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陈放平<br><br> 春日里,南川区河图镇瑞凯茶园3000亩生态茶,春意迸发,催人奋进。一晃,我已到瑞凯农业公司具体负责茶业工作快一年时间,在一杯南川茶里品出若干滋味。<br><br> 去年五月我进入瑞凯农业公司,成为这片茶园的耕耘者。为加快熟悉工作,我一有时间就往茶园跑,把田间地头当作办公室。从最开始的熟悉这片土地,到后来经历采收夏秋茶、抗旱、冬季管理等工作,我逐步体会到发展茶叶产业,并不是赏一片风景、品一杯佳茗这么简单。<br><br> 后来我又接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经过反复思考,我向集团党委报告,拟以茶叶产业为载体,探索打造公司的党建品牌,名字就叫“我在河图有片茶”。这个思路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br><br> 实际上,“我在河图有片茶”这七个字,既是党建品牌名称,也蕴含了我对公司茶产业的理解和思考,总结起来就是打造“三个区”的问题。<br><br> 优质产茶区——南川是茶树发源地之一,宜茶条件优越,瑞凯茶园铺展于河图镇群山密林之中,平均海拔近1000米,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我们必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这里打造为南川茶的示范产区。<br><br> 党员责任区——在大地上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目的就是给每一株茶树锁定责任人,让尽责、实干成为一种风景。同时还要发挥公司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当地农户通过单元承包、合作经营等方式深度参与茶园发展,实现共建共享。<br><br> 产业示范区——公司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地方国企、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义务当好南川现代农业增长极的排头兵,引领茶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着眼未来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示范化的农旅融合产业基地,让瑞凯茶成为一张响当当的乡村振兴名片。<br><br> 纸上得来终觉浅,特别是去年底公司内部调整分工后,我从原来分管基地发展和产品加工,变为基地、加工、营销全产业链一手抓,一时间压力骤增,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担心营销工作难有突破。<br><br> 公司从2020年开始流转土地自建茶园,因还经营蓝莓等其他重要产业,所以在茶叶板块,前些年的重心更多是在基地建设和发展上,但现在已经进入投产期,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任务接踵而至。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正在经历公司的二次创业,特别是聚焦茶叶产业来说,大家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原来的基地发展思维,转换为产业发展思维,搭建并运行好完整的产业链。但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我们在推进新一轮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一次具体实践。<br><br> 在与南川茶叶界同行的接触过程中,多位企业负责人都有同一个心声,就是认定南川茶叶的品质优势很明显,但整体的市场营销还有差距,希望国企来当好龙头,整合资源,扬优蓄势,带领南川茶做大做强,闯出更大的市场份额。<br><br> 其实集团领导也是这样跟我们提的要求,要我们做好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大胆开拓发展之路。作为具体的基层负责人,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充满憧憬,也感到紧张——一来自身是新入茶行的小白,二来公司的产业链基础还较薄弱,三来当下茶叶市场整体疲软,个中情况只有自己知道。<br><br>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一杯茶里,我喝出了醇厚的滋味: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找准差距,明确路径,重在一步一个脚印去开拓和突围。茶叶精神就是苦尽甘来。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发展思路变得更加清晰。<br><br> 我们始终追求和突出国企品质,高标准打造全国果菜茶(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茶园“三品一标”示范基地,今年预计采收鲜叶20万斤,丰产期年鲜叶产量预计100万斤,综合年产值将大幅跃升。不断优化产品工艺,进一步完善“一绿一红”高中低端产品体系,今年的新品得到各界的好评。已培育形成“金佛山”“瑞凯”商标为统揽的系列产品,连续两届在重庆斗茶大赛中获评“重庆好茶”、一等奖等荣誉,逐步进入市、区主要销售市场。大力推进村企农联结发展,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农旅融合的现代化茶叶全产业链条,每年可接待观光、研学、体验游客30万人次,直接为周边农户提供务工岗位200余个,帮助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吸引社会资本、返乡居民、本土人才等发展茶家乐、农旅产业10余家,辐射带动河图镇及生态大观园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活跃发展。<br><br> “我在河图有片茶”,是创业箴言,也是履职承诺,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们,要有主人翁意识,把自己的责任田耕耘好,把一片叶子的故事书写精彩,努力让南川茶沁润人心、香飘更远。<br><br> 我深知,要更好地发挥好“我”的作用,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