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自然缘<div>美篇编号:47008244</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山朱砂古镇</span>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的生产基地,“世界朱砂看中国,中国朱砂看万山”。从新中国成立到2001年汞矿政策性关闭,50余年与共和国同生同荣,开拓者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奇迹,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拥有了"中国汞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汞矿关闭。万山人历经20余年努力,丹凤朝阳,涅槃重生,现矿区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游客开放的千年丹都——朱砂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朱砂古镇景区大门:</p><p class="ql-block">朱砂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对称性建筑具有工整、和谐、大气、庄重、美观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丹凤朝阳雕塑</p><p class="ql-block">朱砂古镇主题雕塑,由著名雕刻家作曲家姚远先生设计。底部五块浮雕展示了万山不同时期采矿历史。一只鲜红的凤凰昂首迎着朝阳在烈火中涅槃重生,寓意万山从强盛至衰落再到转型崛起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一侧的大山上,浓雾中隐隐约约呈现出洪荒时代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集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文物遗产、世界文物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礼堂:</p><p class="ql-block">原贵州汞矿礼堂(兼电影院),是贵州汞矿召开大型会议和开展大型文艺活动的场所。作为中国中央首批特区,全国和全省很多重要的会议曾在此举行。</p> “朱砂王”主题雕塑:采砂矿工组成的“人”字,高高擎举着朱砂王。<div>1980年,矿工吴应泽在岩屋坪分矿将“朱砂王”采出。其晶体长达65.4毫米,短径35~37毫米,重237克。质地纯正无瑕,颜色鲜红明亮,菱面体形如鱼鳍,晶体完整良好,光芒四射,五彩缤纷,瑰丽奇特,令人神迷。</div><div>“朱砂王”面世后,彩照印制在1982年8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的T73矿物晶体纪念邮票上;同时还在诸多刊物发布。</div><div>“朱砂王”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朱砂矿物晶体,在业界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拥有“世界朱砂王”的美誉;现珍藏于北京地质博物馆。</div>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div>由原贵州汞矿办公大楼改建而成,共五层,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博物馆利用楼层为三层,面积2400余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序厅;二楼为陈列厅;三楼为演示厅。<div>我们到时该馆没有开放,无缘一观其详。</div></div>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前,周总理的塑像庄严肃立。周总理与万山汞矿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6日万山解放,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5卫2团第4连进驻万山,收归国有,保护汞矿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1958年至1962年,贵州汞矿创造了连续5年产量超千吨,世界第一的奇迹;创下了占全国总量15.62%的外汇储备;承担了国家对苏联欠款的半数款项;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爱国汞”。</p><p class="ql-block">1966年2月22日,为保证万山汞矿企业权益及与其他企业、地方之间关系,周总理签署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新中国最早的县级行政特区——万山特区。这是中华大地最早的特区。 </p> 汞矿生活区的雷锋塑像。从景区大门到矿区摆渡车上,看到路边有许多汞矿劳模塑像,由于摆渡车有篷布遮挡,没有拍照。这些劳模与雷锋一样,是哪个时代的社会楷模,是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汞矿生活区的毛主席塑像。那个年代全国所有企业特有的塑像,护佑着劳苦大众幸福生活。 社区娱乐设施。鼎盛时期贵州汞矿有12个生产单位;有矿小、矿中、技工学校、职工医院、大龙电厂、机修厂等8个辅助单位;矿区内职工家属约2万人在这里生活,作为特区这里职工收入,福利待遇均高于其他地区。<div>2013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万山千秋·中国汞都:贵州汞矿图文史》(作者樊一帆、樊静帆)有详细记载。</div> 贵州汞矿的人员构成主要有:最早采矿的开拓者、建国初期从战场下来的军人、建国初期来矿的年轻学生、“三线建设”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山人;他们很多人在这里奋斗了一生,子孙后代也留在这里。带领我们参观景区的导游,说是汞矿职工的第四代人。<div>这组群雕再现了汞矿职工找矿、探矿、开采的场景。</div> <p class="ql-block">这是1958年贵州汞矿万名职工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万宝山”照片,实体现存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p> 景区内还建有悬崖酒店、宾馆,放下云居、悬崖泳池等,是游客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我们行程没有安排这些内容,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div><br></div> 许愿井 苏联专家在汞矿办公区的塑像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办公区老建筑,完整保留了上世纪矿工办公区域,又存下了那份不舍的乡愁和记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重温“中国汞都”在国家艰难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史;寻找那些年匆匆逝去的青春;感受历史缓缓前行的轨迹。 办公区与生产区的走廊 朱砂古镇高空滑索和玻璃漂流入口。我们到时为旅游淡季,游客较少,这两个项目没有开放。 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在这里取景拍摄,部分剧照在地下长城入口处展示。 <p class="ql-block">景区导游为我们讲解“岩鹰窝”矿洞。这是众多朱砂矿坑之一,也是朱砂古镇景区开放的一个矿洞。</p> 岩鹰窝矿洞入口。 地下长城:万山采丹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距今3000多年。拥有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采丹人在悬崖峭壁寻找到朱砂踪迹,顺着朱砂线脉,斧凿刀砍,采用最原始到最先进的朱砂开采方式,数千年来缔造了世界罕见的长达970公里的采砂通道,“地下长城”成为万山国家矿山公园的特色景致。它是人类矿业开采史的奇迹。 时光隧道:由可移动的光柱和铁轨矿车构成。五颜六色的光柱宛如梦幻,美轮美奂的灯光带给你流光溢彩的感受,仿佛真的穿梭在时光隧道之中,回到最美好的年华。据说光柱可随着音乐变幻,我们到此没有欣赏到这个精彩表演。 岩洞内宽敞的采砂场现在成了“太上老君洞”景点。 太上老君与随身童子 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太上老君带着童子,在老君洞内,全神贯注炼丹中。 水墨丹青:将诗词歌赋书法融入丹文化,铺设在人行栈道,为万山地下采矿坑道添色,由炼丹炉、池塘、小桥构成,以“丹”为切入点,通过再现原始炼丹场景,诉说丹砂文化魂,精致唯美、流畅自然。 洞顶清晰可见采朱砂后残留的朱砂脉线 岩鹰窝洞内灯光秀的配电箱 亲手触摸一下矿洞内残留的原石朱砂。 在岩鹰窝出口附近,安设一个穿越时空装置,游客从此经过可以体验一次地动山摇,天旋地转穿越时空。建议身患慢性病、高血压及易晕车者,请勿入内,以免穿越后出现不适症状。 岩鹰窝出口一柱擎天,天光乍射,逆光耀眼。 出洞后,前面空阔的悬崖,背后是高耸峭壁,洞口处在半空中,显得成为一个小小洞穴。出口位置是“狗拏岩”,这地名有一个土人带狗在这里寻觅朱砂宝石的传说。 出口前路标指示牌。右拐还有采朱砂的黑硐子、仙人洞及景点仙女石、妙音寺,不在我们参观行程中;我们左拐而行。 悬崖栈道边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改建朱砂古镇时的生态修复及绿化的施工牌板。 悬崖栈道。据传说这面悬崖峭壁上分布着70余个采朱砂遗留坑穴,其中行成洞穴的有10余个,仅悬崖栈道经过的就有4个洞穴。 相传在西周时(公元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当地土人在崖壁上用青铜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采得丹砂献给武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这就是万山地名的来历。 悬崖栈道在最险要地段安设了玻璃栈道,增加游客战胜困难的好胜心理。这是玻璃栈道的入口。 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20余米,险要的悬崖峭壁隐藏在大自然迷雾中,我们身处透明的玻璃栈道上,也只看到脚下数米远,大大减小了身处绝境的恐惧心理。 丹砂谷道:是对朱砂古镇核心景区的统一称谓,包括:岩鹰窝、时光隧道、水墨丹青、万丈深渊、狗拏岩观景台、威灵寺、仙女石、仙人硐、董郎石、仙人床、英法水银公司遗址、黑硐子、玻璃栈道、水井口等。 在悬崖峭壁的栈道上打卡留影。 毛泽东诗词《咏梅》《长征》朱砂留红,刻在悬崖墙壁上,也为景区添色不少。 在悬崖栈道尽头,抬眼看到一架云梯横空而过,梯阶用透明的玻璃材质,心想走玻璃栈道就够惊恐了,谁还敢走这样的云梯?顺着云梯看到头,原来是“悬崖步步惊心”项目,就像高山蹦极一样,人家玩的就是惊险刺激。 地下长城走完了,大体的矿坑采砂工艺也有了初步了解。 莫什尼可夫塑像<div>他是最早来到中国武陵山区的苏联地质专家。1953年11月28日,他来到了万山汞矿,走遍了万山沟沟壑壑,实地考察后,强烈建议扩大开采规模。此后万山朱砂大规模、系统化找矿、探矿、开采、冶炼、加工等拉开序幕,才有了后来的许多壮举。</div> 最后我们来到了景区大门口附近的“朱砂大观园” 使用丹砂染料绘制的《报春图》 大观园内陈列的丹砂原石 朱砂与水晶都是被广泛认可的吉祥物品,而将二者结合制成的朱砂水晶球,更是集二者之精华,具有强大的风水作用。 大观园内二楼陈列的多为朱砂摆件。在大观园一楼是朱砂佩戴饰品。 摄影 编辑:自然缘<br>同行:金子<br>拍摄地点: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br>拍摄时间;202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