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英国等地转了许多城市,一直没参观过哪里的市政厅,贝尔法斯特算是第一次。贝尔法斯特市政厅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1888年授予其城市身份而建造的,于1906年竣工,是贝尔法斯特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这栋采用波特兰石石灰岩的建筑物,被称为文艺复兴样式的杰作:以意大利产的大理石、壁画装饰的内部装潢、铺设红色地毯的玄关大厅主梯、采用橡木的市会议厅等。 前面就是市政厅了,市政厅位于市中心的登戈尔广场。 市政厅由布门威尔•托马斯爵士设计,最显著的特点为四角都有塔楼,中心是一个53米的绿色穹顶,采用波特兰石料作为石柱,还有三角楣墙和矮墙围绕,建筑的正面非常对称,无论从空中哪个角度,都能看到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 顺着贝德福德街(Bedford Street)向北一直走就到了市政厅。 市政厅可以随便出入和拍摄,无任何人看守和干涉。这与我们国家有极大的不同。 院门口的栏杆上装饰着贝尔法斯特的盾徽,它由戴铁链的狼和戴项圈的海马拥着,海马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因此顶端也立着一只。盾徽中包含一艘银帆大船,象征贝尔法斯特发达的造船业,上方的铃铛(bell)取城市名称的谐音(Belfast)。 市政厅建筑正门外矗立着一尊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是托马斯·布洛克(Thomas Brock,1847-1922)在1897年庆祝女王执政60周年时制作的,我们此前看过的伦敦白金汉宫前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也是他的作品。 女王雕像下方基座两旁的女像代表纺织、男像代表造船,这是贝尔法斯特的两大支柱产业。 女王雕像下方基座男像代表造船,这是贝尔法斯特的两大支柱产业。 女王雕像背后的童像则代表贝尔法斯特最最重视的教育事业,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市政厅周围的绿地上还矗立着几尊雕像,基本都是早年间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市长。其中东北角的这位爱德华·詹姆斯·哈兰德(Edward James Harland,1831-1895)是制造泰坦尼克号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创始人之一,1885年任贝尔法斯特市长。这尊雕像也是托马斯·布洛克的作品。 哈兰德雕像背后有个泰坦尼克纪念碑,那是托马斯·布洛克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制作于1920年。 女像代表死亡或命运,低头看着两个宁芙女神将一位死去的水手从水中托起,基座两侧刻着22位贝尔法斯特当地遇难者的名字。 广场上市政厅设计者布门威尔•托马斯爵士雕像。 雕像基座上的浮雕1。 雕像基座上的浮雕2. 市政厅的一楼有关于城市历史的展览,可以自己随意参观。 精美的大理石楼梯。 市政厅内部装修典雅豪华,尽显现代风格。市政厅内现在还有许多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正常办公,这里同时也对游客免费开放参观。凡是进去参观过的人都说这里根本不像政府机构,倒是像一个艺术博物馆。 从城市历史展中可以了解到,19世纪贝尔法斯特在亚麻、制绳和造船业上蓬勃发展,经济地位甚至超越了爱尔兰首府都柏林。1888年维多利亚女王批准设立贝尔法斯特自治市,决定在原来亚麻大厅的位置建造这座新的市政厅。直至今天,这幢建筑南侧的街道还保留着亚麻大厅街(Linenhall Street)的名称。 1922年爱尔兰岛南部的26个郡组成的爱尔兰自由邦脱离英国统治,而北方的6个郡则保留在联合王国中,联合王国由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贝尔法斯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 大厅中央的圆穹顶。 市政厅大厅左侧的一座雕塑:一位修女在照顾一位病人。 二楼则必须提前15分钟到前台报名申领参观卡,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这个人工导览逢整点开始,完全免费。 楼上的穹顶和大吊灯。 走廊里到处是精美的装饰。 市会议大厅,顶头的高背椅是议长的席位。参观者可以穿上议长的红袍坐到议长席上照相。 大厅的另一头摆着三把椅子,1921年6月22日,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曾在这里亲自主持了议会的开幕式。 市政厅二楼的这些彩色花窗是瑰宝,很漂亮。 走出市政厅,在市政厅大厅的门口向外望门口的女王雕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