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多年前我就曾期待有一天能到祖国的大西南游历,尤其是想乘火车走成昆线!现在的成昆铁路复线是2022年全线通车的,成昆铁路走向示意图!老成昆铁路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共同被联合国评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p><p class="ql-block">老成昆铁路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全长1096公里,穿越了极为复杂的地形和地质环境。由于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成昆铁路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在修建过程中,工程师们面对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包括恶劣天气、悬崖陡壁、地质灾害等,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70年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一条铁路为何会与世人皆知的前两大奇迹并称,中国为何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动用全国四分之一的GDP 修一条铁路,500米1条命,2000多烈士牺牲建成的成昆铁路到底有何意义?</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还处于极度贫困的阶段,然而国际形势却陡然变化,苏L陈兵百万,另一边又和M国直接对抗,中国同时面对世界两大霸主,在这种形势之下绝不低头了,中国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为了最大可能的保留反击的力量,发动起了建立大三线的号召。计划在四川云贵山区等西南地区,从最基础开始,复刻一套包含从挖矿到汽车、飞机、卫星的全部工业体系,也同时能够开发西部地区,让中国能够连成一片,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而这一切工程的重中之重,就是需要一条连接内外的大动脉铁路,为了它,中国付出了占据58年全年GDP四分之一的代价(陆续投入)。从53年开始考察,耗时18年才建设通车。它,就是成昆铁路全长1096千米,起于成都,终于昆明,全线挖砌土方9687万方。如果将它砌成高宽1米的城墙,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半。</p> <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整个路线几乎如同过山车一般,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建设桥梁991座,隧道427座,隧道桥梁占据整条铁路的40%,甚至于有的路段80%都是隧道和桥梁,连车站都有42个是在桥和隧道上!1958年7月,成昆铁路正式动工,而几乎没有什么大型机械的中国只能是用无数的人力,与大自然作殊死的搏斗,整整30万人参与,最高时候达到40万人投入了这条铁路。而说起整个修建过程,只能说:一寸铁路一寸血。当时修筑沿线,别说人家,一条小路都没有,全是山谷!此外,成昆铁路还经过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交接地带,整体地形呈现“奇峰耸立、沟壑纵横”的特点,全线桥隧比高达41.6%,被称为“地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从设计开始十八年后,动工十三年后,成昆铁路终于正式通车。整个过程牺牲人数仅仅是有统计的,就有2000多人,还没有提到的还有一些无名的英雄们永远的留在了这条铁路,沿途总共有1000多座丰碑,20余座烈士陵园。可以说每500米就有一位烈士牺牲,完全是用生命铺成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成昆铁路复线(新线)于2022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设计时速160公里,与老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通车后,老线主要承担货运功能,部分客运任务转移至新线!4月18日我们从昆明乘动车经过近8个小时(期间有一半时间是行驶在隧道内),穿越横断山脉(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大小凉山、峨眉山、金沙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和几百个隧道和桥梁!于18日下午到达天府之国成都!</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的春熙路、太古里步行街闲逛、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太古里夜景</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美食名不虚传!价格也比较亲民!</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1961年3月4日,武侯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汉昭烈庙始建。南北朝时期,武侯祠始建,且与惠陵、汉昭烈庙同在一个区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蜀献王朱椿对武侯祠和汉昭烈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整合,废除原在汉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把诸葛亮像移入汉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四川的官吏将北地王刘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镇守关口格斗而死的傅佥也陪祀庙内。</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230亩),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武侯祠原指位于刘备惠陵旁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后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和整合,最终变成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隶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成都三国历史文化遗迹的整合。</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中的刘备塑像</p> <p class="ql-block">诸葛孔明请我喝咖啡☕️</p> <p class="ql-block">文臣武将廊位于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汉昭烈庙是硬山式屋顶,以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中开,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位于大门中轴线外有照壁一座,照壁两侧有榕树相映!刘备殿位于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上撑弓,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二门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清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所撰写。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殿内正中为刘备的坐像,是整个武侯祠中最高大的塑像。坐像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正殿两侧紧邻东、西偏殿,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西偏殿则是张飞及其子张苞、孙张遵的塑像,除了周仓属于演义人物,其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刘备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内,史称“惠陵”。惠陵是刘备的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周围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绕。陵前立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该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刘备于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病逝于白帝城,五月被运回成都安葬。</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总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像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章武三年(223年)“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按汉制宗庙之外有原庙,即汉昭烈庙。诸葛亮去世后二十九年,后主在群臣建议下,于“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沔阳即勉县,说明在三国时,祭祀刘备陵庙与诸葛亮的庙宇分别在成都和陕西。</p> <p class="ql-block">隆中对是指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进行的战略对话。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最终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次对话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国鼎立图!</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总面积约542万平方公里(262年数据),其中曹魏291万平方公里,蜀汉106万平方公里,东吴145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根据三国灭亡时的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蜀汉(263年灭亡):28万户,军队10.2万,官吏4万,总人口约108.2万1</p><p class="ql-block">东吴(280年灭亡):52.3万户,230万平民,23万军队,总计约256.7万1</p><p class="ql-block">曹魏(263年数据):66万户,人口443万</p> <p class="ql-block">刘备托孤</p><p class="ql-block">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召诸葛亮到床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他,并表示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1。这一事件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展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托付1。</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现为一进四合院,由拜殿、大殿和两侧的廊房组成。拜殿内有两组2.2×2.3米的黑色大理石画像石刻,东墙南首为《桃园三结义》,西墙南首为《三英战吕布》。大理石画像石刻之后,各有四通青石画像碑,白描。东边依次为《张翼德怒鞭督邮》、《云长延津诛文丑》、《关云长义释曹操》、《玄德进位汉中王》;西边依次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单刀赴会》、《玄德智娶孙夫人》、《张翼德义释严颜》。正殿五开间,深8.5米,抬梁式屋架,天花板不作彩绘,花雕饰檐撑。大殿中部三间靠后墙处设神龛,内有塑像:刘备居中,东为关羽、西为张飞,三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年轻,生气勃勃,着单色布衣,是结义后创业时期的形象,很符合“三义庙”民间风俗庙宇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内的红墙是摄影人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游览武侯祠后马上来到成都的知名古街“锦里”</p> <p class="ql-block">锦里民俗一条街位于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与著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临武侯祠大街,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 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邻浆洗街洗面桥街(商务办公为主),该片区属于政府的“三国文化”打造区。</p> <p class="ql-block">锦里美食!有许多在成都市区很难买到的附近郊县的特产。张飞牛肉,产于四川阆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内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味道独特。汤麻饼,产于四川崇州。久久鸭脖子另外还有三大炮、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撒尿牛丸、臭豆腐、油茶、牛肉焦饼、荞麦面、钵钵鸡等小吃。</p> <p class="ql-block">锦里民俗一条街,2004年10月31日,成都“锦里”民俗一条街正式开市,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如清风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条在武侯祠东侧出现的老街,全长350米,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如果游人在“锦里”的古色中流连忘返,还可以住进高挂着丝绸灯笼的栈,在彻夜辉煌的灯火中感受时空变换的神奇。 “锦里”民俗一条街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 “锦里”民俗一条街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创建,投入资金上千万、耗时三年。 “锦里”也是对文化、商业结合的互动式旅游景观模式的一种新探索。</p> <p class="ql-block">看点古戏台将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热闹非凡的民间小吃集市,让人们亲身体验川西古镇“赶场”的热闹场景;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情侣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搬来锦里举行,体会一种独特的、传统的婚庆方式;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更是常年不断,花样百出。</p> <p class="ql-block">到了古蜀国的所在地!俺是一定要参观四川博物院的!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南路251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随着新馆落成,由四川博物馆改称现名。</p> <p class="ql-block">四川博物院(曾用名四川博物馆)目前共有14个展厅,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包含10个常设展览和4个临时展厅!</p><p class="ql-block">常设展厅:涵盖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汉代陶石艺术等主题。</p><p class="ql-block">临时展厅:用于举办特展,例如2024年举办的“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曾使用3个临时展厅组成2000平方米展陈空间。</p> <p class="ql-block">巴蜀青铜馆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繁水观音、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重庆涪陵小田溪、新都马家乡、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以及茂县、宣汉县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四川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的简介(基于现有信息整理):</p><p class="ql-block">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西周青铜器精品,高69.4厘米,融合中原与蜀地文化特征,饰象首与兽面纹,曾赴多国展出12。</p><p class="ql-block">石涧敲冰七弦琴:唐代传世古琴珍品,长122.7厘米,琴身刻铭文,音色纯正,展现盛唐雅乐艺术12。</p><p class="ql-block">云龙纹玉大带:五代十国时期帝王玉带,和田玉制成,銙面浮雕云龙纹,为现存唯一完整的帝王玉带遗存13。</p><p class="ql-block">东汉陶说唱俑:高66.5厘米,击鼓俳优造型生动,被誉为“汉代第一俑”,反映汉代世俗生活与民间艺术13。</p><p class="ql-block">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嵌错工艺刻画采桑、宴乐、攻战场景,存世仅两件(另一件藏故宫博物院),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实物12。</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人面形玉佩:约5000年前巫山大溪文化遗存,火山岩质地,人面雕刻简朴神秘,推测为祭祀或护身器物1。</p><p class="ql-block">“邵之飤鼎”铭青铜鼎:战国时期楚文化器物,盖铭“邵之飤鼎”,饰卧牛,体现楚蜀文化交融1。</p><p class="ql-block">芙蓉花瓣金碗:北宋金银器典范,捶揲工艺制成,重瓣高浮雕如盛放芙蓉1。</p><p class="ql-block">赵佶《腊梅双禽图》纨扇面:宋徽宗御笔花鸟画,绢本设色,钤“御书”印,因保存难度高罕见展出1。</p><p class="ql-block">万佛寺石刻菩萨像:唐代佛教造像,出土于成都万佛寺遗址,衣纹流畅,璎珞华美,代表唐代佛教艺术巅峰1。</p><p class="ql-block">补充说明:成都博物馆另有独立镇馆之宝石犀(长3.31米,重8.5吨),据传为李冰治水时凿刻4。部分重磅文物如太阳神鸟、青铜神树藏于三星堆、金沙等专题馆,未列入四川博物院榜单1。</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2月,四川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四川博物院拥有专职、兼职研究员30余人,先后研究出版了《四川博物院藏〈格萨尔〉唐卡研究》《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研究》《馆藏书画精品集》等学术著作。2011年,“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201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品尝了正宗川式夫妻肺片、梅菜扣肉!然后去天府广场和宽窄巷子游览!</p> <p class="ql-block">游宽窄巷子。历史沿革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新中国成立后,将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居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发建设传统零售商铺,结合少城老城区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公馆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吸引了许多中产阶级和创意阶层群体,最终宽窄巷子成为老成都悠闲生活的代表。文革时期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投入数亿元。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区,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2007年,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移交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历经4年修复后重新开街。</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包含约70座传统四合院院落,占地约32公顷。文化休闲特色街区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宽窄巷子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划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p> <p class="ql-block">观看四川一绝“变脸”每位18元</p> <p class="ql-block">游宽窄巷子花絮</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宽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游杜甫草堂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p><p class="ql-block">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以“待制集贤院”,先拒任河西尉,不久被改授为右卫率府兵曹(一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廷。上元元年(760)春,杜甫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27935件/套,珍贵文物1281件/套,年度观众总数662353人。</p> <p class="ql-block">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p> <p class="ql-block">唐朝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58年3月7日,毛泽东在参加成都会议的闲暇时间,参观了杜甫草堂。1959年,由李劼人主持过杜甫草堂的大规模修建,当时他是成都主管文化的副市长,为修建杜甫草堂组织了一个筹委会,成员多为文化名流,博学鸿儒;修缮主旨为“注重杜甫的人民性,不能将草堂修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要突出建筑的古朴和园林的幽静之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1999年,建成“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2005年,重建“万佛楼”,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成为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2006年12月,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9年4月,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西南旅游景区联盟</p> <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杜甫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在中国画坛成为一个专题画类,全国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精品。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27935件/套,珍贵文物1281件/套。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历完杜甫草堂后,我们又来到一路之隔的“浣花溪”公园游览!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是一座将古典园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此地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因浣花溪穿园而过,故名“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别名百花潭,为今成都南河上段,流经杜甫草堂。公园占地面积30余公顷,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浣花溪公园因诗圣杜甫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一诗而得名。浣花溪公园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等主要景点组成,有着“成都最美公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天府之国成都的游览,明天就要离开成都!晚间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冒雨来到一家名为《归井老火锅》火锅店,品尝一顿正宗四川火锅!早就耳闻四川火锅辣的出名,所以我们点了一个鸳鸯锅,夫人说不怕辣,等火锅端上来后,看着一锅飘着红红辣椒的火锅,还是有些胆怯!只好让店家捞出一半辣椒!这顿火锅从吃第一口开始,老伴儿就被辣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整整用了一包纸巾,喝了好几杯冰镇酸梅汤!最后还是改吃我的清汤锅!才勉强品尝完这顿火锅!</p> <p class="ql-block">看着都辣的四川火锅</p> <p class="ql-block">这一顿火锅140元,贵不贵?</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一早来到成都火车东站,起程前往古都西安</p> <p class="ql-block">老嘛大的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一眼望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火车站与动车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成都到西安乘动车大约需要4个小时!一路穿越大巴山、汉中、汉水、秦岭!要知后事如何,请看返乡旅程第三站《古都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