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李辉

<p class="ql-block">  唐朝的李白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他骨子里的浪漫感召着刻板的国民大有效颦的欲望而又生望而却步的踌躇,于是奉为“谪仙人”,顿生仰望之情,又有遥不可及的崇拜。这天马行空的浪漫哪是人间烟火可及?行走在厚实大地上的烦恼还是要等大宋的“东坡”给你一一化解。</p><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的蜀地孕育了苏轼也孕育了《花间集》,壮阔的山峦和滔滔的江水赋予了他的豪迈,也寄予他的温婉,更赋予了他绝世的才华,少年高第,春风得意。</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座师欧阳修是当时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重量级的词人,苏轼受其影响是理所当然的,但一直未见“苏词”。此时婉约的小令,优雅的远胜晚唐,柳永已感到压抑的窒息,一声“长调”划破了娇滴滴的“呻吟”,顿感大快淋漓!苏轼的审美一下子就被柳永吸引了。同时被吸引的还有同在杭州的张先,张先改俗艳为清越,词牌与柳用多同。当时苏轼与张先过往甚密,常饮酒唱和,兴致所至始有词作,《行香子.丹阳寄述古》:</p><p class="ql-block">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p><p class="ql-block">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p><p class="ql-block"> 这是苏轼杭州词中较早的一首,虽有飘逸,不乏生涩。但出手即为文人酬赠之作,已脱情爱旖旎特点。</p><p class="ql-block"> 苏轼在杭州的词多赠酬之作,其中不乏与张先酬赠,如《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p><p class="ql-block">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的题目清晰地说明了创作背景,当时的张先早已年迈,极有可能是苏轼学习的对象,一篇酬作正可觅其点播。其中对山水的描摹已脱俗词艳语,颇有士大夫的雅怀。但执于描摹且“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典故用的窘迫了些。</p><p class="ql-block"> 苏轼填词受了张先的影响,张先明显受了柳永的影响,苏轼自然接受了柳词,同时又雅化了柳词,无疑他在脱离着花间词的传统。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的杭州美景,并不能给才华横溢的苏轼带来多少惬意,反而给被视为预备宰相而又远离京城英才的他带来了些许的落寞和失意。在他仕途精进的道路上横亘着“坳相公”王安石,心直口快的苏轼毕竟年轻了些,因为政见不一,嘲讽下王安石,自己不以为然,但此事被记录下来,足见在王安石心底成了难以化解的芥蒂。这外调杭州是锻炼还是放逐,苏轼是最清楚的。不过失意的心境是最容易洞悉人生、开阔胸襟的,这酬赠之中也就与词不期而遇了,谁又能知道仕途的失意又会让他的才华横溢到何方?</p><p class="ql-block"> 五年后,苏轼由杭州通判升了山东密州太守,地方是差了些,没有了西湖的浪漫,没有了“珠玑”的繁华,也没有了如张先般友人的对饮唱和……一丝升迁的喜悦被一种莫名的孤独重重包围着,令人窒息,于是在去密州路上写下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p><p class="ql-block">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p><p class="ql-block">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p><p class="ql-block"> 孤独中会思念亲近的人,特别是有共同语言同样有才华的弟弟,回忆当年高第时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用舍有时,行藏在我。”,手下万言,腹中良策,管仲、乐毅,此事何难?此时的他胸中依然燃烧着仕途的熊熊烈火。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又显的生硬造作。这“身长健”倒是他真实的感受,还不算老,看能不能把“犟老头”给熬下去。</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密州大旱连年,蝗虫成灾,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哪有风月诗章,更无唱和之友,举目无亲朋,遍野是饥民。人生的无助与孤独这才是刚刚开始体悟,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稚嫩矫情一扫而空,代之为一种深沉的咏怀来抚慰内心的孤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p><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 这孤独已深入到了梦境,孤独使他回到过去,回到故里,回到幸福的家里,回到王弗的身边。这是一首哀伤、严肃并私人化的悼亡词,绝无旖旎之语。对象非常明确,不像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到底是谁?那是语焉不详的任意移植的场景。他的内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尘满面,鬓如霜。”,岁月流逝,仕途艰辛,心懒意倦,梦故人,忆家乡,大有倦鸟思林之感。这归也不甘心,也是归不去的,这组织上也没批呀,也只得重回现实“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 现实中的苏轼依然还是很卖力的,毕竟境界还蛮高,把密州治理的好了许多,自己也成熟了许多,志气依然是有的,于是一改词风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内容还是气概词风,无疑苏轼至此已把词提高到另一高度了。年近四十的苏轼出口就是“老夫”好像一点都不过分,作为地方长官把密州治理有方,百姓拥护,是有点无愧于心的;同时才学过人,此地亦无可比肩者,有点孤独的呐喊;何况弱冠即为朝廷预备宰相人才,又不是四十好几才弄个“科级”,早是“老干部”了,但还一直不提,所以也有点委屈,自称“老夫”何妨?!“狂、牵、擎、卷、倾、射”等一系列的词,让人痛快淋漓,气势、人缘、胸襟、洒脱,无疑是治世之才,但现实还是让他沮丧,“何日遣唐使?”,我老到什么时候才能进京阿?这“射”字内涵也是无比丰富的,你品仔细品。自信、狂放、怨愤、豪迈一股脑地爆发出来了,词作的艺术自然也到了一个转折的高度,“豪放派”也显端倪!</p><p class="ql-block"> 人是不能总活在一种情绪中的,就如四季的流转,转眼就是中秋,苏轼已不惑之年,此时他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水调歌头》:</p><p class="ql-block">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p><p class="ql-block">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是思念子由而作,这还不能否认,佳节特别是中秋团圆之夜,不思念亲人肯定“跑题”,苏轼又怎能“跑题”那?!但他又没那么简单,明确了“兼怀子由”。更多的应该是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明月几时有?”,天上“今夕是何年?”,时光太快,这到“地方”工作多少年了?能不孤独寂寞吗?能不渴盼在朝廷一展宏图吗?能不想“乘风归去”吗?但现在不知朝廷里面斗的怎么样了?能“胜寒”吗?这怎么能睡得着?别想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老天也左右不了。还是好好活着,活久点,慢慢熬。也不知子由那边啥情况,月亮带个信吧!也许不久开封府里逛街了。</p><p class="ql-block"> 这理想很丰满,但理想的阳光并没有照进残酷的现实,不升不降,不温不火,不死不活地迁到了徐州,继续重复着太守的职位。此时的苏轼再也没那么淡定了,也没有了五彩斑斓的幻想,反而有了点紧张和黯然神伤,于是写下了</p><p class="ql-block">《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p><p class="ql-block">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p><p class="ql-block">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p><p class="ql-block"> 这古迹燕子楼,正是唐代张愔去世后,他的爱妾关盼盼孤独居住的燕子楼。有人指责关盼盼不能为张愔殉死,关盼盼听后自杀。苏轼在这里睡着了,梦见了貌美如花、风情万种的关盼盼,醒来难于入眠,写下了此时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已非常丝滑,“寂寞无人见”,这才华横溢的我,已远离朝廷多年,又有谁想到我,看到我,懂我那?那“铿然”落叶,不过是时间的警钟,惊醒了活在“梦中”的我,又是漫长难熬的一年。关盼盼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难道我也是在守望中等来的是失望!我也像关盼盼一样等来的是别人说我怯懦的耻笑。刚才是一场梦,难道整个人生及历史又何尝不是一场醒不来的大梦?这也为多年后贬谪海南儋州时的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做了个预演。</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奇妙在于不确定性,苏轼终于进京了,他是被押解进京的,“乌台诗案”让他走上了“断头台”,一位文人在政治的舞台上颇显稚嫩了些,同时也因为文人的才华而又使人同情,王安石也觉得玩的有点过,站出来向神宗求了情。皇后还算是惜才并尊重祖制的,何况又在病中,力阻皇上是不能杀苏轼的。何况神宗也说过“李白有苏轼之才,无苏轼之学。”,最终苏轼是被惊了一身冷汗贬至黄州做了团练副史。这生死的磨难终于使苏轼没有了傲气而变的大气和沉稳了许多,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 class="ql-block"> 这“大江”、“千古”、“乱石”、“惊涛”、“豪杰”、“谈笑”等等一系列的精湛词语,创造了一个无比辽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个江山绝美、英雄叱咤,风卷云涌的浩浩画卷,苏轼把自己融入了这浩浩历史的大江中,奠定了整个豪放派词作的历史地位,成为了一座难于逾越的历史丰碑。但词作里多少还是透漏了无建功立业的人生遗憾。</p><p class="ql-block"> 人生总要经过希望的兴奋,落寞的沮丧,大难的恐惧,大志未酬的遗憾,还有一层境界是难于到达的……,难道这“怀古慨叹”就此停步了吗?没有,艺术的水到渠成和人生的修行总是不谋而合的,同时的《定风波》更是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 “莫听”、“何妨”、“徐行”,酒后途中大雨,人人急慌狂奔,独独苏子缓步徐行,吟啸抒情词句,与雷电交合,与滂沱辉映,一幅与天地相融的洒脱,已至神人之态。此时已修成外物难侵金刚不坏之心,“竹杖芒鞋”已无陋之感,反觉轻松,胜骏马急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滚滚红尘,烟雨人生,不过归去的人生旅途,任其逍遥,何必在意?!虽感微冷,但又会天晴。人生荣辱成败,起起伏伏,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人生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人生最奇妙的乐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突然让我记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这是放下仕途归去的本真,还是放下儒家追逐道家的理想,还是自来处来,到去处去的哲学思辨,总之在这一刻,苏轼完成了他精神的华丽蜕变,一个新的苏轼来到了世人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埋没的是人才,不能埋没的是才能。苏轼的复出,出任了礼部尚书。但才华在政治漩涡中一下子就能沉下水底,八年后还是被“新党”贬至岭南惠州。但五十六岁的苏轼已明显成为了“武林高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此时他想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杨贵妃不但吃荔枝没那么容易,而且还有“偷吃”的尴尬和难为情,而自己俨然成为了精神的帝王,惬意的玩弄山水和美食的王者。“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看来苏轼在惠州的人缘是非常好的,道人怕打更的声音惊醒睡梦中的苏轼,把更打轻些。荒蛮岭南的生活当年是艰苦的,这时的苏轼可说是苦中作乐,也可说无苦反乐,随遇而安,感觉生活温暖而幸福,已到境随心转的地步,正如,“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但高傲自负、严刑峻法的权相张惇是不这么认为的,他是反对言论自由的,且重权好面子,想当年张惇十九岁,血气方刚,因侄子中了进士,自己不受进士,他哪有苏轼的豁达。</p> <p class="ql-block">他认为苏轼是在挑战他的权威,还是不服,于是再贬荒岛儋州。此时的苏轼功夫已出神入化,已进佳境,这天涯海角已别有洞天:“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时的智慧生发出的是幽默和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己多次被贬,一次比一次更远、更惨,这是功业吗?还是手无寸功?看来是手无寸功的自嘲,又好像功业继世宏伟!他不自觉地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告诉了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与生命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对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p><p class="ql-block">苏轼还是想继续修行的,但时光已老,岁月难再,不得不发出沧海一笑:</p><p class="ql-block">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p><p class="ql-block">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