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省简称闽,有九个地级市,分别是三明、龙岩、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和南平。我是从西安自驾前往,先到西边的三明,以逆时针方向游玩九个市,最后从西边的南平返回。</p> <p class="ql-block">长驱千里,到达三明市泰宁古城。古城中有座尚书第,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坐西朝东有五幢主体建筑,分别为厅堂、主宅、子宅、女宅、母宅,主体建筑每幢进深三个大厅,用封火墙相隔,有廊门相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砖木结构建筑群。厅堂旁有书院,宅后有花园等附属建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泰宁是北宋元祐元年哲宗皇帝赐名,沿用至今,在两宋达到人文鼎盛,涌现“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除尚书第外,还有世德堂、李氏宗祠、尚书巷、九举巷、昼锦城门等古建以及多口古水井,参观了泰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杉阳建筑特色等,品尝了泰宁美食金湖鱼片、游浆豆腐、泰宁擂茶、状元糕等。</p> <p class="ql-block">泰宁不仅是古城,更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所在地。泰宁有条红军街,有红军赋铜群雕、朱德、周恩来旧居、红军井、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陈列馆、中央苏区银行等红色遗址遗迹及纪念场所。</p> <p class="ql-block">泰宁大金湖是5A级景区,因前几天下雨,湖水混浊。乘坐明珠7号游船航行于大金湖上,两岸的丹霞地貌犹如被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品,形态各异。有两座紧紧相依宛如一对恋人深情凝望的情侣峰、形似仙寿象形文字的天然摩崖石刻、耸立于湖水之畔长约千米的大赤壁,还有印身佛像、左钟右鼓等想象中的景点。游船第一站停靠在甘露岩寺。大金湖的特点是丹霞洞穴,甘露岩寺就建在丹霞洞穴中,这里是丹霞洞穴的典型代表。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的甘露岩寺依山而建,仅凭一根木柱支撑起三幢楼阁,位于洞穴,不假片瓦也是其特点。这座寺庙是泰宁首个状元叶祖洽母亲求子灵验,叶祖洽高中状元后为还愿而建,这根柱子也称状元柱,入乡随俗也抱了抱状元柱。用无人机俯拍了一张全景。第二站停靠在岩隙天梯,因天梯建于巨大的岩石缝隙中而得名。这条由山体裂缝形成的狭长通道,仅容一人通过,由于有很长一段是斜一线天,最窄处需弯腰侧身通过。走到最高处,一线天两边各有一颗树,为一线天增添了些许活力。</p> <p class="ql-block">九龙潭位于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因有九条蜿蜒如龙的山涧溪流汇聚潭中而得名。先乘坐竹筏划行于水面,穿过虬龙峡、晴龙峡、水上隧道和罕见的千米水上一线天及斜一线天,欣赏沿途的丹霞地貌。两岸崖壁上有许多洞穴,是因为岩石石质不一致,有部分岩石渗水性好,其风化剥蚀的速度快,便形成了洞穴。从5号码头上岸,沿栈道返回,走过水天玻璃栈道、网红吊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虬龙峡,看“暮然回首”、“水上楼阁”等想象景点。</p> <p class="ql-block">沙县水美土堡群由张氏族人修建的双吉、双兴、双元三座防御性土堡构成。修建年代双吉堡为道光二十七年,年代最早,建在一个高台上,借势防御,规模最小。双兴堡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七年加建外围堡墙,造型最漂亮,年代和规模都为第二。双元堡建于清道光晚期,同治元年完工,年代最晚,但建筑面积最大,防御性最强,现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土堡均为前方后弧,堡墙下部用块石垒砌,上部为土墙,有枪眼、瞭望窗,转角建有角楼。堡内居中建堂屋,居室围绕堂屋而建,内部设有水井、柴火间等,生活设施较齐全。屋脊和屋面层层叠叠,给人以美感。</p> <p class="ql-block">三明市正顺庙是祭祀谢佑的庙宇,由牌楼式门殿、两厢、廊庑和正殿组成。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据介绍柱础是南宋原物,主要木架构为明代建筑。正顺庙抬梁上蜀柱部位的瑞兽面目狰狞(驱恶避邪),为三明地区古代建筑所独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柁墩、雀替雕刻花卉瓜果、飞禽走兽、八宝博古、琴棋书画等传统吉祥图案,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三明市麒麟山公园在市区中段,山上建有麒麟阁,八角五层,登顶可俯瞰市区全景。</p> <p class="ql-block">连城县冠豸山以其主峰酷似古代御史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5A级景区。先从南门乘船游览石门湖,泛舟湖上,欣赏两岸青山和碧绿湖水,看了生命之门。从香兰亭码头上岸,过三叠潭、桄榔幽谷到必达亭,看高空自行车、摩托车表演。到鲤鱼背坐自动扶梯,上到冠豸山上,欣赏长寿石和生命之根。过铁索桥到索道长寿站,坐索道到竹安寨景区。沿栈道走到天池,两个天池旁边有板凳,坐在板凳上,欣赏丹霞地貌,晒着太阳,很是惬意。往前走看到一面长约1000米,高约150米的天墙,非常震撼,还能看到天墙形成过程留下的痕迹。再往前到竹安寨。竹安寨是当地富豪为避战乱,在此修建的山寨。太平天国时期被太平军攻破,建筑全被烧毁,仅余寨门。还有一个寨门在摩天岭,这里山路陡峭,绝大多数人都不走这一段,我爬上摩天岭,进入了另一个寨门。竹安寨景区大部分时间都走在栈道上,触手可及丹霞地貌,到处都是壮观的丹霞地貌特征。天池峰墙长约700米,高约120米,壁陡崖高,非常壮观,还有天阶、崖壁深切垂直凹槽等壮观的丹霞地貌特征,这里是冠豸山景区的精华部分。最后走到九龙湖,九龙湖大坝也很壮观,从大坝上走过,从景区北门出,完成了冠豸山之旅。</p> <p class="ql-block">连城县四角井街区有文昌阁、梨园、文庙,有清代的天后宫和文川桥,还有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打铁花、打火壶、川剧变脸等娱乐活动,夜景美,看点多。</p> <p class="ql-block">连城培田古村落是吴氏家族聚居地,村口的恩荣牌坊是光绪皇帝御赐武进士吴拔祯的牌坊,昭示着培田吴氏家族的荣耀。继述堂是吴昌同的府邸,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是规模大,有十八厅二十四井一百零八间房;二是靠立柱的横梁都雕刻很深的祥瑞图案,很美;三是圣旨匾额彰显主人荣耀;四是继述堂两侧墙上的红军标语及这里是红七军团长征出发地。都阃府是武进士吴拔祯的府邸,可惜毁于火灾,从仅存的门楼和两根五爪龙纹旗杆,可见昔日府邸的辉煌。官厅建于康熙年间,是吴氏宗族接待官员、商客之所,为三直五进“九厅十八井”经典建筑。门前设照墙、半月塘,正门两边各有石狮和桅杆,正厅天井砌接官甬道,门前广场、庭院很宽大,处处彰显大气,门屏、雀替等雕刻精美并鎏金处理,显得富丽堂皇。另外,著名的官厅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罗炳辉等团以上百余位领导参加会议。南山书院建于乾隆年间,有多间教室,到处悬挂清朝等时期的匾额,文化气息浓厚。还游览了吴氏总祠衍庆堂、儿子是周恩来留法同窗并译有《马克思生平及其著作》的双灼堂、培田村最美门楼工坊门楼、女学馆容膝居、门楼为三山斗拱的衡公祠、绘画精美的久公祠、刘少奇住过的敦朴堂、进士第务本堂、建筑成双的双善堂、雕刻精美的济美堂、吴家大院、锄经别墅、致祥堂、天下粮仓、天后宫、文武庙等,对客家建筑特色有了进一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长汀大夫第汇聚了汀州客家建筑经典元素,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简直是一座雕花楼,还有许多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充满了书香气息。</p><p class="ql-block">与大夫第相邻的八喜楼是长汀县的一处客家文化馆,展示了客家人一生中的八大喜事:添丁、成人、金榜、婚庆、立灶、乔迁、寿诞及丰收之喜。八喜楼建于汀江江畔,凭栏远眺汀江沿岸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卧龙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现存建筑为现代所建,有讲坛、求真馆、龙学馆、文昌阁和藏经楼等建筑。正对大门是讲坛,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进门即是孔子讲学图,正厅挂万世师表孔子像。求真馆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古建,陈列了曾在卧龙书院讲过学的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等儒家学说。龙学馆是影星成龙捐赠给长汀的一栋徽派古建筑,陈列了与成龙相关的内容。这两个馆都值得一看。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是读书人求取功名之所,藏经楼是收藏图书典籍之所。</p> <p class="ql-block">汀州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宋治平三年扩建,将三元阁一带的城墙扩到宝珠门、富有门、惠吉门一带,明代将土城墙修成砖城墙,城墙总长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看了城墙、朝天门、涌金门、济川门、惠吉门、五通门、三元阁和正在维修的宝珠门。</p> <p class="ql-block">在长汀古城游览了一天,去了天后宫,见识福建人对妈祖的崇拜;去了汀州文庙,看小学生们对至圣先师;参观了木工馆,了解了九厅十八井的客家建筑模式;看了龙潭戏台和戏台下跳舞的大妈;去了汀州试院,了解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会场及六部门办公场所;参观云骧阁,了解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还看了王氏、林氏等许多家庙,汀州是客家人的祖居地。</p> <p class="ql-block">航拍长汀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建于1848年,是四合院式平房建筑,有庭院、前后两厅和左右厢房,青砖白墙黑瓦红柱,房后树木翠绿,屋前油菜花金黄。1929年在这里召开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为大会起草决议案,从此“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成为党和军队发展的纲领。参观了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毛泽东和陈毅住在后厅二楼;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庭院竖有一根清嘉庆二十一年为贡生廖占春立的石旗杆,朱德住在这里;红四军后勤工作部旧址(笃厚堂)屋前有半月形水塘;红四军军医处旧址(吉兴堂)门眉有笑傲湖山匾额、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毓公祠)、红军戏台(阅兵台),还参观了后建的毛主席纪念园和伟人主题风采展。</p> <p class="ql-block">上杭县麻子坝围龙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丰济村蓝氏先祖建造。围龙屋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正堂、横屋及两重弧形围屋组成,有21个厅、288个房间。屋前有池塘,屋后围屋如龙脊。 围屋结构封闭,反映了客家人因迁徙历史形成的危机意识。</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王子景区(洪坑土楼群)土楼很多,代表性的土楼有三个,分别是振成楼、福裕楼和奎聚楼。振成楼被称为土楼王子,门口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取楹联首字而称振成楼,建于1912年,外环为传统圆形夯土结构,共有四层,内环融入罗马柱等西方元素,为中西合璧的圆形土楼。空中俯瞰,圆形很漂亮。福裕楼门口楹联“福田心地,裕后光前”,由清代知府设计,建于1883年,为府第式方形土楼,外圈如双臂环抱内院,建筑高低错落,从大门处往里走,建筑节节高,寓意步步高升,立体感很强。奎聚楼门口楹联“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气象新”,建于1834年,依山而建,阶梯式上升的屋顶,内部建筑出檐翘角,为宫殿式方形土楼。还参观了庆云楼、福兴楼、九盛楼、西成楼、拱成楼、光裕楼、庆福楼、林氏家庙、天后宫等。</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王景区(高北土楼群)五个楼集中在一起,离景区门口也不远,游览相对轻松。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是福建土楼中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直径73米,高四层,圆四圈,四百间房,从明崇祯年间开建到清康熙年间建成现在规模。俯瞰承启楼并不是一个标准圆。五云楼建于1424年,是高北土楼群中最古老的土楼,无石砌墙基,墙体向内倾斜约1.5米却600年不倒,目前不开放内部参观。世泽楼建于1565年,方形土楼,与承启楼一墙之隔,形成一方一圆的对比景观,可看一线天景观。侨福楼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通廊式结构,照相比较好看。高北土楼群土楼数量相对较少。</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初溪土楼群土楼较多,最有代表性的是集庆楼,结构最独特的圆形土楼。有72道独立楼梯,每户从1楼至4楼均有独立楼梯,分割成72个独立单元。防御功能突出,仅设一道大门,外墙厚达2米,四层檐下设瞭望台,还设计有逃生密道。共庆楼建于1949年,长方形土楼,罕见有六个角形。还参观了绳庆楼、庚庆楼、余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善庆楼、华庆楼、藩庆楼等。</p> <p class="ql-block">南靖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因电影《云水谣》而声名鹊起,如今已成为南靖土楼景区中最富浪漫色彩的旅行地。去云水谣古镇不仅要探访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与怀远楼,更是为了亲眼见证那两棵六百多年的大榕树,它们如同岁月的守望者,静静诉说着古镇的沧桑与温柔。古镇沿长教溪两岸而建,岸边有多颗两百到六百年的小叶榕树,树冠很大,在树下纳凉、喝茶、聊天很惬意。和贵楼是福建土楼的一座奇楼,建在沼泽地上,远远望去,它方正稳重,谁能想到,这座建于1732年的长方形土楼,竟在松软的沼泽上屹立了近三百年。另外其为五层楼,楼高21.5米,是福建土楼中最高的方楼。怀远楼建于1909年,外环为四层高的圆楼,楼外墙厚1.2米,顶层四个方向建有4个瞭望台,楼门顶部设有3个防火灌水道和三道门栓,防御能力很强。内环为砖木结构,为族人子弟读书的“斯是室”学堂。门内挂有何应钦题写的“助我义师”匾。房梁雕刻精美,是我看到的所有土楼中雕刻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漳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现大成殿为明成化十八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前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殿内也都是几米高的石柱,很有特点,值得一看。庙前左右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牌坊,大成殿前有戟门。</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的“尚书・探花”、“三世宰贰”两座石牌坊均为明万历年间所立,样式基本相同,都是三门五楼十二柱。漳州林氏宗祠因林氏尊比干为始祖,故又称比干庙。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这些建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游漳州古城,看了齐天宫、威镇阁、中山公园、东桥亭、汪春源故居、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和基督教东坂后礼拜堂等,将漳州古城转了个遍。</p> <p class="ql-block">云洞岩在漳州市区,走过鹤室,爬过千人洞,挤过一线天,穿过石寨门,打卡风动石、飞来石、得朋石,欣赏福寿等摩崖石刻,登顶海拔280米的山顶,远眺漳州市区风貌。云洞岩毗邻市区,登山强度不大,沿途各种奇石怪洞,还有摩崖石刻,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坐在山上凉爽宜人,还可欣赏市区风貌。</p> <p class="ql-block">来到漳州东山岛,天公不作美,早上有雾,上午起风刮走了雾,转为阴天。有弊有利,影响拍摄效果,但拍摄了红太阳,在海边走了一上午未遭受日晒之罪。</p> <p class="ql-block">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正德三年年,清康熙十九年重建。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大门、前殿、正殿屋顶以各种彩色瓷片精心拼接而成的剪瓷雕龙凤呈祥等,龙身蜿蜒矫健,鳞片闪烁光泽,凤羽五彩斑斓,展翅欲飞,还有神话传说中的各路神仙,姿态各异,将整个屋顶装点得华丽无比。屋檐下石柱、木柱、梁上、墙壁上、门上、神龛上,到处都是精美石刻木雕,让我目不暇接。周围信徒很多,虔诚地烧香或跪拜祈福,祈求关帝保佑,香火很旺。关帝庙的石雕、木雕和屋顶剪瓷雕,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闽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真君宫、福兴宫、宝智寺,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国人信仰丰富,都能护佑。参观了黄道周故居和黄道周纪念馆,了解了黄道周其人其事。还参观了东山博物馆,打卡了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东山风动石景区有风动石,更多的是铜山古城遗迹。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城墙周长571丈,有四个城门。去了东门“晨曦”门,看了很小的瓮城,登上城墙,欣赏了墙头的刺桐花,鲜红,很好看。东门外有一颗树龄约400年的榕树,长在古城墙上,树下还有八根气根支撑树冠并补充养分。其它城墙也有长在墙上的树,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东山岛发布大风预警,未来十二小时有八级风或九级阵风。上午去南屿岛看双面海,因风浪太大,观景点关闭。在海边欣赏了南屿岛附近海浪冲岸的壮观景象。回到酒店楼顶,欣赏了南门湾海浪拍岸。趁上午六级风的间隙,壮着胆子飞了下无人机,扫描了一下南门湾和南屿岛附近海岸线。</p> <p class="ql-block">早上早起,前往南屿岛看双面海,通过“天使之路”,走上南屿岛,游览东兴寺,打卡绿白相间的灯塔,这里是《你的婚礼》的拍摄地。回来走过天使之路,两面海水已开始漫过天使之路了,体验了这个奇特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漳浦县赵家堡是赵宋王族后裔于明万历年间建造的防寇城堡。赵家堡有内城城墙、外城城墙、完璧楼、四座五进府第、南北三堂、辑卿小院、聚佛宝塔、汴派桥等建筑。值得一看的有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的完璧楼,楼名寓意完璧归赵,是三层四方形三合土楼,有射击孔、暗道等防御设施。府第为五进院落,后面两进损毁,从尚存的石柱和高大的墙体可领略其壮观。前面三进比较有气势,门当上雕刻的龙凤是主人潜意识对王族荣耀的向往,尤其是几道门口及正面地上铺的都是长五米以上的大石条。宋史以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崖山跳海而终结。当年南宋小朝廷在广东崖山被元兵歼灭之际,大将赵世杰率十六艘船夺港北逃,遇海上风浪仅四艘船从漳浦登岸,船上有闽冲郡王赵若和,匿赵为黄,隐居于下赵村。明洪武年间,赵家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发,公堂上拿出族谱,朱元璋御赐复姓赵。明万历二十八年,赵若和十世孙赵范进士及第,举族迁建于此,父子两代人花费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城堡,赵氏家族世代聚居于此。赵家堡补证了宋史和赵氏家族的历史,是一个灭国王族聚族而居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漳浦县诒安堡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由给福建总督姚启圣献平台十策的黄性震捐资兴建。诒安堡平面作锁型,城墙以条石构筑,周长1200米,有四座城门,南门为正门,匾额“诒安”。城内有三合土夯筑的防御性土楼梳妆楼(仅剩墙体)、官厅、黄氏大小宗祠各一座、黄尚宽府第等,但大部分铁将军把门。武庙、广平王庙等都是现代新建。</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由炮台、弹药库、兵营等组成。胡里山炮台最著名的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制造的口径28生(厘米)大炮,大炮全炮重量约87吨,炮长约14米,射程约20公里,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是国内遗留最大的古炮。炮台最多的是红夷火炮,由荷兰人传入国内,因荷兰人红头发被称红夷,其传入的火炮称红夷火炮(清朝也称红衣大炮)。炮台的红夷火炮多为清代仿造,炮身管壁较厚,炮管由前至后渐渐增粗,炮尾重心压低、不易颠倒炸膛,炮身上还安装了准星、照门,缺点是炮体笨重,只能直击,不能左右转动。</p> <p class="ql-block">曾厝垵原来是一个渔村,汇聚了各种特色美食,如沙茶面、姜母鸭、海蛎煎等,有许多网红店、特色店。还有福海宫、曾氏宗祠、曾氏祖墓等曾氏族人遗留下来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沿厦门岛海边游览,欣赏海边风情,在海滨公园远眺鼓浪屿,用无人机拍摄两岸风景。逛完中山路步行街,看了鹭江码头与和平码头,了解和平轮渡公司发展简史,游了帆礁宫,见识福建多神崇拜奇观。</p> <p class="ql-block">厦门随拍。</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位于南安县水头镇与晋江市安海镇交界的海湾上,建成于1152年。安平桥桥长2255米,桥面宽3-4米,因桥长约五华里,俗称五里桥。桥面由条石铺就,两侧护以花岗岩栏杆,共有石砌桥墩360座,桥墩之间横架巨型石板作为桥面,石板长5-11米,桥墩采用条石横竖交错铺成,桥上建有超然亭、泗洲亭等,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p> <p class="ql-block">石狮市宫屿岛上建有洛伽寺,要走进寺院只有一座金桥可通过。寺院内建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堂等建筑,屋顶剪瓷雕装饰精美。洛伽寺所在的宫屿岛四面环水,涨潮时岛四周被海水浸没,寺庙仿佛在海上漂浮,形成“海天佛国”的独特胜景。稍有风就会海浪拍岸,蓝色海水泛起白色泡沫,蔚为壮观,拍照打卡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石狮市石湖码头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礁石近水一侧凿有人行石阶和栓缆绳的孔洞与石柱,可供船只停靠时固定。通济栈桥长66米,宽2.2米,高出海滩1.5-2.9米,以花岗岩条石逐层砌筑而成。将大礁石与后方陆地连为一体,既方便了从大礁石处登岸,还可在高潮位时作靠岸设施。石湖码头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海商林銮在石湖村用天然礁石为靠岸设施创建渡口。北宋元佑年间,官员傅琎在礁石与岸线之间建通济栈桥,使码头功能更为完备。石湖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重要遗存,见证了泉州成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p> <p class="ql-block">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上,北宋政和年间与东岳寺一起建造,现存六胜塔为元至元二年至五年重修。塔身用花岗岩砌筑,五层八角楼阁式塔,通高36米。塔每层间隔设有四个券形门和四个方形龛,门与龛上下层相错设置,各面门、龛两旁浮雕金刚、力神等佛教人物。檐下用石雕作斗拱,各层转角石柱上的栌斗作圆形莲花状,石额下用雀替承托,在元代塔中属比较美观的。奇怪之处有二,一是作为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没有登塔楼梯,夜间如何登顶燃灯为船只导航;二是塔上悬挂“万寿塔”匾额,却叫六胜塔。二据说是明永乐年间,泉州地方官员取明朝万寿之意而挂,民间一直称六胜塔;一说是灯塔不知是否谬论。塔旁现代复建了东岳寺,寺门两边墙壁上镶嵌了两个力士,是宋代东岳寺遗物。</p> <p class="ql-block">石狮市姑嫂塔又称万寿塔,位于海拔210米的宝盖山山顶,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快900年了。塔身用花岗岩砌筑,五层八角仿木构阁式空心石塔,通高23米。塔内为空心,可一眼望到顶,塔体部位有楼梯,现锁门不让登顶。塔外有回廊围栏环护,二、三层有梁柱加强塔体,顶部为宝瓶顶。姑嫂塔有姑嫂殉情传说,更是古代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登临宝盖山顶,可俯瞰石狮市全貌,亦可远眺海岸线风光。沿途还看了关帝庙、三源寺、北极玄天上帝殿等,还有建于光绪年间的石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是祀奉海神妈祖的庙宇。天后宫建筑由山门、戏台、拜庭、正殿、寝殿、梳妆楼等组成。正殿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是供奉天后圣像的地方,面阔五间25米,进深五间26米,重檐歇山顶。寝殿明嘉靖年间(1522-1565)重修,是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架构建筑,面阔七间35米,进深四间20米。前檐廊保存有一对明代维修时移用至此的辉绿岩元代印度教十六角形石柱。泉州天后宫是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影响最广的妈祖庙宇。</p> <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原为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组成。屋脊剪瓷龙雕姿态生动,灵动壮观,颜色鲜艳,还配有花鸟走兽,典型闽南古建筑风格。武成殿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以张飞、赵云、王浚等历史上24位名将为从祀。崇先殿祀关帝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赵云。通淮关岳庙人头攒动,香火很旺,体验了福建人对神灵的敬仰和崇拜。</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元至大二年由伊朗的艾哈默德重建。门楼用花岗岩石和辉绿岩石砌筑,先是两道半穹顶拱门,分别为网状拱形宝盖和穹窿形藻井,后面是圆形大穹顶。门楼顶上有望月台,是伊斯兰教阿訇登临望月,决定开斋日期的地方。奉天坛是穆斯林诵经礼拜之所,墙壁上设有壁龛,壁龛内浮雕有《古兰经》铭文。可惜毁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大地震,只留下大殿的墙壁和石柱,诉说奉天坛曾经的壮观。正对大门后院的墙壁上镶嵌着明成祖皇帝保护伊斯兰教的圣旨。侧面有新建的圆顶礼拜堂。清净寺所有建筑都有伊斯兰建筑风格,也表明宋元时期泉州对外商贸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南宋绍兴七年重建。主殿大成殿重檐庑殿顶抬梁式结构,面阔七间35米,进深五间23米,殿身以48根白圆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金柱两根和檐柱六根,横架与纵架俱用圆木,为“圆作厅”,雕梁画栋,为宋代所建,规格很高。泮池与泮桥很大,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为元代所建。明伦堂七开间,庭前有方池,中有石桥,围以石护栏。还有大成门、东庑、西庑、崇圣祠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踏入清源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老君岩,这座由一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的老子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老子雕像。望着雕刻于宋代、面容慈祥的老子雕像,不禁感叹古人鬼斧神工的技艺和对道家文化的尊崇,感受到一种智慧与豁达。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过2400个台阶,来到了南台岩。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泉州城区,用无人机扫过泉州上空和清源山顶。南台寺建于南台岩上,寺庙现存建筑为新建,大雄宝殿供奉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方佛。南台岩附近还有道家最高的三清殿、金榜题名、大魁天下的魁星阁、湖水清澈碧绿的天湖等。下到弘一法师李叔同雕像和灵塔处,缅怀这位前半生是风流倜傥、多才多艺,后半生笃志苦修、慈悲为怀的传奇人物。再往前走是弥陀岩,建于元代,仿木构石室,供奉阿弥陀佛。这里巨石峭立,成一线天,岩逢中长着大树,岩石上刻着摩崖石刻,是修行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城墙用T字形花岗岩条石砌成,是万里海疆60多座卫所城堡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城墙有五个城门,东西南北四个正门上建城楼(西面多开了水关门,无城楼),除南门外其余三座城门外有月城,城墙上有墙碟、箭窗、敌台等。城墙东南角建有航标灯塔,为崇武港附近渔船导航。东南角城墙外是中国气候分界线,以一条龙脊做分界线,分界线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北边为东海,南边为南海。我双脚跨在龙脊上,左脚是南海,右脚是东海,同时站在两海区域,也瞬间由南海进入东海。</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内有多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有关帝庙、恒淡庵、东岳庙、海潮庵、城隍庙、靖海庵、观音寺等,如城隍庙里台阶正中有宋代的石雕云龙图、清代的石狮,值得一看。民居有石房子、红砖厝等,虽然有许多已塌了房顶,倒了墙壁,但也有清代赐封“二品武功大夫”张勇的武功大夫第这样的建筑,保留了清代辉绿岩“圣旨”牌和“魁星踢斗”浮雕以及门前仿建的旗杆可以了解其用途和用法。古城内鉴湖张氏宗祠等各姓宗祠也有很多,是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闻泉州洛阳桥的盛名,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已近千年历史。当我来到洛阳桥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棵古老的榕树,它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守护着这座千年古桥。沿着石板路走上洛阳桥,桥畔两座石塔镇守,往前是两个石将军拄剑伫立,守护着洛阳桥和往来的行人。前行来到桥中亭,这里有“海内第一桥”介绍和历代碑刻和摩岩石刻,让人缅怀先贤,欣赏古人书法造诣,还有几颗大树,给刚硬的石桥增添了些许柔美和活力。走上正桥,脚下的桥面是长约12米的石条,这么重的石条古人用“浮运架梁”铺就。低头看向桥下,桥墩迎水面成船型,“筏型基础”减少水的冲击力;桥墩上缀满蛎房,“养蛎固基”,正是这些古人的智慧,让这座桥历经千年海水侵蚀和风浪冲击,依然屹立不倒。往前走有一座小石塔,桥上看很不起眼,背面的月光菩萨雕刻的非常精美。走完长731米、宽4.5米的洛阳桥,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干千年工程的品德。桥北桥头伫立着主持修桥的泉州太守、大书法家蔡襄的雕像。桥北的昭惠庙,祭祀海神通远王,是福建人的信仰,祈求海神保佑平安。桥南的蔡襄祠,给造桥人的褒奖,著名的《万安桥记》宋碑就立于祠内。</p> <p class="ql-block">航拍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蔡襄祠位于泉州洛阳桥南侧,始建于宋朝,后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门庭两碑亭各有一块巨碑,一为张云翼撰重修碑记及怀蔡公七言长诗,另一为蔡致远撰舆庆堂记及思歌,分刻于巨碑两面。前厅门联:“驾桥天地老,留笔惊鬼神”,概括了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的功绩和其在书法上极高的造诣。正殿中央为蔡襄坐像,塑像前为著名的《万安渡石桥记》碑刻,碑文书精湛,刻工传神,世称文、书、镌三绝。黑色为原碑,白色为后摹刻碑。两侧廊下有多方碑刻,均为明清两代重修万安桥及蔡襄祠碑记。后殿有与洛阳桥相关的可移动文物或建筑构件。蔡襄祠对泉州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瞰,泉州开元寺中轴线有山门、拜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走近山门,檐下悬挂“紫云”匾额,山门内四大天王的位置坐着哼哈二将。正中悬挂元代“勅大开元万寿禅寺”金匾,石柱上朱熹撰、弘一法师写“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楹联,是泉州佛国圣地的写照。拜庭很开阔,有八百年树龄的榕树,有宋代二塔,彰显寺院历史悠久。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现大殿为明崇祯十年重修,面阔九间四十三米,进深九间三十三米,看点很多。大殿有立柱“百根”,柱子形态各异,殿前几根为浮雕盘龙石柱;后廊檐间有一对雕刻印度教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间嵌有七十二幅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是从元代已毁古印度教寺移来;最惊艳的当属石柱和桁梁接合处的二十四尊飞天乐伎木雕斗拱,展开的双翅仿佛随时准备翱翔,给大殿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为中国木构建筑所罕见。正面供奉的五方佛造型优美,协侍菩萨、护法神将神态各异,塑造精美。甘露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圣地,不对外开放。戒坛殿始建于宋天禧三年,清代康熙五年重建,五重檐八角攒尖顶式,也有二十四尊飞天乐伎,是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开元寺东有镇国塔,高四十八米,西有仁寿塔,高四十五米,这两座石塔都是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分别建于南宋淳佑十年和端平三年,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塔身造型美观,浮雕精美,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莆田南山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有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文殊阁、舍利塔和释迦文佛塔等。值得一看的是释迦文佛塔,这座建于南宋乾道元年的高31米、仿楼阁式五层八角形石塔,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与地震,依然坚定地站立在那里,见证着广化寺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湄洲岛是妈祖的出生地,这里的妈祖庙始建于宋代,是世界妈祖庙的祖庭。祖庙依山而建,有山门、圣旨门、正殿、天后宫、朝天阁、升天楼等建筑,新建了灵慈殿、天后殿、顺济殿、妈祖石像等建筑,规模宏大,但人气和天后宫等处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祭祀大典,时值妈祖诞辰前夕,庆祝活动已拉开序幕,各表演团队身着彩衣,以不同的舞姿庆祝妈祖诞辰,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莆田南少林寺自唐初少林寺道广和尚受命建寺,直至清初聚集义士,组织反清复明,事败寺毁,一千多年间,被誉为南拳祖庭,武林圣地。清初寺毁后直至上世纪末才开始重建,有牌坊、山门、天王殿、祖庭、伽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中规中矩,但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一般,比较失望。伽蓝殿一般寺院供奉关公,这里供奉紧那罗王,大雄宝殿供奉的三方佛金光闪闪,算是看得过眼。</p> <p class="ql-block">参观莆田市博物馆,了解莆田在壶公山、木兰水孕育下的发展史。欣赏了五彩缤纷颜色釉、东汉铅绿釉双铺首陶壶、西晋青釉连珠方格纹双系鸡首罐、宋龙泉窑鬲式炉、明龙泉窑划花花纹菱口盘、清素三彩蟹莲叶瓷洗、清灵应堂金漆木雕戏台屏风和龙舟等。</p> <p class="ql-block">仙游县九鲤湖因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并跨鲤升天成仙而得名。景区有通仙桥、九仙祠(九真观)、水晶宫、玉帝楼、祈梦楼等建筑。第一次听说祈梦,还称祈梦文化,九真观是祈梦文化的发源地,何氏九仙是司梦神灵。九鲤湖首先是看湖水,湖的周围有第一蓬莱石等奇石及名人题刻,石头上有许多凹坑的冰臼群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引人入胜的是瀑布,总落差四百多米,以瀑布漈、珠帘漈和玉箸漈最为壮观,航拍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航拍九鲤湖。</p> <p class="ql-block">福清市利桥古街处于龙江河畔,有瑞云塔、黄阁重纶坊、宋井、利桥、天后宫、烈士陵园等。瑞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七层八角仿木构楼阁式石塔,高35米,塔身浮雕力士、佛像、花卉、狮子、龙凤等飞禽走兽图案,塔门口有两尊守门神,每个檐角都有镇塔将军一尊。黄阁重纶石牌坊建于明崇祯元年,三间五楼式,高10米、宽11米,为纪念明代东阁大学士叶向高两度入阁而建,上刻诰封叶向高三代官职内容。瑞云塔和利桥均为叶向高之子发起修建。</p> <p class="ql-block">下海,感受多重浪涌向沙滩。游海坛古城,发现是无古之城。</p> <p class="ql-block">平潭仙人井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海蚀竖井,井深约43米,井口直径约50米,井壁近乎垂直,底部有3个与大海相连的小洞。景区还有仙人谷、仙人峰等景点,游客主要在仙人谷拍照打卡。 </p> <p class="ql-block">平潭风车田(风力发电机群)主要位于平潭岛北部的长江澳等地,风车沿海岸线分布,有海上风车和陆上风车,尤其是海上风车,蓝天、碧海、白风车组成的画面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令人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在去三坊七巷的路上,一座塔映入眼帘,走近一看是乌塔,塔为八角七层石塔,通高35米。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其前身是唐贞元年间所建的净光塔。旁边是唐贞元年间所立无垢净光塔铭碑,述说着乌塔悠久的历史。塔旁有石塔寺,打扫得干干净净,进殿要换鞋,把许多人挡在了殿外,少了许多香火气。穿过石塔寺前行,来到了第一山景区,因摩刻米芾“第一山”而得名。米芾的第一山气势磅礴,与榕树融为一体更显独特魅力。往前走是天皇岭景区,有红雨山房、弥陀寺、吕祖宫、乌山亭等景点,到这里方知上了乌山。最著名的景点是道山亭,附近有道山亭石刻和许多其它摩崖石刻,更有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和福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再往上走,有王壮愍公祠、东壁亭、福建省广播电视发射中心、邻霄亭、福州基准气象站等,这里虽然海拔只有八十四米,但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福州市区。</p> <p class="ql-block">在乌山顶俯瞰福州市区,于山白塔映入眼帘。下了乌山,奔于山而来。从定光寺进入,过天王殿、毗卢殿、法雨堂,寺院后方的塔院矗立着白塔。白塔叫报恩定光多宝塔,高四十一米,八角七层砖木结构,外刷白灰。原塔为闽王王审知为父母荐福而建,现塔为明嘉靖二十七年重建。戚公祠是为纪念戚继光所建。祠内有其戎装塑像,陈列着他的军事著作、兵器、“光饼”等,旁边还有一块石头,相传是戚继光抗倭得胜归来,畅饮醉酒后酣睡之“醉石”。于山名胜古迹很多,有许多摩崖石刻。有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之九仙洞、炼丹井;龙头凤尾榕树包裹着寿字的榕寿岩;形状似一头蹲踞雄狮上长榕树并有石刻题字的狮子岩;南宋状元陈诚之读书和于山最高处的状元亭和状元峰;观音由男相变女相的御提大士出山碑、福建事变会议旧址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鼓山的涌泉寺,山门没有门,石柱上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是对此处的写照。进入山门,两边红色墙壁呈弧形,一眼望不到头,里边立着许多佛塔,墙外树木葱茏,一副清净修行意境。来到天王殿,大门两侧矗立着一对北宋元丰五年的千佛陶塔,八角九层,塔身施釉,呈棕褐色,塔檐塑有镇塔将军,悬陶铃,塔座上有力士、舞狮等,塔身塑佛像,第一次见这样的陶塔。天王殿的匾额是涌泉寺,寺名匾本应挂在山门,因是康熙所写就乱了位置。穿过天王殿是一个大天井,正上方题刻着“石鼓名山”,中间拱形石桥,左右钟鼓楼。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金光灿灿。后面是法堂。值得一看的是藏经殿,内藏有许多钦颁御藏的清代佛经,还有两柜子历代高僧血书藏经,展柜中可看到血书佛经、贝叶经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鼓山灵源洞的山道两侧荟萃了自宋代以来的摩崖题刻,有宋代朱熹的高四米、宽三米的寿、蔡襄的忘归石、国师岩、施元长的喝水岩、施景仁,还有现代郭沫若的字,是书法爱好者心怡之地。</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以南后街分三坊和七巷,街上人很多,街两边是各种店铺。许多人在心形树下打卡,三坊七巷各个角落都有人拍照,将福州特有的气息留在照片里。看了林则徐纪念馆,进入屏门是牌楼,上书“林文忠公祠”,闽式装饰,别具一格。参观了林则徐史绩展,欣赏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水榭戏台宅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是郑姓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宅院很大,建筑规格较高。最值得一看的是水榭戏台,三面临水,有乐器亭、点戏通道、雪洞等。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想象当年主人和宾客们坐在厅里、女眷们坐在阁楼上看戏的场景。还看了小黄楼、郭柏荫故居,林觉民、林徽因故居、沈葆桢故居、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台湾会馆等。漫步在三坊七巷,每一条坊巷都藏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史书。</p> <p class="ql-block">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西湖公园之畔,三面环水,主馆几字形屋顶和自然馆土楼形外观融入了福建本土元素。不巧的是博物院部分展馆装修,许多镇馆之宝都没看到。看到了明德化窑白釉文昌坐像、明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南宋褐色罗镶花边单衣、南宋深褐色罗绣彩四季花霞帔、西汉独木舟、元龙泉窑青釉划花大盘、林觉民《与妻书》原件以及自然馆现已消失的鸮头贝化石等珍宝。</p> <p class="ql-block">来到怡山西禅寺,大门坊柱上镌刻着“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楹联 ,点明了寺庙的悠久历史。大雄宝殿建于唐咸通八年,光绪年间重修,大殿宽七间,深七间,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主像,两侧是十八罗汉像造型。天王殿、法堂也是光绪年间重修。新建的华严三圣阁供奉铜铸的华严三圣像,配以汉白玉底座,毗卢遮那佛像连同佛光屏高18米,重20吨。五百汉堂是六层阁楼,每层塑造不同造型的罗汉,可登顶俯瞰整个寺院。报恩塔高67米,共15层,在国内石塔中算高的了。这些新建的建筑规模宏大,很有气势。寺内还有一颗宋代的荔枝树,虽主干已经中空,但枝繁叶茂,每年还能结出果实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西禅寺的历史和故事 。</p> <p class="ql-block">在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沿公路走到虞公亭大桥,这里可以看沙滩,也可看海里停泊的渔船,欣赏渔船在其中穿行的景象。沿着三沙光影栈道,走到渔矶观景平台,沿途看海里渔民放置用于养殖海产品的网箱、竹竿等,这些浮标、竹竿形成了独特的海上阡陌。可惜天公不作美,画面偏灰黑色,也未看到夕阳西下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现代版泰坦尼克号。</p> <p class="ql-block">进入太姥山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夫妻峰,远远望去,几块石头恰似一对夫妻依偎在一起,拍照打卡。前行来到国兴寺,这座始建于唐乾符四年的古寺,虽在宋代被毁,但寺前360根石柱遗址,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国兴寺后面的龙潭湖,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山峦树木。再往上走,下起了雨,山头云雾缭绕,再后来雾气腾腾,仿佛进入仙境。走进通天洞,洞内狭窄,许多地方仅容一人通过,还时常要弯腰钻洞,很是考验人的身体协调能力。一线天更是窄到必须侧身贴壁,才能擦壁而过。在这狭窄的缝隙中,抬头仰望,只见天空仅留一线光亮,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来到悬空铜殿,这座由朱炳仁制作、重达150吨的铜殿横跨悬崖夹缝之中,成了景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一片瓦寺,传说是太姥修道之处,有太姥植大白茶始祖“绿雪芽”茶树。九鲤湖湖水碧绿,传说这里有九鲤仙子,云雾蒙蒙下山水如诗如画,仿佛进入仙境。太姥山之旅,虽因雨少看了许多景色,但仍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雨中进入霍童古镇,碧绿清澈的霍童溪环绕着古镇。站在溪边眺望对面青山,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云雾缭绕似仙境。岸边一颗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溪边的景色美得让人有种画中游的意境。走进古镇老街,街道很窄,分布着许多明清古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黄大川厝,是一座四进五间民居,一进正厅高大宽阔,悬挂“福膺天爵”匾额。二、三、四进都是二层木楼,一层有厅,二层两边开有窗户,三进的形状和雕饰有别。整座建筑对称布局,简洁大方,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霍童古镇云水翻腾。</p> <p class="ql-block">双溪古镇因北溪后垄溪和南溪古厦溪在镇子交汇后西流而得名。沿着蜿蜒的巷道前行,进入城隍庙,这座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的庙宇,有仪门、戏台、拜亭和大殿等。文庙始建于乾隆元年,有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等。大成殿重檐翘角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间,上有藻井。古镇有城隍庙和文庙是其原为屏南县县治所在两百多年的物证。古镇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走近宋宅,门前文魁匾上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宋家四个举人、进士、贡生彰显宋氏殊荣,也是宋氏书香门弟、功名显赫的见证。进士第是光绪年间进士张渊澜的宅第,正厅高大,木雕精致,彰显主人的格局。镇中的“节孝坊”就是张渊澜奏请光绪皇帝钦赐母亲的石牌坊,可惜文革期间损坏,仅剩下部。另外,镇中的陆氏宗祠、张氏宗祠、溪口宫等建筑都很宏伟。</p> <p class="ql-block">屏南县白水洋是5A景区,最有特色的是浅水广场,几万平方米平坦的河床是整块岩石,由火山岩流动而形成。浅水广场最适合夏天玩水和暑期避暑,现在来有些不合时宜,穿着抓绒衣还感觉冷。今天景区进入旺季,比昨天票价翻倍,有点中彩的感觉。好在景区就我们俩人,享受皇家专享待遇,专车接送,貌似所有景区工作人员都在为我服务。</p> <p class="ql-block">雨中白水洋。</p> <p class="ql-block">游建阳考亭书院,书院门口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十年的石牌坊,三间四柱五楼结构,鼓形夹柱石,葫芦顶,匾额为宋理宗御笔“考亭書院”,额枋上雕刻着龙头、凤鸟、麒麟、仙鹤等瑞兽,是书院唯一的古迹,也是最大的看点。宋绍熙三年开始,朱熹在此创建沧州精舍、著书讲学、传道授业八年。牌坊后是书院大门,门上匾额“沧州精舍”。进入大门是很高的台阶,上面是道原堂,堂内正面挂着孔子画像,四位儒家、十位理学先贤拱立在侧,他们是朱熹确立的儒家理学排位。穿过道原堂,正前方是主殿集成殿,殿内正面是朱熹铜坐像,两侧有四座铜像,分别是真德秀、黄榦、蔡元定、刘爚,他们都在朱熹理学发展传承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最后的庆云楼是藏书楼。朱熹被后人评价极高,有“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的评价,与孔子齐名。主要是他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内容,其思想一直是官方哲学,其学生形成了考亭学派。</p> <p class="ql-block">武夷梦华录景区大门是一座巍峨的五凤楼,五个对称的翼角恰似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上面雕刻了许多历史人物、传说典故,栩栩如生,让本来犹豫的我决定买票参观。穿过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化龙书院。书院格局呈“日”字型 ,林立的柱子上是造型和雕刻精美的冬瓜梁,加上柱子上牛腿的精美雕刻,让我很是震撼。旁边的建筑虽没有化龙书院大,但单体建筑更高大,冬瓜梁和牛腿更粗大、更精美,刚看两个建筑就有点被镇住了。文源阁为纪念朱熹而建,在石基座上有四层阁楼,是景区最高的建筑。长乐坊是福州守城大将汪道城的府邸,石门上刻有天官赐福、老子出关图、紫气东来等精美石雕。文绣坊外面是四层建筑,里面是三层长方形的古建,没有介绍其出处,能看出其规模很大,雕刻精美。湖边三重檐的木构古建同样规模很大,不知出处。景区内还有时光局、晦庵草堂、胜记关扑坊、建阳县署、朱子馆、考亭古街戏台、古廊桥、古石桥、古民居等从福建各地搜罗来的古建,都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九曲溪全长十公里,从星村一号码头登上竹筏,开始体验九曲溪漂流。筏工小伙用竹篙点地,竹筏缓缓驶离码头。溪水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撒一把鱼食可见鱼抢食画面。竹筏顺流而下,岸边排列的竹筏成为一景。两岸山峰形态各异,筏工小伙一边熟练撑着竹篙,一边为我们介绍着沿途的景点和背后的传说故事,青蛙乱嚼舌根被雷王炸掉下巴、上面长草下面发霉是草莓味汉堡等,为秀丽的山水增添了一抹诙谐的味道,很快竹筏飘到九曲,看来现代和古代赏九曲是相反方向。随着竹筏的前行,我们依次经过了八曲、七曲……沿途飘过天游峰、玉女峰、止止庵等景点,两岸郁郁葱葱的凤尾竹,连绵起伏的岩峰,每一曲都有着独特的景致,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题刻。时而水流平缓,竹筏悠然前行,仿佛在宁静的山水画卷中漫步;时而水流湍急,竹筏在激流中颠簸起伏,水会冲上阀面抬脚以防湿鞋,带来一丝刺激。</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天上宫,天上宫是妈祖宫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仿宫殿建筑,正面是砖砌楼牌式门面,上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刻,下部许多被人为损坏。逛了宋街,看了武夷宫朱熹植的宋桂,参了止止庵“当止则止,应行便行”。从徐霞客入山处登大王峰,过大王峰南侧惊险的崖壁、投龙洞等,登上大王峰山顶,远眺山下武夷山市景。</p> <p class="ql-block">岩骨花香漫游道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北部,漫游道从九龙窠大红袍母树到水帘洞,全长4.5公里。先到九龙窠,沿途都是茶树,有水仙、肉桂、佛手、老君眉等茶树。名气最大还是大红袍母树,从大红袍的来历,到一颗变六颗,欣赏了母树大红袍的风姿,感受了武夷岩茶的地理环境。沿途过流香涧、飞来峰、玉柱峰、慧苑寺、鹰嘴岩、天车架、丹嶂、章堂涧,到水帘洞。感受最深的是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遍地的茶树。还有天车架,清咸丰年间的空中楼阁,木屋、绞车架镶嵌在悬崖的裂隙中,上覆悬崖,下临深壑,无路可登,不知古人如何在上面生活。水帘洞悬崖峭壁很有气势,但水帘太小。上面有三贤祠,纪念刘子犟、朱熹、刘甫三位贤人,还有摩崖题刻。</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游峰景区,首先参观了武夷精舍。这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所建,尚留有隐求室、止宿寮的墙壁,处于保护之中。新建的“学达性天”、“理学正宗”、仁智堂等建筑,介绍朱熹相关知识。来到伏虎岩,一块像卧伏老虎的岩石,因有明代兵部侍郎陈省撰写的“伏虎”而得名,岩壁还有许多摩崖石刻,赋予了伏虎岩文化气息。仙浴潭位于天游峰下,天游瀑布顺岩而下落入谭中。仙浴谭的门是天然石壁上凿开的,仿佛仙人所为,也就有仙女在此沐浴传说。沿着石台阶往天游峰上攀登,半途可看到九曲溪第六曲,九曲溪水犹如碧绿的绸带缠绕在丹霞山根,上午正是九曲溪漂流的高峰期,竹筏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非常好看。我好像明白了为何人们把天游峰作为武夷山首选的山峰。登顶天游峰,参观天游阁,里面供奉着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原来武夷山取自两个儿子的名字。下山途中路过有许多摩崖石刻,与“第一山”合影留念,下到九曲溪边,再次欣赏清澈的九曲溪水和周围秀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游虎啸岩景区,首先要挑战好汉坡,好汉坡是在40至70度斜坡的峭壁上凿出300多级台阶,很有挑战性。当终于登上好汉坡顶端,成为好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走过半入云,是集云关。集云关位于虎啸岩的峰腰,是上虎啸和下虎啸的分界。过了虎乳泉,到达观景台,极目远眺,武夷山群峰尽现。定命桥位于虎啸岩裂缝之上,桥下深不见底,令人胆战心惊,传说走过此桥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站在桥上大喊一声,裂缝中有明显回声,可能当山风掠过此处,会发出近似虎啸之声而得名虎啸岩吧。下山后回望,虎啸岩向一边倾斜。往前走是天成禅院,建在下虎啸向外倾斜的一边,风雨不侵,悬崖壁上雕刻着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从虎啸岩走到一线天,沿途到处都是茶树,很养眼。一边的山崖上看到有一个大洞,但不深,可能是山体坍塌形成。在一线天景区入口附近,一块巨大的岩石壁上布满大小不等的壶穴,自然错落,相传有一百零八处,为仙人所居的洞天,故称楼阁岩。一线天有左一线天和右一线天,右一线天更刺激些,我们走了右一线天。中间有一段比较窄,恰逢台阶很陡,有一定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邵武市和平古镇建置始于唐朝,明万历十六年,为抵御匪患,民间集资建造了城堡,现存东、南、北三座城门和谯楼,城墙仅在城门附近有。巷道大多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鹅卵石。明代李氏民居是古镇最古老的民居,首次见到象鼻斗拱。和平书院由黄峭创建于后梁开平二年,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十四年重修。这里走出了2位宰相、6位尚书、137位进士等人才,朱熹、杨时曾在此讲学。黄氏大夫第始是黄峭后裔黄映壁的宅第,主院落门楼有精美砖雕,主合院三进二厅,房屋穿斗式构架。清乾隆三十四年设和平分县,建县丞署,仿明制,地面上有衙役敲“杀威棒”形成的六个坑洞。李氏大夫第建于清同治年间,门楼砖雕精致,内容很多。合院三进厅三开间,穿斗式构架,有木构二层护厝,民居中少见。镇上有多处斗井,比丽江的三口井还多了一口,分别为饮用、洗菜、洗涤衣物和洗刷污物。还看了黄氏宗祠、蛰庐、廖氏大夫第、延喜宝庵、岁进士牌坊、旧市义仓、恩魁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用五十天游玩了福建九个市,参观了土楼、围龙屋、土堡等客家民居,了解客家人迁徙、发展史;游览了汀州(长汀)、漳州、泉州、福州、泰宁、崇武、永宁等古城及霍童、双溪、和平、赵家堡、诒安堡、培田等古镇古村,知悉了这些古城古镇古村的渊源和古建跨越时空的魅力;踏足湄洲岛、东山岛、平潭岛、霞浦等海岛、海边,见识了潮涨潮落、滩涂码头的别样风光;登上冠豸山、太姥山、武夷山、清源山、泛舟大金湖、九龙潭等5A级景区,欣赏山峦叠嶂、水光山色;参拜了泉州文庙、漳州文庙、东山关帝庙、通淮关岳庙、湄洲岛妈祖祖庙、泉州天后宫、三明正顺庙、泉州清净寺、开元寺、南山广化寺、鼓山涌泉寺、仙游九真观等寺庙宫观,见识了福建的多神崇拜;参观了洛阳桥、安平桥、石狮姑嫂塔、六胜塔、开元寺双塔、福州乌塔、广化寺释迦文佛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探访考亭书院、和平书院、武夷精舍、鼓山灵源洞、蔡襄祠等,对朱熹、蔡襄等先贤有了更深的认识。福建之旅是与历史、自然、人文的对话,福建九市的风华尽数珍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