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6日下午,侨联和图书馆领导组织的《千年馨香雅韵传承》制香牌体验活动,既髙雅又灵动,让我们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手动制作好的各式各样的香牌样品。</p> <p class="ql-block">校侨联举办非遗文化体验专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侨联曾主席主持活动,统战</span>部褚部长,曹副部长,前任周部长等领导也参加了这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邀请到华东师大刘艳研究员为会员们介绍华夏制香历史,并教大家制作香牌。</p> <p class="ql-block">刘艳老师融合香文化历史、香料识别和实践操作,通过深入解析香学典籍、亲品古法香品、复原古代香方等环节,让会员们能够在“理灰押香”间感受东方美学的疗愈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国香文化发展主要沿三条主线进行: </p><p class="ql-block">1、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的赏香品香</p><p class="ql-block">2、生活用香(包含医疗川香) </p><p class="ql-block">3、宗教用香</p><p class="ql-block">早期炎香更多是生现(气味)和心理(祭祀)的需求, </p><p class="ql-block">宋时则逐浙增加更多文化和精冲方面因素,浈变为一种高级文化活动,成为上层社会达官显贵、文人雅上追求人生品味的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披戭江离和白芷,佩秋兰,从而显示高洁。 </p><p class="ql-block">先泰时期,边置与海外的香料(沉香、檀香、乳香等)尚未大量传入内地,熏香所使用的香料以各地所产香章木为主。 如:兰、蕙、艾蒿、郁、椒、芷、桂、木兰、辛夷、茅、麝香等。 <诗经》、《楚辞》、《山海经》等部记载了很多芳香科植物。</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晚期: </p><p class="ql-block">远古先民柴燎木以告祭天地,并相信焚烧柏、松后升腾的烟气可以向上天传达帝王功过。这种名为“燎祭”的祭祀方式,被普遍视为中国芳香文化的滥觞。 除祭祀用香外,生活用香自先泰时期已见普及,人们佩戴香囊、沐浴香汤、燃香熏衣,甚至以香木建屋,以求驱虫辟秽、 怡养身心。</p> <p class="ql-block">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对香气的爱好是一种本性,香气与身心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养生养性,从而初步形成“香气养性” 的观念。</p><p class="ql-block">香草美好的外表与芳香的气味在中国古代更与人的德行品质联系一起。楚国诗人凤原在《离骚》中赞颂各类芳香植物, 以“美人”喻德君贤臣,以“香草”比忠贞之士,自此“美人香草”遂成了忠真贤良的典型意象。 屈原的《离骚》:“纷吾</p> <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边置与海外的香料(沉香、檀香、乳香等)尚未大量传入内地,熏香所使用的香料以各地所产香章木为主。 </p><p class="ql-block">如:兰、蕙、艾蒿、郁、椒、芷、桂、木兰、辛夷、茅、麝香等。 </p><p class="ql-block"><诗经》、《楚辞》、《山海经》等部记载了很多芳香科植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香学在汉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p><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香风气在王公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中盛行,用于室内巫香、衣熏被、宴欢娱乐、法秽等</p><p class="ql-block">诉多方面。 熏炉、熏施等香具得到普追使用,博山炉在此时出现。 </p><p class="ql-block">产于边陲及域外的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多种香料大进入中土。 从西汉进入中国的佛教,在坐、通经、供奉时部要川香。早期的道教,采川熏香、浴香的方式。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合香已经普及。以多种否料配制的香品,在六朝时已广泛使用。选料配方、炮创等都已颇具法度,注香的养生功效。 </p><p class="ql-block">用法上,有熏烧、佩戴、涂敷、惠蒸、内服等。 形态而言,有香丸、饼、娃、粉、膏、汤、露停。 </p><p class="ql-block">炖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许多香方专著,但都收快。 </p><p class="ql-block">香料也在这时期运川于医疗方面,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典籍收录了沉香、檀香、乳香、丁香、苏合香、青木香、营香等香料。</p> <p class="ql-block">香文化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 </p><p class="ql-block">北宋初期,烧香多属权贵、富豪之家的奢侈品。 </p><p class="ql-block">至南宋,香已成为大众常用之物。</p> <p class="ql-block">宋代文人用香</p><p class="ql-block">·宋代,焚香、点茶、插花、挂画是四般雅事。是文人自我艺术修养和个人生活品味的标准。 </p><p class="ql-block">·宋代文人爱香、赠香成一时风气。 与皇室权贵烧香追求奢华不同,宋代文人焚香,更多是追求山林气息和清雅生活情调。 </p><p class="ql-block">·最爱香的文人,非黄庭坚莫属。他自称“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在写给贾天锡信中提到,“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露台湛空明。” 所谓焚香静坐,灵台空明。 </p><p class="ql-block">·宋代文人的香事,不只是作为风雅的文人用香。</p><p class="ql-block">宋代,焚香、点茶、插花、挂画是四般雅事。是文人自我艺术修养和个人生活品味的标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文人用香</p><p class="ql-block">明代文人把香视为名士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焚香品茗已成为他们日常起居、书斋生涯、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p><p class="ql-block">时的文人学士、僧道无不竞相修筑“静室”、“坐香”、“习静”,用“香课”来作为勘验学问、探究心性的方法和手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医与香药</p><p class="ql-block">汉代是我国传统医药理论的确立时期。用香养生理论也是在汉代得到整理和确立。 </p><p class="ql-block">《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书中将365种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下药治病。麝香、木香、榆皮、白蒿、甘草、兰草、菊花、 </p><p class="ql-block">松脂、辛夷等传统香料,都是上药。香作为治未病的中药手段,尤其受到古人的重视。 “香药同源”’,香源于中药,中国传统合香所有香料,几乎都是中药材。即可入香,又可入药,因此也被称为“香药'。 </p><p class="ql-block">中国香药的发展是与中国医药的发展同步,汉代出现复方药方,复方香方随之出现。魏晋时期,中药丸被发明出来,香丸也问世了。 晚明文人董若雨《非烟香法》香医篇中说:“养生不可无香, </p><p class="ql-block">香为之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阙而拾遗,长而佐短”。</p> <p class="ql-block">欧美广为盛行的芳香疗法对大脑的影响上要体现在情绪平衡、认知功能和整体大脑健康方面。这种自然疗法利用植物精油,通过吸入或涂抹的方式,作用于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大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是对清宫外治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整理。 全书包括:口齿咽喉用散方、皮肤用散方、治疮疡散方、治外伤散方、药膏方、面风贴敷方、洗头面方、洗眼方、肢体筋骨痛洗方、 皮肤病洗方、阴痒洗方、美容方、须发万,以及丸剂、锭剂、丹剂等26类,载方600余首。 </p><p class="ql-block">全书剂型丰富,制备精细,用法独特,特别是外治美容,独树一帜, 荟萃了中医外治法的精华,可谓中医传统外治法中奇珍异宝。 </p><p class="ql-block">作者陈可冀院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对清代宫廷医学研究颇有心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奢侈品”-香珠香牌</p><p class="ql-block">香珠香牌是一种不用熏烧,便会散发香气的香品,属于广泛用</p><p class="ql-block">于生活的佩戴之香。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佩戴香珠、香牌的习惯。 </p><p class="ql-block">起源于道家,始于宋代,流行于明清,至康熙年间,成为宫廷</p><p class="ql-block">造办,御赐御制之高雅精贵之物而盛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发给我们每人一套手工制作香牌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带领下,会员们一边交流一边制作,踏上了一段香料学习之旅,更在这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入探索和领悟之中。大家使用沉香粉、檀香粉等天然香料,揉制香泥并压模成型,最终制作出带有不同种类纹样的香牌。</p> <p class="ql-block">看,这是我制作的三块香牌。香牌还需要几天时间风干,其后穿上编织挂饰就成品了。</p> <p class="ql-block">1、香牌每天翻一面,平放在盒子里。盒子打开盖子通风。避免放在空调下,要阴干,不能放在风口。</p><p class="ql-block">2、牙签每天穿一到两次,预防封洞。</p><p class="ql-block">3、天地穿的洞眼,牙签穿在里面,每隔五小时松一下。</p><p class="ql-block">4、阴干一周七天左右,看一下是否干透,可以的话开始打磨。还没干透,继续阴干、</p><p class="ql-block">5、用沙皮纸打磨侧面和背面,正面不能打磨。正面可以用猪鬃刷抛光。</p><p class="ql-block">6、打磨后,就可以穿绳。穿绳可以小红书看一下各种方法。</p><p class="ql-block">7、保养注意:每天可以盘一盘,手心出汗时避免盘玩。若是香牌脏了,可以用温热水洗一下,晾晒阴干后香味如初。</p><p class="ql-block">8、若是长期不戴,放在铝箔纸包装袋里密封,才能保持香味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