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年5月8日,东城区青年成长营(二期)钮小桦导师组的营员们和李烈导师组的成员们来到了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在这里,我们与钮小桦校长,张西红老师一起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学习。</h3> <h3>活动一开始,钮校长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微讲座。</h3> <h3>微讲座上,钮校长为我们带来了学校中层干部或年级组长不断进阶的十一条建议,令营员们受益匪浅。</h3> <h3>这11条建议是:<br>1、跳出自己认知范围,主动补齐能力短板。<br>2、将“同情心”上升为“同理心”,做好情绪管理。<br>3、善用“灰度决策”,寻求管理中的动态平衡。<br>4、善于批评与表扬,“三明治法则”。<br>5、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非权利影响力”。<br>6、懂教育、懂学校、懂校长。<br>7、不当“二传手”,要主动作为。<br>8、努力达到“科研”的水平。<br>9、把管理上升到艺术层面。<br>10、增强话语权的途径是自己先强大起来。<br>11、读书永远在路上。</h3> <h3>紧接着,钮校长对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关于“育分”和“育人”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了解惑。钮校长认为,育人与育分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应当通过育分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h3> <h3>第二个环节则是由钮校导师组的老师们针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陈述。</h3> <h3>来自二十四中学的徐冬萍老师提出了关于1+3创新实验班如何提升学生内驱力的困惑。</h3> <h3>方家胡同小学的刘学老师提出了关于传统文化目前在教育中遇到的内容,形式,参与度等问题。</h3> <h3>体育馆路小学的韩静老师提出了关于民乐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疑问。</h3> <h3>来自和平里四小的姚晓宇老师提出了关于德育工作,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问题。</h3> <h3>来自史家胡同小学的郭文雅老师带来了关于教联体建设如何突破协同育人悬浮式协同的困惑。</h3> <h3>回民小学的郭寅生老师提出了如何开展校本培训分层体系方面的问题。</h3> <h3>针对六位老师在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大家展开讨论,介绍了相关的工作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升了老师们的视域和眼界。</h3> <h3>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的校长介绍了朝阳区1+3模式的思路和现状。</h3> <h3>来自北京二中经开学校的老师介绍了经开学校1+3课程建设体系。</h3> <h3>来自二中经开学校的老师详尽地介绍了经开学校对培养青年教师的系统性方案。</h3> <h3>钮校长还在讨论中为大家带来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思路和规划。</h3> <h3>最后,张西红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也为后续营员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3> <h3>通过本次活动,青年成长营的小伙伴们在钮校长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畅所欲言的讨论中,获得了启迪和成长。我们从实践问题出发,在讨论中将疑惑落地,实现从知到行的闭环,为后续教育教学改进注入满满动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