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10月18日,逝世于1946年7月25日,原名陶文濬,字世昌,后改名陶知行、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br>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府主修教育,191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后投身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br> 1927年,在南京近郊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 ,倡导“小先生制”,鼓励学生深入民间为农民办教育。<br> 1932年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普及教育运动。<br> 1939年7月,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招收有特殊才能的战争难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br>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br>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了教育与生活、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