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王国全 <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夏侯渊与刘备大战于汉中阳平,为刘备所杀。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亲率大军抵达阳平,刘备则依仗险要地势抵抗。不久,曹操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决定放弃汉中争夺,于五月率军回撤长安。</p><p class="ql-block">据《九州春秋》记载:时王(曹操)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收拾行装),人惊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结果“看破”又“说破”曹操心思的杨修,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斩首。杨修实在是悲哀至极,一时“口爽”却丢了卿卿性命!</p><p class="ql-block">凡事能“看破”,此乃有眼光、有智慧的体现;而没有“眼色”、不分情势,无差别地“说破”,则是不“走脑”的逞能、愚蠢之举。</p><p class="ql-block">现实中,许多事之所以强调“看破不说破”,其原因就在于:一则,“说破”就可能揭了别人的“老底”,伤了别人的自尊,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二则,“说破”就可能让矛盾、分歧公开化,难免带来尴尬甚至使局面失控,也会失去“破镜重圆”的转圜余地;三则,“说破”就可能抢了领导和他人的风头,让人心生不满与嫉妒;等等。</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计篇》曰:“能而示之不能。”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些事“看破”而示之以“未知未觉”,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比如,当别人在利用你时,用不着抱怨对方,及时脱身并悄悄防着对方即是;当别人有意慢待你时,用不着表现出不满,从此不再与对方打交道即是;当资历、职位轮不到你“表现”时,就不要急着去表达自己的“高见”,夹着尾巴、甘当小学生即是;当你的“先见之明”可能会让别人下不来台时,就把你的看法留在心里,静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即是;等等。</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你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同样,你不“说破”,没人会把你当傻瓜。人在世上,人与人日常相处、交往,原则性的问题并不多,涉及的大多是无关宏旨的素常之事,“看破”而不“说破”,继而“好自为之”,实为上策。</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