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复习,加把劲

蒙萌哒

<p class="ql-block">期中考试刚结束,成绩揭晓。我赶紧瞅了眼各班的地理成绩,还离目标分有点远。 </p><p class="ql-block">反应灵敏的家长,也察觉出了问题。生地中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考的成败。生地复习是八年级的一件大事。寒假的时候,我安排了寒假背书作业,一轮二轮,甚至是三轮背书,我也再三强调把知识点过扎实。开学第一次月考就见真章,同学们的基础之薄弱得一点都不经考验。一次失败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再不悔改,怕就有问题了。 </p><p class="ql-block">学习方法大同小异,关键看有没有不服输的决心和狠心。可以效仿以下做法:把不会的、不熟练的抄了好几遍。“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得一点不假。在各种复习考试的时候,都会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简单的内容一遍过,难一点的、一时记不住的就边写边背,有的知识点概括提炼,有的还要画图记忆。把书上的过一遍,有时间再反复记笔记内容。这样复习效果确实挺好。 </p><p class="ql-block">翻看做过的题,特别是错题。若出现同类错误就要回归课本,把书上知识点再复习。自己做新题的时候,要限时间,完了马上核对答案,把错误的题目用红笔改正,审题不仔细完成的,要引以为戒;不会的、看了答案仍不理解的,就要网上查找或者问老师;有些属于不会组织语言完成的,就要当即把答案背下来。在做题复习的时候,习惯于做标记,也就是做题痕迹。这样做,有利于分析理解题目,顺便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不要仅为了做题而做题。比如选择题,不仅仅是能选出正确的选项,而是要明白其他的为什么错误。 </p><p class="ql-block">文化课学习是脑力劳动,需要动脑筋。如果不会思考,懒于动脑,就是假学习。“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动脑的人不能称作念书人。 </p><p class="ql-block">初中生地,个人感觉确实不难,内容也就那么些,但是学生的表现的确鸡肋。说同学们不重视嘛,也不见得,可他们重视的是分数,不重视学习复习的过程和方法,不重视有没有把具体的知识搞明白、弄清楚。仅在口上提,不落实在行动中,那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p><p class="ql-block">现在对初二的同学们而言,搞好生地复习,就是当前要爬的一座比较重要的山。距离生地中考还有五十天,如果下定决心,翻越这座“山”,也不会那么艰难。用钻研生地来感受奋斗的意义,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喜人的分数,更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努力吧,孩子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