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奇迹,人工天河一红旗渠

木头钱币

<p class="ql-block">在河南林州太行山中,有一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奇迹之水——红旗渠。它不仅是一条生命之渠,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建成纪念60周年。渠水奔腾、60年精神传承、60年改革发展,在林州的一次次跨越蝶变中,红旗渠精神始终绽放着耀眼的时代光芒!</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60年,面对十年九旱的恶劣自然环境,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着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组成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凭借一锤、一钎、两只手,在修渠过程中吃住在山崖,历时十年,用超乎寻常的坚强毅力,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最终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在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其中寓意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历时十年修建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解决了67万人民基本用水问题,故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p> <p class="ql-block">这一壮举,不仅解决了林州人民的饮水难题,更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土造的"水平测量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林州人就是用这种土货,建造了完全达标的全长1500公里落差10米的水渠。</p> <p class="ql-block">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将青春热血挥洒太行山巅。</p> <p class="ql-block">林州人修了两条渠,一条修在山上,一条在我们心里。</p><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p> <p class="ql-block">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p> <p class="ql-block">在修渠过程中,共牺牲了81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民工,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p><p class="ql-block">"大山如碑,长渠如歌"。老一代的红旗渠人,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于深山之中开拓出一条生命之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畔立有一组红色雕塑,展示了千军万马上太行的壮观场景。这组红色雕塑以浩浩荡荡的修渠队伍为原型,他们高举红旗,有的背着钢钎铁锤,扛着行囊,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小推车,目标坚定,朝着太行山出发。</p> <p class="ql-block">山碑”二字是电视片《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就是碑,碑就是山,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以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创业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过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这就是鬼斧神工的“一线天”。其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独行,遇到体壮身肥的人还需侧身吸肚才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青年洞地势险恶、石洞难凿,是总干渠上长616米的巨型山洞。由300多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创造“连环炮”“三角炮”“瓦岗窑炮”等多项爆破技术,终于凿通了这个岩石隧洞。</p><p class="ql-block">1995年4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安阳考察,来到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并来到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1996年6月1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视察红旗渠时的亲笔题词,题词内容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不仅是一条生命之渠,更是一条精神之渠。它见证了林州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也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同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五月立夏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