆顶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汉回学校、回民商店、回民餐馆等建筑错落有致,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扑面而来。回民的衣冠、民居的装饰以及那黄发垂髫的舞姿,都独具穆斯林风格。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西域的塞上江南。</p> <p class="ql-block">先生姓蓝,蓝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追溯其源,主要有两支:一支源自芈姓,春秋楚昭王时,楚公族人亹为蓝县尹,其后裔以邑为氏,芈姓蓝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另一支出自嬴姓,战国梁惠王时,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其子孙以封地为氏,嬴姓蓝氏的历史也有2300多年。蓝氏家族,自古英才辈出,文治武功,威武雄壮,显赫一方。家族精神传承千年,彰显着忠诚与勇气。蓝氏子孙以家国情怀为魂,以民族大义为骨,铸就了辉煌篇章,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回族定居汉回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这些回民有的来自明末军中战败离队的回族将士,有的是清代以来多次“平回乱”中随军或逃亡至此聚居的回民。此村的回民有马、蓝、张、欧、哈等多个姓氏,其中马姓和蓝姓人数最多,皆系河北宛平人氏。相传马姓源自明末吉王所器重的马回医,而蓝姓则因比武招亲的机会而落籍于此。</p> <p class="ql-block">明末,朱元璋后裔吉王在长沙开府建都。吉王的小女婉儿,如花似玉,恰如樊素,吉王视她为掌上明珠。长沙才子阎子春时为进士,吉王将小女许配给他。然而,阎子春常畏寒惧冷,阳精不足,婚后未能得子,这急坏了王府老夫人。后来,有人推荐民间的马回医可医顽疾,王府急忙将他请入府中。马回医切脉问诊后开了几服中药,阎子春服后,第二年春天,吉王老夫人喜得龙孙。吉王大喜,下令聘马回医为王府祠医,并为他在长沙府捞刀河乌溪辟出土地,建置府舍。但马回医不愿做祠医,只求落籍为民,悬壶济世,积善行德。于是,他将家安置于长沙,成为汉回村第一个马姓回民。</p> <p class="ql-block">而我先生蓝姓家族落籍于汉回村,更具有戏剧色彩。马回医晚年喜得一女,取名马兰花。马兰花自幼习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且弓马娴熟,武艺不凡。然而,芳龄已十八的她仍待字闺中。马回医欲觅佳婿,遂比武招亲,在当年关公战长沙处——捞刀河摆下擂台。邻村蓝氏祖上系河北宛平人氏,蓝家三公子竞书乃习武之人,闻讯前往攻擂。马兰花与蓝竞书大战几百回合,最终蓝竞书以传家绝招“铁锤沉江”取胜,遂成马家女婿。后来,蓝竞书在长沙城外乌溪购得土地,建起蓝家大屋,繁衍生息,成为汉回村另一回民蓝氏大姓。我的先生便是蓝姓家族的传人,他拥有穆斯林的血统,以及古铜色的皮肤、罗马的鼻子、秃顶、络腮胡子的容貌,这便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山水相映的美丽村庄,村内有回族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汉族佛教的铁炉寺,村民们各自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一座小小的汉回村,两个不同信仰的民族在此聚居了三百年,往来相安,彼此繁荣。这里不仅见证着我国古代长途跨越的移民历程,更见证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情怀。</p> <p class="ql-block">铁炉寺历史悠久,建于哪年已无法考证。相传“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有了开福寺,才有长沙城。”如今的铁炉寺,掩映在翠绿丛中,红墙隐约,暗香缥缈,梵音袅绕。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宁静与清幽。置身其中,令人浮想联翩。先生一阵沉默,那段封存已久的往事,如同被无情的岁月撕裂,缓缓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那“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艰难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沙城一片焦土,遍地冤魂。听老人们说,当时先生的父母作为年轻人留在城里看家护院,而先生的娭毑带着几个小孩请人护送,从城里坐轿子逃难到汉回村。村民拿出粮食给他们吃,腾出房子给他们住,没有汉族、回族之分。汉回村的村民用他们的博大情怀,接纳了来自城里的各方难民。得力于村民们的无私帮助,他们艰难地度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这段惊魂不定的往事,在人们心灵深处打上了沉痛的烙印,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政府制定了许多优待政策,如回民子弟考学校可以加分,给予照顾。长沙市政府每年还给回民发放牛肉津贴等。先生读中学时,因家庭生活困难,到当时位于三兴街的清真寺请黄阿訇开出证明,领取了助学金,还发给每学期4元钱的伙食补贴,帮助先生完成了学业。先生工作积极,表现突出,曾先后两次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当选为原东区(现芙蓉区)和原北区(现开福区)区人大代表,与全区各族人民一起参政议政、共绘蓝图。</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政府为民生办实事,在汉回村投入了70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对原有清真寺进行提质改造,规划整理了30亩回民墓地,新修铁炉寺文化墙,新建民族团结广场、门楼等标志性建筑,对中心区域70多户民居进行回、汉两种风格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穆斯林建筑风格。如今的汉回村山清水秀、稻谷飘香、政通人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特别是建成了“和道源”生态旅游度假山庄,其中月老广场、两心相悦、白天鹅湖、玫瑰园、爱情长廊等景点,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生态美景,现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人们在景区悠然自得,乐享其中。我们也在乐享其中之中,回忆着我们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当年一首打油诗,生动再现了那场难忘的相亲场景……</p><p class="ql-block">到了待嫁的年龄,同事成了我的媒人。约好去她家,相亲今世的他。下班后已是黄昏,夜色渐渐朦胧,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滋润而又温馨。</p><p class="ql-block"> 噹!噹,噹!响起了敲门声,同事连忙开门,进来三个人,当中那个人,身高一米七零,戴着金丝眼镜,穿着长筒雨靴,披着军用雨衣。后面两个人 ,更像他随从。眼前这一幕,恰像某位将军,身披军氅,领着副官,来到我们当中,好气派!好威风!我心中似有小鹿,奔!奔!奔!白白胖胖的脸早已羞绯红,只见他们谈笑风生。我假装阅报纸,遮住脸颊,悄悄将报纸钻个小洞,偷偷瞧那个将军,英俊潇洒、文质彬彬、气质高雅、身材适中,忽闻同事介绍,这位是蓝某人,啊……蓝某人,多好的名字,多俊的人。今世的他……应该就是蓝天白云下,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我心已许,一见钟情!</p> <p class="ql-block">一见真情,成全了一桩“汉回”联姻的美满婚姻。我的先生是回民,他不是本地人但又是本地人。亲爱的朋友:你们知道了吗?</p><p class="ql-block">昨日的故事已然落下帷幕,今日的华章已是满园春色。近年来,我和先生常常在闲暇时光回到汉回村,漫步于这片风景如画的家园,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我这个蓝家大屋的媳妇,在心中默默祈祷:愿汉回村的明天更加美好,愿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永远充满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