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去了山西旅游。平遥古城,保存有许多古建筑,著名的明清街上,各种店铺纷繁复杂、琳琅满目,大的票号、商号不少,还有著名的镖局,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拥挤不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平遥旧县衙。</p> <p class="ql-block"> 我随着参观的人群来到“平遥县署”门口,看见楹联上的文字: 右边是“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被人群遮挡几个字)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左边的字下半部也被人群遮挡,不能看完整,于是在排队的时候拿出手机搜索出来,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上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p><p class="ql-block"> 下联:要酌理要挨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p><p class="ql-block"> 这幅对联既劝导百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告诫官吏们在断案时要审时度势,合情合理,出于公心,为民做主。</p><p class="ql-block"> 经过排队到达门口,我拿出身份证验证后走进了衙门里。</p> <p class="ql-block"> 衙署房子是青灰色砖瓦平房,很朴素大方,房屋布置和门窗设置安排都很讲究。往里直走过二道门后,上一个开阔的大场地,四周都有房屋,继续径直往里面走是“亲民堂”,估计是议事厅或者审判庭,由于人挤满了,我没有进去看,而是回头看了刚才走过的二道门的楹联。门头挂着“仪门”的牌匾,两侧楹联是: </p><p class="ql-block">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p><p class="ql-block">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p><p class="ql-block"> 此联通过对比反衬出衙门内外氛围的天壤之别,可仔细一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景场面又何尝不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呢? “四时春”、“和风甘雨”意味着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种兴盛的景象无疑离不开政治清明,若没有“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除暴安良,又怎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仪门内侧也悬一联,曰: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话沧桑。此联以“烟云”、“风雨”比喻世道变迁,宦海沉浮,告诉人们世事如过眼烟云,多长的历史都仿佛转瞬即逝,衙署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让历史来评说吧。</p><p class="ql-block"> 再看两边走廊栏杆处,挂着几块方方正正的牌子,上面的字分别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在告诫为官者,是人民养着他们,同时警示为官者不要欺压百姓,否则天理不容,自取灭亡。</p><p class="ql-block"> 这个院子的一侧的地势稍低处,是一个拱形门洞,上面有“牢狱”牌匾。见很多游客在往里走,于是我跟着走进去,想看个究竟。走进平遥县衙的牢房区时,正午的阳光突然暗了三分。青砖墙根渗着阴冷的水汽,导游说这里的地面比外面低两尺——几百年前的设计,就是要让犯人从进门就开始体会“低人一等”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牢狱里面墙上有个牌子,据上面介绍,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监狱。这里有牢房几间,分别为轻犯牢房狱和重犯牢房。男女水牢已毁。能看见镣铐,一对分别重达几十公斤的大铁陀脚镣摆在牢房外,十分显眼,有游客试图将这铁陀提一个起来,费尽全力挪动不了多远。</p> <p class="ql-block"> 这是牢狱入口处的门洞,地势低于大院地面约二十公分,前去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重型铁砣脚镣。</p> <p class="ql-block"> 这是轻犯牢房。</p> <p class="ql-block"> 重刑犯的暗房让人看了后背发凉。不到四平米的黑屋子,墙面抹着掺了碎瓷片的黄泥,唯一的通风口只有巴掌大。解说员说这里关过贪污三十两银子的县丞,我掐指一算,按明朝物价,这钱够买二十头耕牛。忽然想起去年新闻里那个贪污扶贫款的科长,他收的黑钱换成白银,怕是能把这暗房填满。</p><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六十公分厚的牢墙。我握拳敲了敲,丝毫听不到回想。墙泥里混着煮熟的糯米,比现代混凝土还结实。站在曾经吊打犯人的木架前,听见隔壁旅行团的老太太嘀咕:“这墙修得比银行保险库还牢。”她不知道,四百年前有个贪污税银的主簿,就是在这堵墙里用裤腰带上了吊。</p><p class="ql-block"> 刑具陈列室的“站笼”让所有人倒吸凉气。两米高的铁笼内壁布满尖刺,贪污犯会被吊着脖子关进去,脚尖勉强点地。解说牌上冷静地写着:“嘉靖年间,十二名官吏毙命于此。”我望着笼顶生锈的铁钩,突然明白古人为什么把贪腐叫作“自挂东南枝”。</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重犯监狱,厚厚的墙壁,小小的门洞,黑暗的房间,往里面看一眼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 走出牢区时,暮色中的“明镜高悬”匾额泛着血色的光。几个穿行政夹克的中年人在死囚牢房前拍照,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们脸上的笑容突然冻住了。三百年前,这里每年要处决三五个贪官,现在展柜里新增了现代贪官的忏悔书——那些打印纸上的泪痕,和墙上抓挠的痕迹竟有几分相似。</p><p class="ql-block"> 县衙后院的古槐树沙沙作响,树荫里藏着块万历年的戒石碑。借着夕阳,我摸到“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八个字,凹陷的笔画里积着昨夜的雨水。几个纪检干部模样的游客在碑前站了很久,领头的那位掏出笔记本,把碑文一字一句抄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走出牢狱后门,是一个开阔地带,平台上有三个铁架子,这里是法场。其经历的案例应该有不少。这些旧物件无不在默默警示着前来参观的人们,要敬畏法律。古城县衙静静地坐落于此,似乎在时刻提醒人们: 正直做人,清廉为官,依法治国,违法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